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料到:明末的土地混乱现象如同他小时候遭遇的一样
小编 2023年2月11日 19:00:02 小说大全 20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小的时候,家里亲人去世他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埋葬的地方,那么土地就算荒芜也是他不能动的,他没有资格。
他当皇帝后,着手改变制度期待拥有一个完善的国度。
然而,世事难料,明朝后期,又出现了明太祖小时候的悲惨现象。
这里,从明后期的土地现象和沉重的税赋来分说这种混乱。
土地高度集中
明中期以后,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
大致而言,除了江浙财赋之区以外,全国的土地有相当大一部分落入了朱氏宗室的手里。
勋戚和太监侵占的田地主要是在畿辅地区。他们依靠同皇帝的亲近关系,通过请乞等手段攫取大片土地建立庄田。
一般的官僚地主即所谓缙绅之家,也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巧取豪夺,兼并大片土地。就每一户来说,他们固然比不上宗室诸王等的占田数,然而,他们人多势众,在各地是地主阶级中最有权势者。
明末农民战争中,官僚地主的动向是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打击的重点之一就是官僚地主,而反抗农民起义最顽固的也正是官僚地主。
正是在官绅地主的疯狂兼并下,明末土地高度集中,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官绅地主的佃仆,或者被迫四处流亡。明末社会的两极分化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
展开全文
沉重的税赋
由于明中后期皇帝挥金如土,每年一百多万两的金花银满足不了他们的欲壑。
万历年间,宁夏、朝鲜、播州先后用兵,花去了大量军费。
朱翊钧又以婚礼、珠宝、袍服等名义,更加上乾清宫等修建工程,最后弄到“太仓、光禄、太仆银括取几尽”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明宗室的人数大约以三十年翻一番的几何级数增加。中期以后,单只支付这数以万计的龙子龙孙的禄米,就成了国家财政和地方开支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皇室的奢华开销,朱氏子孙的禄米的庞大数字,加上军费等开支,朝廷就不断地加派赋税。
关于明代赋税的加派,最主要的几次:辽饷、剿饷、练饷等。明王朝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起了为渊驱鱼的作用,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明末的加派并不只是三饷,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有不少是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的。
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又有所谓带征和预征。带征是指历年拖欠未完的钱粮,于征收当年正额时带征若干分;预征是指除了责令完纳当年赋税外,提前征收来年的部分钱粮。
地方官吏还巧立名目,私行加派,从中侵渔。
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的激烈进行,大多数田产落到了王公贵族、官僚地主的手里。按道理说,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不该再承担田税。实则不然。
沉重的赋税使农民不堪负荷,大批地逃亡。地方官却不顾农民的死活,用严刑峻法追比钱粮,甚至责令现在的农户代纳逃户的粮税。
正是由于明朝廷、抚按、司道、州郡、县令等的倒行逆施,造成了农民同土地相分离,使社会生产日益萎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同吃人统治展开拼死的搏斗,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开辟道路。
这也是为何有李自成等大批农民起义军的背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的美好愿景终究是落空了,明后期出现的土地和税赋现象像极了朱元璋小时候的遭遇。
笔记整理自《明末农民战争史》,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后续不断会有历史类的笔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