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后四十回并非抄自程甲本(一)
小编 2023年3月7日 02:54:07 小说大全 156
倪合进
微信版第1300A期
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在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红楼梦古抄本丛刊,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6月北京第1版)序中说:“《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于一九六一年春由北京图书馆从琉璃厂中国书店购藏。”【此说有误。其实该书系金允诚女士于1960年10月售(或赠)与国家图书馆的。参见国家图书馆的复函】又说:“蒙古本后四十回(连同总目后四十回目录)据程甲本抄补这一点虽未完全取得共识,但异议者尚需拿出‘铁证’方能令人信服。可补抄的时间当在程甲本问世不久。”又说:“蒙古王府本与戚序本同属一个系统,正文极相近似,其间,戚序本经过了一次修改,但有文字修改得还不彻底,仍保留了祖本个别原文,而蒙古王府本保留祖本原文更多一些。”胡先生的论断是持保留态度的,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后四十回抄自程甲本确实有待商榷。
我们知道蒙古王府本的出现,特别是补抄的后四十回的发现,直接冲击着当时的主流观点:即《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若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不是抄自程甲本,而是抄自此前传抄的底本,那么高鹗续书说将不攻自破。所以当时相关的红学家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就推出蒙古王府本是抄自程甲本,这样一来,原来高鹗续书说的观点就能自圆其说。殊不知这种推论漏洞百出,无法令人信服。
笔者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并非抄自程甲本(程甲本《红楼梦》(清)曹雪芹著,影印本,沈阳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一是双方的回目的差异;二是蒙古王府本与程甲本回末结语表述的差异;三是“倒(到)的”和“倒(到)底”的差别;四是程甲本有的段落蒙古王府本没有(含有关字句的错失);五是蒙古王府本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文言古风更浓;六是蒙古王府本中的特殊表述与程甲本的差异;七是特殊的几回——人物指代名称的误差;八是异字互用;九是蒙古王府本中的字词在对应的程甲本中更多的被“儿化”。十是蒙古王府本中较多的保留了词序颠倒的语言特色。十一是蒙古王府本特殊的方言及语言习惯程甲本保留较少;现分论如下:
一、双 方 回 目 的 差 异
1、程甲本第九十回的回目是“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是“失锦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2、程甲本第九十二回的回目是“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是“评女传巧姐慕从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展开全文
3、程甲本第九十五回的回目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颠”。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目录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赖风”,章回正文标题却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颠疯”。
4、程甲本第九十九回的回目是“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目录是“守官箴恶奴仝被刑,阅邸报老旧自担惊”,章回正文标题却是“守官箴恶奴同被刑,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5、程甲本第一百一十二回的回目是“活冤孽妙姑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是“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6、程甲本第一百一十四回的回目是“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阕”。而蒙古王府本回目目录缺“王熙凤历幻返金陵”,只有“甄应嘉蒙恩还玉阕”,章回正文标题完整,且与程甲本同。
7、程甲本第一百一十七回的回目是“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而蒙古王府本的回目是“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成家”。
1、3、4、三例因有“鲁鱼亥豕”之嫌,如果说抄手抄错了,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2、5、6、7四例就不应该抄错。特别是第7例竟然把前面的半个回目给抄丢了,让人无法想象,因为一百一十四回正文标题是完整的,为什么抄手没有补上,把它空在这里?只能是过录的底本目录原来就是空缺。蒙古王府本正文中还有多处是空缺,更加不符合常理。如:“若说我守着,又叫人说我不□臊。”(P4291)、“我所居兮青埂□峰。”(P4278)以及文本最后的“休笑世人□。”(P4303)。如果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是从程甲本抄补,应该不会出现这些让人费解的情况。空缺理由应是底本模糊不清或原本就是空缺所致。
