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编 2023年2月8日 00:32:02 小说大全 177
大唐时代,文治武功都非常精彩,这个时期的刑天英雄较少,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先进性。比如郭子仪、李光弼此等大唐名将,虽然后期有人陷害,但是对于名节影响不大,大多也被尊为当世大德。但是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再次大乱,这又是一个刑天英雄辈出的时代。
一、传奇少年
自古中国有话:“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其中西楚霸王是勇将之首,按道理说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奈何在后唐,有一个武力毫不逊色西楚霸王的名将,他就是李存孝,也是“将不过李”中的“李”。
公元883年,长安告急,在长安城的勤王部队中,有一支是沙陀人李克用率领的。按照当时习惯,李克用率兵营救长安城是没有军饷的,所以朝廷默许,让李克用可以“便宜行事”。于是李克用来到了晋阳城,打算血洗晋阳城,让士兵有所收益。这个时候,晋阳城外有激烈抵抗,为首一个少年武功高强,虽然兵败被俘,但是表现出来极为英勇。
此子就是李存孝。李克用啧啧称奇,收作义子。在民间,李克用的义子一共有十三人,号称“十三太保”。虽然也有史书说只有九人,但是无论怎么算,总有李存孝的位置。
李存孝因此开启了开挂生涯。
二、所向披靡
按照《残唐演义》的说法,李存孝力服王彦章,《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铁枪庙就是祭拜王彦章的。李存孝活捉白马将军高思继,以十八员铁骑收复长安,五千铁骑打破四十八万长蛇阵。毫不夸张地说,残唐李存孝是前唐李元霸的原型。
在历史故事中,李存孝也是勇猛异常。在黄巢之乱中,李存孝是抵制黄巢的先锋。在与后来建立后梁的朱温作战中,李存孝也屡次树立战功,李存孝与王彦章的作战是确实有的,只是没有小说那么精彩,虽然结果确实是王彦章败了,但是并没有向小说中那么夸张。
朱温是一员谋略大师,他用计让李克用手下守卫泽州的将军叛变。危难时刻,李存孝临危受命,以五千兵马收复数座城池,收复泽州,斩杀朱温多员大将,是李克用手下知名大将。自此中原大地无人不知道李存孝的威名,无人敢与之作战。
展开全文
三、受妒而死
李存孝是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中最能打的,却不是最突出的,比如同样文武双全的李存信。李存孝与李存信向来都不对付,二人军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李存信比李存孝多智谋。
前文说过,李存孝是平定泽州最大的功臣,但是李克用并不重用李存孝,而是启用康君立作为昭义留后,李存孝并未得到重用。
李存孝知道康君立与李存信较好,于是内心不满,与朱温等人秘密勾结。李克用得知消息后大怒,率军讨伐李存孝。李存孝不愿与义父李克用翻脸,到城池无粮后,在城池上哭诉。李克用也很伤感,派出一员信使,就将李存孝绑了回来,根本就没进行军事战争。
在军中,李克用并不想斩杀李存孝,但是为了军中威严,李克用打算让军中诸人为李存孝求情。谁想到真到了问罪李存孝的时候,军中无一人为李存孝求情,无奈李克用只得杀死李存孝。
可怜李存孝,留下最著名的成语,却是“五马分尸”。虽说当时李存孝是被五牛分尸,今天李存孝墓还在太原市太山脚下。
寒言冰语
李存孝的可悲,在于没有看到他的义父李克用的战略大局。
按照“刑天英雄”的标准,封王者不得以英雄计算。李克用死的时候是晋王,后来被尊为后唐太祖,是真正的成功英雄,功业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并且一心忠于大唐。直到他去世千年后,他的牌位依然被供奉在雁门关上,他的牌位依然是晋王李克用。天下王者,以秦王晋王为最,晋王知名的有晋文帝司马昭、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后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辽晋王韩德让以及大西军晋王李定国,但是在中国北方民间,人们唯一尊敬的晋王,就是李克用。
李克用是真的把自己当做李光弼、郭子仪这类名臣当做榜样,一心只想光复大唐。李克用的偶像最多是代王拓跋猗卢,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虽然他也知道自己和曹操有多像。
因为北方不似南方那样内战多,北方是长期外战,与其他少数民族战争多了去了。在李克用时期,北方有强大的契丹国,李克用但凡想过一点平安富足的生活,只要做一点就可以,那就是所谓的“儿皇帝”石敬瑭那样投降契丹。李克用与石敬瑭都是沙陀族,石敬瑭做得,李克用也做得。
但是李克用从来没把自己当做外族,他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但是也是中华的少数民族。他为了一统天下,为了国家安定,一直在东征西讨。李克用临去世之际,交代继承者李存勖的,也是三件事:“一为幽州刘仁恭,否则黄河以北无法平定;二为契丹,耶律阿保机与孤是兄弟,如今却背盟;三是朱温必须除去,那是在世曹操。”
契丹铁骑多么厉害,不用多说吧,可以看看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
李存孝的故事不涉及刘仁恭,其实他的身份与刘仁恭或者契丹的关系巨大。
李存孝的去世是李克用晋军势力的转折点,因为折损柱石之将。李存孝对于李克用,真正的目的可能正是契丹,再不济也是刘仁恭。
这是因为李克用在李存孝时期用兵时,主要针对河东地区。虽然那里富足,但是毕竟饱经战乱。而李克用明白如果要保证以晋地为基础的国家稳定,必须打通北面,掌握丝绸之路,与契丹的战事不可避免。这个事迹,汉文帝代王刘恒做过,晋文帝晋王司马昭做过,北魏武帝拓跋焘也做过,隋炀帝晋王杨广也做过。作为晋王,李克用平定北方,是必须采用的战略。而李克用的用人关键,就是李存孝。
如果李存孝并不造反,不与朱温勾结,可能没多久就会被调任北方,有李存孝在,北方契丹也会面临大敌,而幽州势力也可能很快得到统一。李存孝的战绩本应该在长城以北,结果他却遗憾地死在长城以南。
三晋子弟就是这么孤傲,向来怯于内斗,勇于外战。李存孝的历史功业,最后交到了李存勖手中。李存勖在初期,晋军势力极为强大,不但平定了朱温这些人,而且能击败契丹的铁骑。而从残唐五代十国开始,除了李存勖,再无一人能从战略上大败北方游牧民族,从此一直延续到宋,经历了元,一直到了明初徐达、蓝玉那些人,已经过去了五六百年。
李存孝作为刑天英雄,真正的遗憾,在于他精于武艺,疏于智略。李存孝的智略稍微好一点,也不会落得个没人求情的悲剧结果。
和李存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存信。李存信有智略,遗憾是武艺不精。李存孝死后,当王彦章再次来到晋军面前,李存信不能抵抗,让李克用十分失望。不久,李存信就被调离关键岗位,没多久病死,也是郁郁而终,享年四十一岁。
李存孝就像是一个符号,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离去。自此之后,在战场上,武艺不再是主角,而智略开始走上前台。
最突出的就是李存勖,他成功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遗嘱,平定幽州,击退契丹,击败朱温。但是自此之后李存勖就再无附近理由,三年之后爆发优伶之乱,李存勖死于乱军。由此可以看到智略是多么重要,没有智谋,没有战略,即使拥有天下也只是一时。
后世这种行为史不绝书,它们的表现可以是赢了每一场战役,但是输掉了这场战争。李存孝就是这两个时代的分界线,以自身华丽的武艺向世界证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曾经以武定国的时代远去了,留下了一个需要智慧的时代。从此,中国人开启了读书的时代,并且长期在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