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颗粒归仓
小编 2023年2月11日 04:16:03 小说大全 134
乔叶的散文,大都温暖、悲悯、宽厚、体恤,充满温情,她的小说,却往往是冷峻、暗黑、严冷酷烈的,她的诗兼有这样的两极
□碎碎
记得第一次见乔叶,是在冬天的一个雪夜,那天4个文友约着一起看电影、吃火锅,乔叶戴着一条绿色围巾,粗毛线钩织的,看上去朴素,家常,鲜灵,有一种翠花般的即视感。那晚我们看电影、吃饭之后又去K歌,热气腾腾玩到很晚。第二天,其中一位报社的朋友说乔叶已写好了一篇文章,细腻地还原了那个湿润美好的雪夜,朋友转给我分享,我在文章里看到了乔叶心思的细密,对美好事物的捕捉与敏感,还有,她对生活的珍重。
那时我们都还年轻,都有对生活扑簌簌的感受和满当当的情绪。那些感受和情绪转瞬即逝,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打捞,以文字定格下来,注定只能被扑面而来的生活洪流淹没。
之后的每年秋冬见到乔叶,她都还围着那条绿围巾。2021年12月在北京的文代会上,距离第一次见乔叶大概有十五年了,她依然还围着那条围巾。我看到它已经陈旧,黯淡,毛线起球,多次水洗之后质地发硬。好几个文友拉着乔叶合影,乔叶笑呵呵地很配合,我忍不住不怀好意道:“你这条围巾有200年了吧,你对观众也太不负责了。”乔叶笑起来,带着自暴自弃的满不在乎。
乔叶总是宁愿感受慢的,旧的,沉静的,而不是快的,新的,时尚的,急吼吼的东西。可能正因为如此,她才总有作品源源不断地出来。她自写作以来一直保持多年的高产稳产,这应该是一个写作者最大的骄傲,别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不管是在环境优雅的酒店还是路边排档、苍蝇小馆,印象中乔叶总是饭桌上最后一个放下筷子的人。她胃口好,吃什么都津津有味。除了食物,她尽收囊中的是饭桌上每个朋友的话题。每一个笑话,每一个段子,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她都听得兴致盎然,还会时不时地追问几句。之后某一天,你可能会在乔叶的散文随笔或小说里看到那些饭桌话题的化身。
乔叶从不会浪费生活中的任何一点残渣碎屑,不会忽略内心深处的每一丝情绪与念想,她像有一张浩荡无边的大网,总能把那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具象的和抽象的,宏大的和琐细的,高尚的和卑怯的,光鲜的和难堪的,都网进来,捉拿归岸。网里的大鱼小虾,贝壳海草,砂粒和石子,都能让她发掘出大海的讯息,显露出海水的气味与秘密。
在写作上,她就像《拾穗者》里的农人,弯腰踯躅在金色的大地,让每一粒麦穗都颗粒归仓,她才能感觉安稳踏实。
2012年我责编乔叶的非虚构小说《拆楼记》,作品之前已在杂志上发表并荣获人民文学奖。她写的是她亲历的家乡亲人的一个拆迁事件全过程,她审视拆迁深处的人性真相,再现巨大利益考验之下的人性较量与内心煎熬。作品既有纪实作品的现场感,亦有小说的精巧架构与叙事技巧,亦兼学者的缜密思辨力,可谓一个纤毫毕现的人性标本,一份独特鲜活的社会档案。那年的全国图书博览会在银川举办,《拆楼记》新书发布会也在书博会上举行,作家周大新、梁鸿和乔叶展开对话,活动很成功。那天下午2点乔叶还要配合作家彭学明,做他新书发布会的对话嘉宾。下午1点多时,我们在展会上转悠,乔叶有点犯困,想休息一下,那时会场里的音响、喇叭声十分嘈杂,我们路过一个展位时旁边有个长椅,乔叶说我就在这里躺一会儿。她坐下来,头枕着她的包,蜷着身子侧躺着,三分钟不到即进入酣眠。