二、双方回末结语表述的差异
1、八十一回王府本结语:欲知明日听讲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欲知明日听解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2、八十二回王府本结语:未知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是谁,下回分解。
3、八十三回王府本结语: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要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4、八十四回王府本结语:且听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何言,下回分解。
5、八十五回王府本结语:未知小厮说出甚么来,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小厮说出什么话来,下回分解。
6、八十九回王府本结语:未知黛玉性命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黛玉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7、九十回王府本结语:未知何如,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是谁,下回分解。
8、九十二回王府本结语: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9、九十五回王府本结语: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何如,下回分解。
10、九十九回王府本结语:贾政只得起身,不知传办何事,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贾政不知节度传办何事,下回分解。
11、一百零五回王府本结语:未知吉凶,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凶吉,下回分解。
12、一百零八回王府本结语:未知袭人怎么生回话,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未知袭人怎么生回说,下回分解。
13、一百一十一回王府本结语:不知怎生发放并失丢物件有无着落, 下回分解。
程甲本结语:不知怎生发放并失去的物有无着落, 下回分解。
以上十三个章回的结语,每回只有个别两个字的差异。读者可能认为笔者有点大惊小怪。其实不然。古代手抄本的抄手用毛笔抄书是相当辛苦的差事。抄手在抄某一章的开头或快要结尾时心情应该是相对愉快和放松的,一般情况下,开头和结尾是极少抄错的,不会把“贾政只得起身不知传办何事”抄成“贾政不知节度传办何事”,更不会将章回目录的半条回目抄丢。这就是笔者从回目与结语两处立论的原因。
三、“倒(到)的”和“倒(到)底”的差别
南方人在讲“底”时,经常“的”“底”不分。顾颉刚先生在《红楼梦辨》中卷第七十七页有这样一段话:“以书中主要明显的本文,曹氏一家底踪迹恶,雪芹底生平推较,应当断定《红楼梦》一书叙的是北京底事。”小小的一段文字,有三处用“底”代替了“的”。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一文中将“《红楼梦》的风格”、“作者的态度只是一面镜子”均写成““《红楼梦》底风格”、“作者底态度只是一面镜子”。这说明在旧社会有时这两个字是不分的,特别是在南方。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有较多处使用了“倒(到)的”,而对应程甲本却是“倒(或到)底”。从这一点也说明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不是抄自程甲本。现举例如下:
1、八十八回蒙古王府本(P3404):“他虽是有过功劳来底,倒的主子奴才的名分也要存一点。”对应程甲本是:“他虽是有过功的人,到底主子奴才的名分也要存点儿。”不仅如此,蒙古王府本的“存一点”也被儿化了。关于儿化问题,后文再讨论。
2、九十回蒙古王府本(P3464):“自己回心一想,他倒的是嫂子的名分。”对应的程甲本是:“自己回心一想,他倒底是嫂子的名分。”
3、一百三回蒙古王府本(P3807):“你倒的把我女儿怎么弄死了。”对应的程甲本是:“你到底把我女儿怎么弄死了。”该回的第二例(P3817)是:“若是刑部相验,倒的府上脸面不好看。”对应的程甲本是“到底”二字。
4、一百四回蒙古王府本(P3843):“晴雯倒的是个丫头”对应的程甲本是:“晴雯倒底是个丫头”。
5、一百零六回蒙古王府本(P3900):“你知道倒的还剩多少?”对应的程甲本是:“你知道到底还剩多少?”。此例程乙本没有“到底”两字,不知是何缘故。
此外,“倒的”一词在王府本的前八十回的六十七回第2595页也出现了,但在程甲本中却是“到底”,这不仅说明这是曹公的书写习惯,同时也表明王府本的六十七回不是抄自程甲本。
四、程甲本有的段落蒙古王府本缺失
1、程甲本第九十九回第2731页有这样一段描写:
缘薛蟠籍来金陵,行过太平县,在李家店歇宿,与店内当槽之张三素不相认,于某年月日薛蟠令店主备酒邀请太平县民吴良同饮,令当槽张三取酒。因酒不甘,薛蟠令换好酒。张三因称酒已沽定难换。薛蟠因伊橛强,将酒照脸泼去,不期去势甚猛,恰值张三低头拾箸,一时失手,将酒碗掷在张三囱门,皮破血出,愈时殒命。李店主趋救不及,随向张三之母告知,伊母张王氏往看,见已身死,随喊禀地保赴县呈报。(此段话的标点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三版《红楼梦》)
这一整段文字蒙古王府本(P3714)都没有,只在该段话后多了一个“情”字。程甲本的“呈报”后是“前署县诣验”,蒙古王府本接该段前一句为“情前署县诣验”。若是从程甲本抄补,整段抄丢似不合情理。事实上,这个“情”字就已经把整个在程甲本中表述的这段话讲明了,因为这段话的大意在八十六回(程甲本P2384,蒙古王府本P3340)已介绍过,虽然文字不尽相同,但意思非常接近。蒙古王府本没有重复,而程甲本则作了进一步的表述。现将八十六回那段原文摘录如下:
