历史上的雍正十三弟胤祥真是像《雍正王朝》中演的一样是侠王吗?
小编 2023年2月7日 00:16:03 小说大全 143
在二月河先生创作的小说《雍正皇帝》以及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将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塑造成了重情重义的一代侠王,很多人也是被电视剧中的侠王胤祥圈了粉。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胤祥到底是怎样的人,是否如影视剧中一样也是个侠王呢?其实历史上的胤祥并不是侠气冲天、敢鸣不平的侠王,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他哥哥雍正皇帝最后给他的谥号“贤”字那样,他是一代贤王。
康熙时期胤祥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磨砺出了贤王本性
从影视剧和小说中能看出来二月河先生其实非常胤祥这个人物,他在小说中把胤祥做了很多的美化,在小说中胤祥的生母都被写成了蒙古公主宝日龙梅,他的外公也成了蒙古喀尔喀部的大汗。
可是真实历史上的胤祥生母是地道的满人敏妃章佳氏,敏妃的家族出身非常低微,其家族世代是镶黄旗包衣。因此如此低微的身份,敏妃初入宫时只是宫女,后来获得康熙宠幸才成为后宫中没有名号的庶妃。
都知道康熙第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家族出身辛者库贱籍,实际上胤祥的生母敏妃家族也属于是奴籍,和良妃家族的贱籍差不多。母系家族出身的低微也造就了胤禩和胤祥兄弟二人从小发奋图强,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欲很强,这也是胤祥与胤禩的相同点。
展开全文
在康熙早期就能看到康熙的儿子中就属胤禩和胤祥最为勤奋努力,所以他们兄弟二人也确实让各自的母亲实现了母凭子贵。胤禩和胤祥的勤奋努力使得他们都受到了康熙的格外赏识和喜爱,胤禩的生母卫氏后来被晋封为良妃,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则在死后被康熙追谥为敏妃。
康熙早期对胤祥是格外的喜爱,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时,12岁的胤祥第一次陪伴康熙外出巡幸开始,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胤祥卷入一废太子事件中失去康熙宠爱为止,这十年期间康熙每次外出巡幸都会带上胤祥,可见在这期间胤祥有多么受康熙的宠爱。
这段时期也是胤祥在康熙时代的高光时期,这时期的胤祥也确实是才能全面。虽然历史上的胤祥没有带兵打过仗,但他个人还是有着很不错的武力,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曾陪同康熙狩猎,当时林中突然出现一只猛虎,胤祥神色不动地护在了康熙身前,随即胤祥手持利刃冲上前手刃了猛虎,为此他得到了康熙的夸奖和称赞,这件事也能看出来胤祥非常勇武。
胤祥不仅勇武也很有文采,他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书法造诣很深,他和还是皇子的雍正在书法造诣上都很让康熙骄傲,康熙时常让他和雍正一同在大臣们面前展现书法作品。朝臣们对于他们兄弟二人的书法造诣是交口称赞,当然,其中多少也有溜须拍马之嫌,但是他们兄弟二人如果书法造诣不好的话,康熙也不会让他们当众展现了,所以从这也能看出来胤祥的书法造诣应该非常深厚。
除了有勇武能书法外,胤祥也颇有文采,在皇子时代他就经常与雍正之间互写诗词相赠,兄弟之间互写诗词不仅增进了二人的感情,还使得胤祥一部分诗作得以流传于世。
从这些能看出来年轻时期的胤祥是一个爱出风头,喜欢展现自己的青年人,所以他的才华和勇武让康熙十分喜爱,这时期的胤祥可以说在康熙朝出尽风头。按照他这表现在康熙册封诸子爵位时至少也能混到一个贝勒爵位,但是只可惜胤祥牵扯进了一废太子事件而失去了康熙宠爱,这使得他在康熙朝始终只是没有封爵的皇子。
不过关于胤祥在一废太子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方面的史料中都对此讳莫如深,几乎都没有任何记载。只有胤禩的儿子弘旺编撰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了胤祥在一废太子之时曾与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老八胤禩一同被圈禁了起来。只不过胤祥和胤禩都是被短暂圈禁了一阵就被释放出来,不过两人都因此失去了康熙的宠爱。
只不过胤禩由于后来受到雍正的收拾成了罪人,所以他在一废太子时积极谋夺储位的行迹被史书毫无顾忌的记载下来,所以后人才能知道胤禩为何失去了康熙的宠爱。而胤祥由于在雍正时期备受喜爱和重用,史书记载方面抱着为尊者讳的潜规则,因此故意没有记载下胤祥究竟在一废太子时期做了什么事而失去了康熙的宠爱。