对于这种在嘈杂环境中的秒睡功夫,我有点惊呆了。我在熙熙攘攘的环境中看着她熟睡的身影,感觉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我想这是心思单纯的能力,纯粹的能力。大约一刻钟后,乔叶坐起来,像从另外一个世界赶来,马上变得神清气爽。2点时她拢了一下头发就走进直播间和彭学明对谈,对谈结束又接受记者的采访,乔叶表现得思路清晰。我看到了乔叶强大的心力。那是删繁就简,直击生活重心的能力。那也是一个作家生活效率与生活能力的体现。
展开全文
乔叶也有“俗气”的爱好,韩剧热的时候她也会身陷其中。有一年春节期间,好像全国人民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别人看了也就看了,纯属娱乐,她是看了就会想,真有意思,我也想写出这样的东西。她把对时光的奇妙感受融进她正在写的长篇小说《藏珠记》,为小说增加了奇幻色彩。那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奇幻,有奇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她本土化得非常到位。那年春天快来的时候,开始纷传有关她的谣言。她一直保持缄默。也许是不屑于辩驳,也许是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和心绪。后来当事情过去一段时间,法律还给她清白之后,乔叶和我说起来,说那时候面对扑面而来的脏水她也感觉很难过,很煎熬,治愈的办法就是每晚坚持写手头那部长篇小说,在投入的写作过程中忘掉和超拔现实的不快。写作,是自我的奖赏,也是对自我的清洗。写作让她变得日益强大和坚韧。《藏珠记》里有现实的传奇,有对青春和爱情的热烈赞美,谁能想到,这部情意充沛的小说,背后却是她在历经那样黑暗、破败的情绪里完成的呢。
2018年冬,在乔叶诗集《我突然知道》分享会上,我说起她诗集里关于开会的一组诗,感觉很妙,乔叶回应说:“我特别不爱开会,常常感到痛苦,但是一个前辈说,一个作家就应该拥有把痛苦转化为写作财富的能力,所以后来我就写了那些诗。”
乔叶出版了50多本书,她做了绝大多数人永远都没有时间做的事。好像她是时间的富翁一样。其实她是远比一般人更珍惜和更会利用时间。常常,她在会上有了灵感,也会马上在本子上写起来。她练就了那样的能力,恰恰是在那些有点紧张感与压迫感的时候,她的表达更奇崛,有力量,风味独特,就像经过压榨后的粮食酿制成的酒,更醇厚。还有一些看起来纯属浪费的时间,比如排长队,堵车,在机场候机、在火车站候车时,周围的人大都烦躁焦虑,煲电话粥、玩手机时,乔叶总能在这些等待的时间里气定神闲,因为她的包里永远装有一本书。她有很多诗和一两千字的专栏文章,都是在候机时或在飞机上完成的。
乔叶的散文,大都温暖、悲悯、宽厚、体恤,充满温情,她的小说,却往往是冷峻、暗黑、严冷酷烈的,她的诗兼有这样的两极。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常常习焉不察,麻木无感,乔叶却能用小说和诗的形式,把我们习焉不察的东西触目惊心地揭示出来。她能在一些我们见惯不惊、非诗的地方找到诗性,找到文学的空间,比如她的诗里写会议、写朋友圈,写早上上班公交车上的所见所感,写在女厕所见到的一撮烟灰等等,引发的想象,都充满她个人的发现。乔叶的小说和诗,有很多来自日常的细节,但是她又能予以精神超拔,达到日常的精神化、象征化和隐喻化,她能在日常生存场景中以冷峻的智性观照,给我们带来闪电般的灵魂震颤。
看乔叶这些年的样子,你会感觉,一个作家,写得好就是活得好的体现。同样,活得好,才可能写得好。作为写作者,乔叶一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