窃生胞兄薛蟠,本籍南京,寄寓西京。于某年月日备本往来贸易。去未数日,家奴送信回家,说遭人命。生即奔宪治,知兄误伤张姓,及至囹圄。据兄泣告,实与张姓素不相认,并无仇隙。偶因换酒角口,生兄将酒泼地,恰值张三低头拾物,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囱门身死。这段文字在两个版本的第八十六回均出现,但是程甲本在第九十九回再次陈述,而蒙古王府本只用一个“情”字替代了在八十六回中这一情况的表述。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更为严谨,避免了重复。为什么会出现了这种情况?沈治钧先生在《红楼梦成书研究》一书中就前八十回的成书情况作了全面的论述,但未涉及后四十回的成书问题。胡文彬先生在此书的序文中提出这是明显的不足之处。沈先生未涉及后四十回主要原因可能是他认为后四十回是他人所续。他在该书中这样写到:“曹雪芹是形象思维大师,大脑自然是超常发达的。可惜的是,他的盖世才华没有能够充分施展出来,‘书未成’,留下了人世间的一大遗憾。”(中华书店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P252)他的这一判断对错与否暂且不论,如果我们顺着沈先生前八十回的成书思路,笔者有理由相信程甲本这一段文字的底稿与蒙古王府本的这一段文字底稿不是同一稿,蒙古王府本这一段文字有可能是程甲本这一段文字底稿的改稿。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一样也不是一次成稿,是经过多次修改润色而成。因而出现了上述情况。
2、九十九回中的周琼给贾政的信,文字出入也较大。
程甲本为: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仄,自叹无缘。今幸棨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尚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颍不胜待命之至。(标点来源同上)
蒙古王府本为: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告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给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禀求,衷怀歉仄,(自叹无缘)。今幸棨戟贲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光蒙翰须,边帐生光,(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当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胆,(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仪,即遣冰(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柯。兹修寸甬,恭贺台祺,并求金允。临颍不胜待命之至。(标点来源同上)
蒙古王府本的这段文字,括号内的字是没有的,黑体字对应程甲本亦不相同。这里应该是蒙古王府本的抄手所依据的底本“漶漫不可收拾”的缘故。另外程甲本中的“棨戟遥临”,在蒙古王府本中是“棨戟贲(bi)临”。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对“棨戟遥临”作了这样的解释:“指贾政远道出任江西。棨戟,有彩帛套子或涂上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然而在古汉语中对“光临”一词也有“贲临”的表述。《辞源》对“贲临”的解释是:“犹光临。《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传:‘贲,饰也。’笺:‘愿其来而得见之。’谓来者贲然盛饰,后人本此,敬称人之莅临为‘贲临’。《金瓶梅》四十:‘十二日寒舍薄具菲酌,奉屈鱼轩,仰冀贲临,不胜荣幸。’” 同样“禀求”和“台祺”也是如此。“禀”有三层意思。一、向长辈或上级报告;二、旧时下级向上级报告的一种文件。三、领受。“奉”有多层意思,其中有献给、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也就是说,“禀”“奉”有时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台祺”在古汉语中是指书信结束时的祝福语。“升祺”是吉星高照的意思,也是祝福语,意思差不多。这符合古汉语中一个意思往往用多个词语进行表达的范式。
该段文字差异如此之大,蒙古王府本抄手若是抄自程甲本不可能这么费劲,因为程甲本是木活字排版印刷的,字迹工整清楚,抄错的可能性极小。说明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是抄自独立的底本。
3、程甲本八十三回第2301页:
六脉弦迟,素由结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后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标点来源同上)
而蒙古王府本却是(P3254):
六脉弦迟,素由结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呢,理宜疏肝养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后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候裁。(标点来源同上)
在这个处方中,蒙古王府本没有“涵养心脾”“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是抄手抄丢了还是底本本来就没有,这是值得商榷的。另蒙古王府本在结尾时有“候裁”两字,而程甲本没有;程甲本中的“保肺”,蒙古王府本却是“养肺”。若是蒙古王府本抄自程甲本,抄错的可能性也不大。
(作者系宣州区委宣传部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