所以关于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而导致失去康熙宠爱就没法深究下去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非常的厌恶胤祥。据记载康熙在给胤祉、胤禵等儿子写信时,曾在信中对他们提到过胤祥是不忠不孝之人,众兄弟应该对他严加管束严加防范,由此可以看出后来的康熙对胤祥有多么厌恶。
这时候胤祥不仅受到父亲康熙的厌恶,他的身体还出现了问题,当时只有20多岁的他就罹患了鹤膝风病,这个病类似于现代的骨结核病。在当时属于是疑难杂症,为此胤祥多方寻医问药。
虽然康熙当时已经厌恶胤祥,但毕竟他还是康熙的儿子,康熙在得知他患病之后立刻就派御医去给他看病。不过胤祥为人极为硬气,鹤膝风病发病时会产生钻心的疼痛,他每次发病时御医来给他看病,他都咬着牙硬挺,从来不在御医面前喊疼,其实他就是不希望自己要凭借病痛折磨重新获得康熙的怜悯和关爱。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再加上罹患疑难杂症,因此胤祥在康熙朝后期逐渐淡出政坛,不再参与政务。
这一时期胤祥是凭借着隐忍坚毅的性格度过了他的人生低谷期,也是在这一时期打磨了胤祥曾经锋芒毕露的个性,让他逐渐变得谦恭谨慎、内敛务实。
因此康熙时期胤祥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备受康熙喜爱,到被康熙厌恶,从人生的高光期突然跌落到低谷期,胤祥终于褪去了自身的锋芒,懂得了内敛,也领悟了在帝王家族应该谦恭谨慎和低调内敛的道理。
其实失宠于康熙对胤祥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磨砺出了日后的性情,他能成为辅佐雍正对“康乾盛世”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代贤王多亏了经历了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可以说失宠于康熙也让胤祥日后在雍正朝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在雍正朝胤祥的身份就是一代贤王,辅佐雍正给“乾隆盛世”夯实了基础
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雍正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将此前没有任何封爵的胤祥直接册封为怡亲王,要知道雍正赐于其他之前在康熙朝没有封爵的兄弟们封爵很少有从亲王直接起步,大多是贝勒起封,而上来直接就册封胤祥为怡亲王可见雍正有多么喜爱他,雍正是出于对胤祥的喜爱才会直接将他册封为亲王。
雍正喜爱胤祥还得从两人的关系和处事风格说起,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在他13岁时就去世了,此后他就被康熙交给年长的雍正抚育,因此雍正对胤祥既是哥哥也如同父亲一般,二人之间的兄弟之情自然无比深厚。
在雍正继位时胤祥也是他的鼎力支持者,而且胤祥十分拥护雍正推行的新政,这也使得雍正对胤祥是无比的信任和器重。
而且胤祥与雍正二人的处事风格也极为相似,兄弟二人都是极为务实的人,甚至胤祥比雍正更加务实。
胤祥在书法和诗词上都有很深厚的造诣,但是他流传于世的作品却几乎没有,这就是因为胤祥根本没有空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些事情上。他在康熙时期罹患鹤膝风病要寻医问药,雍正继位之后有对他极为重用,他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不顾身体不好,坚持带病工作日夜操劳帮助雍正处理政务,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文艺创作,这也说明了他比雍正还更加务实的行事风格。
除了务实之外,胤祥为人还不慕名利,雍正对他极为宠爱,封赏也十分丰厚,雍正元年(1723年)时,雍正就曾经下旨一次性赏赐胤祥23万两白银,他却坚决不肯接受,直到实在无法推辞,他才只接受了13万两白银的赏赐。
类似于这些金银赏赐胤祥受到了不少,但是他的生活起居十分简朴,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所以胤祥后来拿到雍正的赏赐之后除了自己日常花销,多余的钱也不用来置办产业,而是捐了出来。
当时西北战事不断,胤祥为了提升清军战斗力,他就拿雍正赏赐给的这些钱捐给了兵部,用于研发铁炮提升清军战斗力。
所以从这些看出来胤祥是一个比较无私的人,他不慕名利极为务实,他更在乎的是能替国家办多少实事,也因此雍正才会如此喜爱和器重胤祥。
雍正对胤祥是极为重用,他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朝兼管着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圆明园八旗禁军还要参与军机事务决策,可以说胤祥几乎掌控了清朝财务、政务、军事以及人事任免大权,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仅次于雍正的人,堪称大清常务副皇帝。
纵观清朝历史,除了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之外,清朝历代亲王没有像胤祥这样能获得如此大的权力,胤祥可以说在清朝历史上是仅次于摄政王的亲王。
