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家族继承,为什么嫡子和庶子的差距这么之大
小编 2023年2月21日 16:48:38 小说大全 181
导读: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自从文字被创造出来以后便有了关于身份、位别有关的继承制度。早在《列子·力命》中就有过关于嫡庶的记录 “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张湛注:" 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 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
不管你是云云百姓中普通中的一位;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到了最后都难逃驾鹤西去这一遭。但是当你死后,留下来的家产、留下来的江山是带不走的,如何合理的分配这些变得至关重要。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础的继承人制度,在秦汉时期更是进一步完善,并从此之后都延续这个制度,总结一下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级”。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地位尊贵
何为庶出、何为嫡出
庶出就是指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非正室妻子所生的孩子。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是在家族、地位甚至是财产的分割上都有着天与地的区别,从孩子出生那刻起,他所拥有的一切便已早就注定。嫡出,正室妻子称之为嫡,其子便是嫡子,也就是嫡出。嫡子是权力、土地、财产等一切家族资源的第一继承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即使嫡子的能力不佳或是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他也要继承重要的所有。
这种古老的依靠血缘关系而建立起的继承制度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它既维持了古代的封建腐朽的社会制度,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有志之士无法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例如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下杀死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最后登帝,年号贞观,最后达到“贞观之治”,并使得唐朝名扬海外,到现在国外还有“唐人街”,称呼我们是唐人。可见当时的唐朝有多么的发达。如果按照规章制度,那么李世民就永远无法称帝贞观庶子,大唐盛世也不复存在,随之中国的历史将会被永远改写。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特意去制定这个制度的原因又是为何?为何又差别如此之大?
同样是一个爹给的基因,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在封建的朝代里,那时候还没有现在婚姻、恋爱自由这一说,尤其是家世显赫出众的大家庭里更是严禁出现自由恋爱这一件事,大家也多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是很多时候他们在新婚之日才第一次见到对方。而娶妻的过程往往也不是那么简单,在娶妻之前双方会有一封类似于“介绍信”一样的信件,上面会详细的写到双方的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通过这些条件来判断双方是否“门当户对”。
而且在某些朝代如果被发现婚聘上的内容弄虚作假、有所不实的话,无论女方的身份高于男方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都会被强制结束。而且娶妻的仪式也是相当的复杂,在周朝,周天子通常要经历一年多才可以抱得美人归,而诸侯的娶妻也在半年多左右。娶妻通常要包括这些步骤: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书),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征、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礼)。有时候不同地区文化礼仪要求不同,在及个别地区有时候会要求男方亲自射雁或是做一首喜诗作为娶妻的心意。
古代娶妻礼节繁多
当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结婚都是一件非常正式而又隆重的事情,它可以使人这一生中一个转折点。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年轻的我们一代来说,如果真的一次没有找到我们的“真爱”,我们还可以和平离婚,但是在古代,只要你娶了正室,恭喜你,无论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辈子你们都要永远在一起了,但是所有情况都是有特殊性的,如果你想离婚,那么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才能被休弃。在某些朝代里,即使犯七出了,但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我们现在社会所说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你就不能也永远不可能休掉她了。
嫡长子继承制图解
不要说古代适婚年龄如此之小了,毕竟娶进门之后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在那个凭借身份、权力来给人定义的时代,再怎么优秀也比不上有一个当官的爹。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但是正妻就只能有一个,与正妻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权政关系上的,并不是真正的所谓情投意合。
在我们熟知的经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她是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中的一族,她在贾府家的联姻更多是政治联姻,所以在贾家的地位非常高贞观庶子,受人尊敬,是荣国府里拥有最高实权的掌事大人。所以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拥有王府与贾府这双重贵重身份,而贾环一个庶出之子就没法和他比了。
王夫人剧照
除了正妻身份的影响之外,“嫡长子继承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少的家族之间的争分。它不像现在一样社会平等,每个子女都拥有一样平等的继承权,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拥有多一点的东西呢。所以为了避免因为财产分配而造成一定的纷争,毕竟在古代,在皇家子弟之间因为皇位继承可是没少流血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才确定下来。
据历史记载,由于商朝的权位问题不断出现并严重,在商朝的时候开始明确了嫡庶之间的观念。在商朝初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有关财产、地位和权力的继承方法,他们沿用的还是子承父业,兄终弟级,家里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有继承的权力。在仲丁去世之后,商朝爆发了九世之乱,朝廷内的每一个君主为了君位开始激烈的争夺,这使得商朝的国力大大损伤。后来周朝的国君吸取了这教训,对王位的继承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类和规定,甚至在君王的继承人当中也毫不例外的进行分类,这就是后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争执,保证了江山的有序传承。
康熙皇帝画像
不过再完全的计划也有失误的时候,这种关于嫡庶的继承制度有时候也会因为特殊情况而进行特殊处理,就比如,一些正室她没有诞下子嗣或是孩子过早的夭折,,这时候庶出的孩子就会有机会出人头地。当然也有不按套路出牌肥肉父亲,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对妻妾的宠爱程度来改变家产的分配情况。
看过《甄嬛传》的人应该都知道,康熙曾经立自己的嫡子胤礽为太子,可是后来自己立的这个太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将大好地康乾盛世交给他岂不是毁了么,看着自的儿子这么不争气,康熙终于彻底的放弃了他,在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诏,立四阿哥胤禛为皇位继承人。四阿哥胤禛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