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力邀郎平回国执教,自己却移民的周晓兰,今在美国低调生活
小编 2023年2月23日 17:00:03 小说大全 152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女性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赛场上,她们英姿飒爽。训练时,她们挥汗如雨、不让须眉。在这平凡之时,她们充满激情的身影点燃了寻常人心里的火焰,成为了一朵朵艳丽的铿锵玫瑰。
普通女孩的体育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一切百废待兴,因国力不强处于国际社会舞台边缘的位置,在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
在百姓心中有不甘、有心酸,更多的是憧憬。正是此时,我国女子排球队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了“五连冠”的成绩,由于国情特殊,这傲人的成绩已不仅是在体育领域引起震动,更是激励了全国人民的心。
当时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是人们所熟悉的“铁榔头”郎平,而周晓兰则是和郎平一样的队中灵魂人物,郎平擅长的是进攻,周晓兰则擅长防守。正是这一攻一守,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
周晓兰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家庭条件可以称贫困,她和当时大多数国人一样都在艰难的环境中养成了坚韧、勤奋的品质。13岁的时候,周晓兰和母亲一起下乡到山西。山西的生活更加艰苦。在只有煤油灯的昏暗小房子里吃糠咽菜,还要不顾天气炎热、烈日暴晒帮助母亲做农活。
展开全文
在这样的环境中,周晓兰仍然觉得幸福和充实,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由于遗传因素,她的个头比同龄人高不少,15岁就长到了180厘米。很多农村人觉得女孩子长得太高不好,不容易嫁出去。但周晓兰自己并不介意。不过也由于个子太高,她吃得也多,因为物质贫乏,她对此甚至会感到惭愧。
在排球方面,周晓兰可以说是入行很晚,16岁才开始进行正规的训练。这与现在不少儿童四、五岁就开始请教练进行训练差了很多。但周晓兰是天生练体育的材料,身体素质非常好,加上从小干了很多农活,不经意间锻炼了身体,因此在最初训练时就不落下风。
周晓兰不仅身体基础好,而且非常刻苦勤奋,又有过人的天赋,在业余体校训练了一年后,就被山西省女子排球队选中进入了省队。
在省队里,周晓兰仍然是佼佼者,在各种比赛中表现突出。三年后,入选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国家排球集训队。
天安门城墙
周晓兰在1977年进入国家队后很快成为了队中的主力,她具有高超的拦网技术,是队中防御中坚。她随着当时如日中天的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国际各项赛事的征战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同时她也获得了各种个人荣耀。
1979年,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周晓兰获得“最佳表现奖”,这是她个人的首个奖项。
1981年,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的预选赛中,周晓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
1984年,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中国队在战胜日本队后夺取了冠军。由于周晓兰在决赛中发挥出色,她被日本媒体称为“天安门城墙”。这一称呼既充满赞誉又贴切地表述了她的防守实力,因此被大众所接受。同年,周晓兰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发挥余热
受到身体因素的限制,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是相对短暂的,尽管是国家队的中坚力量,周晓兰在随队征战了十多年后也不得不选择退役,放下了她心爱的国家队战服。
周晓兰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和选择了体育事业导致了她没有正规的读过几年书,这在她心里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在退役后,既出于对遗憾的弥补也由于对体育的热爱,她选择了去上海体育学院进修。毕业后,1988年周晓兰进入国家体委,担任排球处长。
在当运动员的时候,周晓兰兢兢业业为国争光。当她成为了官员后,依然身担责任,一心想为国家的排球事业做出贡献。她没有瞻前顾后,而是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行业的了解,大刀阔斧地对国内排球运动训练和比赛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
在周晓兰退役的同时,她的队友郎平也选择了退役。随着各队员的纷纷退役,国家女子排球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身为国家体委负责排球方面事务的周晓兰,她认识到必须为国家排球事业的长远发展做考虑。她认为给国家队寻找一位才华突出的主教练是重中之重。
周晓兰想到了当时已经在美国的郎平。不论是自身能力还是对中国队的了解,郎平都是一位合适的主教练。但是,那时郎平正在美国读书,要劝说她中断学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周晓兰主动向体委请缨,由自己代表中国排协,邀请郎平回国执教。在经过一番努力后,郎平同意了周晓兰的邀请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
1995年,在成功地邀回郎平后,周晓兰已经是体委系统内最年轻副司级领导。但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她在同年辞去了公职,选择了更平淡的生活。
定居美国
辞去公职后,周晓兰决定同丈夫一起去美国生活。她的丈夫是中国男子排球队的一名出色队员,当时已经退役了。最初到达美国后,周晓兰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
美国人非常尊重在国际赛场上光芒闪烁的中国女子排球队员,对于像周晓兰这样的精英更是求贤若渴。近年,周晓兰在爱德华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部门负责人。如今,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很多人不解周晓兰为什么放弃国内前途光明的仕途而选择远走他乡。对此,周晓兰解释道,由于多年的运动员生涯,她的身体已透支,累积了不少顽固的病患,不能再从事长时间的工作。她想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轻松些。而且,由于在国内她的名气太大了,公众的关注或多或少会对生活造成影响,而她此时向往的是平静和低调的生活。
童年的贫困没有使周晓兰退缩,运动生涯的辉煌没有使她骄傲,光辉的仕途也没有让她迷惘,急流勇退后,她依然活得幸福、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