胤祥对于雍正对自己的器重也是十分感激,他感激雍正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在工作上极为认真负责,从来都是亲力亲为。过度操劳工作也使得本就身体不太好的胤祥更加虚弱,在雍正时期胤祥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是很好。
在雍正四年(1726年)时,胤祥生了一场重病,在四个月的时间里胤祥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不能痊愈,雍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雍正命人在宫廷中设置祭台为胤祥的病向上天祈祷。
可是胤祥却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在这期间他根本没有闲着养病,据记载他在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地方驻军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到五月份他又去亲自勘察河道,参与绘制水利图;六月份又到京城附近各省份进行粮食筹备,想将北方的粮食调到福建接济受灾民众,并清查各省亏空问题;七月份他又离开京城实地考察,准备重新规划新开河道,并安排河工事务。
这些事情都是胤祥在带病坚持工作,而且胤祥在工作时则一改往日谦恭谨慎的风格,他本着不推卸责任和尽心尽力的去努力做好工作的态度,可以说胤祥就如同拼命十三郎一般拼命的为雍正工作。
即使后来胤祥身体病重将死时,他还在操劳着国事。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的胤祥已经病重,身体越来越虚弱。可他为了修筑堤坝防备水患,还坚持每天和手下一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在勘察时期,胤祥不想扰民,据史书记载他“常至昏夜始进一餐”,如此的工作强度也加重了胤祥的病情。
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时,胤祥已经病重的不能下床,这时候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要开始修筑了,躺在病床上胤祥居然还想着让手下抬着他去实地再勘察一次,不过由于他身体实在不允许他再出门了,他才只得作罢,并且还对手下人感叹的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在胤祥病重的临终时,他的神智已经不太清醒,可是在偶尔清醒时他居然还想的是修筑堤坝的工程事情,一再叮嘱手下务必要仔细勘察地形,把堤坝修筑好,否则汛期一到又会对运河两岸的百姓造成水患困扰。
不过胤祥最后没能看到堤坝修筑完成,当年五月初四日胤祥就病重去世了,终年44岁。
从胤祥在工作上“拼命十三郎”的态度就像三国时期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报答刘备一样,胤祥用生命报答了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
胤祥的死也让雍正悲痛万分,雍正特许胤祥不用像其他兄弟那样避讳他的名字而改为“允”字辈,恢复了胤祥的本名,胤祥也因此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字的人。
雍正还为胤祥打破了清朝以军功获封世袭罔替待遇的规矩,他下旨让胤祥的怡亲王封爵获得世袭罔替待遇成为了铁帽子王,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也由此成了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可以说胤祥对雍正朝的贡献极大,雍正为开启“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那这其中至少有胤祥一半的功劳。而且胤祥和雍正的务实风格也是一对绝好的搭档,就如雍正曾经感慨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据《八旗通志》的记载雍正夸奖胤祥的话几乎是长达十数万字,想一想古人的文言文记载有多么简洁,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夸奖和赞美胤祥的话能多达十数万字,恐怕雍正是把世间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用在了胤祥身上。
写在最后
因此从胤祥的这些事迹和雍正对他的评价来看,他在历史上都不是侠王,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是一个“拼命十三郎”式的工作狂,他对工作的极为负责和认真,也让雍正王朝有了他一半的功劳,所以他是辅佐雍正为“乾隆盛世”奠定基础的一代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