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看安邦定国精英智者「一」
小编 2023年3月2日 04:00:02 小说大全 164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全剧精彩片段不断,剧情跌宕起伏。每观之无不让人全神贯注,其精微剧情细节总能引人入胜,尤其是片中关于当时安邦定国的诸多精英智者,天下争霸的高远论道总能发人深思,让人印象深刻,细细品味。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警示后人。
秦国老国君(秦献公)
剧中的秦献公嬴师隰(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在位23年,即公元前384年到公元前362年期间主政秦国。
秦献公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国君,主张废除人殉、迁建新都、扩大当时的秦国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积极积蓄国力,并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可谓是秦国崛起的关键领路人。
由于当时魏国是天下的霸主,虽然秦国在对魏国的作战中局部胜了战争,却也让秦国耗尽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国力。
诸侯争霸的时代,国力弱自然就会随时有被灭国的危险。
展开全文
秦国面临的危局
河西之战,国君献公身中狼毒箭,众多的秦军士兵食不果腹,战死疆场。此时的秦献公自知自己时日不多,关键时刻,就是如何在魏国军队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秘密撤军。
在撤军行动上,秦献公充分显示了一个老辣的君主的老谋深算,分别给两个儿子派了差事,既考核出了大公子嬴虔的柱国安邦能力,又让仲公子嬴渠梁在危难关头尽显沉着冷静、运筹帷幄的处理国家大事的睿智大才。
国之神器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国之被灭,君主改朝换代,让早年的秦献公颠沛流离,饱受生死存亡之危苦。
尤其是生在君王世家,深刻洞悉朝局动荡,宫廷内乱后可怕的血腥弊端。
国有明君,国之幸,民之福。这一点,献公眼光独到,颇具慧眼。在立储上慎之又慎。
最终通过选拔考核,决定立仲公子嬴渠梁为秦国下一任新国君,并巧妙逼迫长公子嬴虔断指为誓,写血书,柱国安邦,帮助老二治理秦国,绝不窥探国之神器。
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之要紧关头,国事大如天,即便是血亲父子,也不松懈马虎。国事家事轻重有别,单从召长公子嬴虔明心谈话,安排埋伏灭口的死侍举措,就让人心里发毛,不寒而栗。看得出这个老国君的狠辣。
秦献公的精明与当时的秦魏争霸过程有很大关系。从其太爷、公父时期的秦魏战争,由于魏国有擅长兵法的吴起率领魏武卒在献公未上位前,同秦国大小作战六十四次而无一败绩,使秦虽然丧失河西及函谷关大片土地,尤其是五万魏武卒吊打击败五十万精锐秦军,而秦国竞没有亡国,足于说明秦人的彪悍和超强战力。
秦献公是一位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马上君主。
他临死之前,用手段制约长公子嬴虔 ,并告戒其小儿子嬴渠梁,老大但凡有异心,便让把制约血书和断指公诸朝野,对嬴虔人人得而诛之。
其留给未来国君的政治遗产:
以改革和战争初步改变了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为秦国东进与列国争雄奠定了基础。
为君者可以心善,但不可以过度仁慈。只可制约,不可乱杀。
秦献公虽然是马上君主,但也有柔情慈善一面。他的掌上明珠便是小公主荧玉,弥留之际还不忘为爱女主持成人礼。只可惜,天不假年,在成人冠坠地的那一瞬间,撒手人寰,一代雄主就此落幕。留下:
此去南山心无恋,最恨无缘目霞冠的人生遗憾。
秦献公绝非是一个穷兵黩武,目光短浅的国君。相反,他是一位具有深远谋略的君王。
正是由于他的励精图治,才使当时的秦国由弱变强,暂时转危为安。
一代明君(秦孝公)
秦国第25代国君孝公嬴渠梁,21岁继位,出生于公元前381年9月6日,薨于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当上国君前曾无数次跟随公父献公东征西杀,在战场上历经磨炼。几次对外作战中担任中、后军主将,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临危不乱,有主见。
初显锋芒露帝王之相
影视剧开头展现的公元前361年激烈搏杀战争,是秦献公发愤图强,精心准备二十年,倾秦国国力,领兵二十万与魏国决战的少梁之战。目的是一举夺回河西失地,为秦国一雪前耻。
当时决战一开始,嬴虔率军一杀入魏武卒方阵,便被魏军锁死,一时险象环生,方阵内的嬴虔岌岌可危,秦军主力随时有可能覆没的危险。
献公一见,急令嬴渠梁率轻骑营从侧路进攻,让其解救他大哥。
嬴渠梁对战场的判断:危机之下,轻骑营是老秦人的敢死之师,是秦军最锋利的攻击长矛。眼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能选择轻骑营冲击魏国中军中央,既便解不了前军之围,只有杀向魏军最高号令台,抓住公叔痤,以解大哥被困中央之围。
这时候的嬴渠梁有胆识,有勇有谋,临危不乱,显得非常冷静睿智。结果,拼力死战,身先士卒,用套马锁勇擒魏军主帅公叔痤。其英勇神武把战场上的所有人无不惊骇的目瞪口呆。
嬴渠梁这一番神操作,已初露帝王之气相。
秦献公获悉嬴渠梁勇擒魏国统帅,评价其眼毒。
当时的危局是,献公想举全国之力,破釜沉舟与魏军决一死战。而秦军,因为连日征战厮杀,国中已无粮草可征。没有粮草,打持久战已经不现实了。可更糟糕的是军报来报,魏王已派公子卬率六万大军支援到位,不要说兵力上的差距,秦军后勤粮草已断捻了,事实是秦国的国库已经被掏空了。
嬴渠梁的大局意识:此次如果决战兵败,魏军乘胜追击,大秦恐有灭国之危啊!最好是趁眼下兵力尚存,与魏国签订休战协议,养精蓄锐,他日再战。
