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颜光明:飞凡F7首秀淮海路为何会引发联想?
小编 2023年2月25日 14:32:03 小说大全 177
【导语:飞凡F7带给我的联想不仅是“魔心”的追溯,历史的钩沉,还有时尚的流变,当下的诉求,即电动车已不再是汽车的异化,或变性,而是时代在裂变中的态度和选择,在跨界与共生中的追寻。】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有人问,上海的“魔心”在哪里?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借用老上海的话打了一个比方:外地人喜欢逛南京路(步行街),上海人喜欢兜淮海路。这是老话,不含讥讽,却是事实,沿袭至今,并没有改变多少。即便进入数字时代,流行AI,充斥元宇宙,外来人口也纷纷跻身“新上海”之列,但凡开口,国语与阿拉还是存在距离,倒是洋腔没有违和。这就是上海。
故有人把这种现象产生的城市幻觉比喻为“魔都”。约定成熟,大肆流行,就像过去称上海是“十里洋场”,被固化,并植入。这是贬,还是褒,或中性,很难说的清。不过,由光怪陆离,到霓虹灯下,在时代变迁中人们对于上海的描述犹如漫画般,记住的未必恭维,倒是夸张,却不失形象的粗鄙。
夜晚,在一滴水码头看陆家嘴,再从东方明珠看外滩,以及再从苏州河看黄浦江,不用说是外地人和老外,就连本地人都会乱花迷眼,置身不知何处。然而,老上海的心里还是清楚的,不会被忽悠,真正的“魔心”不是在外滩,也不会是陆家嘴,而是在淮海路等背影处。这就像上海人喜欢去田子坊,不愿去新天地一样。这既是现在与老底子的区别,也是“上海人”与“乡下人”的不同。
元宵节,飞凡F7首秀“TX淮海”。立刻在我脑子里传递出三个方面值得关注的信息。首先,这是本地品牌的主场;其次,这是跨界文化的打卡地;再是,时尚潮流的中心。如果不了解上海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信息的释放;如果不研究上海的人是不会看到品牌的寓意;如果不洞悉上海未来的人是不会意识到正在变化的敏锐。
“TX淮海”的前身是“华亭伊势丹”。上海时尚风潮之地。在我的记忆中,这与淮海路的时尚历史有关。比如华亭,即华亭路,曾以“中华第一服装街”出名。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以贩卖港澳、日本时装风靡上海,名声大噪,火爆全国。不足千米的一条小马路就静躺在淮海中路深处被花园洋房包围的夹缝里,前身是以法国人的名字命名为麦阳路,依偎在同时法国人名字命名的霞飞路里,上世纪四十年代以“风情街”暗香浮动。伊势丹,是改革开放的“外来物种”,与浦东八佰伴不同,却以时尚消费有关,与华亭携手注入前卫和时髦,激活“魔心”,淮海路开始复活。
上世纪末,淮海路就是汽车天然的舞台。三天两头有汽车巡游,不是豪车,就是婚车,要不就是跑车。在世俗的眼里,但凡在淮海路上兜一圈那是“最扎台型”的事(沪语有面子)。有一次,上海首次举行豪车展览,开展前主办方为造势将豪车拉出来在淮海路上巡游,不料其中一辆兰博基尼中途掉链子(这些豪车都是从国外二手车市场淘来的旧车),抛锚被众人推到路边当作了笑话,上了新闻。
“法拉利在上海编故事。”这是我专为《解放日报》写的一篇纪实稿。跨入新世纪,意大利一家汽车设计公司找到我,说要拍一组专为法拉利跑车设计的纪念片子,以吸引眼球准备在日内瓦车展上播放。我建议将淮海路作为拍摄背景,让法拉利穿过苏州河的浙江路桥,取景陆家嘴,再融入外滩的车水马龙……成片后表示感谢。回想起来,眼球聚焦最精彩的就是在今天“TX淮海”的十字路口,被行人围堵,好不热闹,当作了西洋镜。
时隔二十余年,今日飞凡F7现身“TX淮海”跟前,以“福气席位”大秀“新豪华大智座”,引来网红打卡人围观和好奇,他们手拿“神器”(手机)不停地拍,或在直播,路人纷纷驻步,为元宵节平添了一份意外的闹猛。
“这车像轿跑,流线性,比保时捷漂亮。”有人像是新的发现,惊呼这是上海品牌,认为设计一点都不比国外差。懂车的评论,“这车灵光,弹眼落睛”,“有腔调,马相不错”……内行人钻进车座舱,对43英寸全场景智慧屏霸和8英寸后排互动娱乐屏赞不绝口,在体验了双向双区“独立影院”,主副驾、前后排都可在“独乐乐”和“众乐乐”间自由切换后说,牛,智能交互分享到了不受限的自由程度,尤其是“巴赫座椅”,对乐迷来说,胜过发烧级。
我关注到,“TX淮海”与F7有着诸多文化暗合,多元默契,以及彼此互认。我想,这也许是飞凡F7选择在此首秀的原因,这不仅是出于对品牌的诠释,还有对产品的定位,以及对当下的呼应。
“TX淮海”是根据后现代数字化重新包装的“社群连接”,试图打造“年轻力中心”的生活方式。这与飞凡所倡导的“上海新名片”有不谋而合的相似。比如,在产品设计上颇具审美张力,并征服了“红点设计大奖”;定位年轻时尚和先锋,智能互联无所不在;性能科技前沿高端,重新定义新豪华,等等。
点评
那么,飞凡F7究竟是什么?我想借用日前收到的“首届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邀请中所提的六大“跨界共生”,作具体描述,即超越空间、潮艺术、数字矩阵、元宇宙、数字分身、数字化生活……
由此,飞凡F7带给我的联想不仅是“魔心”的追溯,历史的钩沉,还有时尚的流变,当下的诉求,即电动车已不再是汽车的异化,或变性,而是时代在裂变中的态度和选择,在跨界与共生中的追寻。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