尽管嬴渠梁在战场上高瞻远瞩,可惜献公和大哥却未采纳他的建议。
一致再战失利,大哥被围,公父身中狼毒箭,丢了半条性命。好在秦献公并不糊涂,危机关头,授其兵符,让其力挽狂澜,全权负责退兵回撤事宜。
力挽狂澜手段:敢于椽蛇断尾,思危而退。
国不可一日无君,危急关头承继大统上位。
孝公当时接手的秦国,早已在连年征战中被战争机器掏空,国家国库空虚,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嬴氏在秦国的统治根基不稳,整个秦国在战国争雄中风雨飘摇,大有亡国灭族之危险。
三条安邦之策稳定动荡朝局
第一策:稳定军心
擢升大哥嬴虔为左庶长兼领上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嬴虔有此殊荣,其麾下将士军心自然得以安稳。
第二策:稳定臣心
授权老甘龙依然领国辅政,并赐穆公镇秦剑,在献公薨丧期间有临机决断之权,以稳定朝局。
第三策:运筹帷幄,巧妙化解内忧外患
公父献公薨丧,山东六国在魏国的怂恿下想借机灭秦分秦,秦国的确到了危机存亡之秋。面临整个国家被灭的困局,秦孝公嬴渠梁的应对之策只有八个字:
一面备战
一面避战
备战:立足于打,其关键举措就是要立即着手修整兵器,调集精锐兵力,搜集准备粮草,做好死战准备。
避战:立足于保存实力,设法化解魏国预谋灭秦分秦的这场战争横祸。
从嬴渠梁刚一当上国君这安国三策来看,其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缜密的临危不乱的谋略,既识大体又顾全大局,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就连老谋深算的老甘龙都暗暗的佩服称赞。
雄才大略风范
秦孝公嬴渠梁有经天纬地之领国政治大才。
公父献公薨丧期间,其有先见之明,预料到有人一定会借机杀俘,干扰朝局之稳定。所以,特别叮嘱将军子岸看好骊山大营,尤其是要看好公叔痤,非自己亲临,任何人不得见。
当大哥嬴虔和妹妹荧玉被私仇怂恿的红了眼睛的时候,他宁愿被妹妹荧玉用剑刺伤,也要力排众议劝说大家 不要意气行事。私仇不能替代国仇。老甘龙还有老世族本想借机嬴虔的无脑操作,来个意想不到的变故,没想到嬴渠梁三两下便巧妙化解危机。
秦献后的态度:渠梁,为娘信你。
嬴渠梁在危机关头,不但善于处理复杂的国家政务,还特别慧眼辨识贤能。
当获悉卫鞅孤身一人来秦救公叔老师时,便对卫鞅心生敬佩之情。从他交代子岸如何接待处理卫鞅,就可以看出他的运筹帷幄谋略是多么老到。
对卫鞅的观察:语出惊人,奇。孤身闯营救师,绝非常人。能六天六夜坚持不吃不喝,不畏惧,不退缩,得出卫鞅不是纸糊的小人,而是铁打的君子,堪称贤才,绝非平庸之辈。
见招拆招
当魏国上将军庞涓亲率铁甲军三万奇袭而来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判断庞涓三万铁骑怎么能灭了秦国,分析到最后,得出庞涓是想救人。说是救人,倒不如说是想杀人。嬴渠梁知道庞涓历来和公叔痤不和,这次怕是要借机除掉自己的政敌。
最后,在卫鞅的帮助下,和公叔痤达成:
以公叔痤为魏国特使,签订以土地换和平协议,并派秦国特使公孙贾护送公叔痤回安邑。
远见卓识:嬴渠梁高明就高明在利用魏惠王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麻痹对手。主动示弱,让魏国放松警惕,以空间换时间,图谋秦国崛起。
后手:招贤纳士,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合赵、燕、齐三国攻魏都安邑,收复河西失地,变法强秦,雄霸列国。
秦国求贤令,可谓是秦国前几代国君的罪己诏。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二卷·司马光》】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是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译文【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玄奇朗读的即是此文】
秦自穆公称霸以来,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有大国而僻处一隅。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与此。本公即位,尝思国耻悲痛与心。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秦国求贤令在当时可以说震动天下,让列国惊叹。
卫鞅的评价:
五百年难得一见的雄文!
之所以这么评价,原因有三:
一是求贤令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
二是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竞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
其三,身材襟开阔,敢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
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
求贤令的不足与瑕疵,卫鞅曾作如下点评:
求贤令只言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向远观商小。
大志向:变法强秦,为一统天下奠定根基。
历史上的秦孝公,文武双全,精通政务,是力挽狂澜的栋梁大才。他有远见卓识,善于谋略,是当时列国的天才领袖。他与卫鞅,一个是英主,一个是强臣,肝胆相照。正如剧中的经典台词:
(嬴渠梁)信君如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卫鞅)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可谓君臣知己,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