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欧等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一组图片告诉你
小编 2023年3月8日 02:54:03 小说大全 208
历史上的中国,科技文化等一度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茶叶、丝绸、瓷器等行销世界,可以说中国为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晚清和近代,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被世界远远的甩下……
七十年代,人们排队“凭票”购买商品
七十代北京一农贸市场
七十年代,人们物质生活还普遍较低,没有如今的商业街、步行街,大型农贸市场也比较少。蔬菜鸡鸭鱼肉等农副产品,主要还是以街边售卖的形式。
展开全文
七十年代日本街道场景
七十年代日本神户市夜市场景
而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夜市、商业街发展已经跟我们现在基本没什么区别了。人们三五成群,悠闲自得的漫步在步行街。街道两边高楼林立,各式各样的店铺遍布其中。灯箱、霓虹灯等各种式样风格的牌匾遥相呼应,五颜六色。
七十年代,警察身穿白色制服维持交通秩序
某厂员工集体乘坐“解放”卡车外出
七十年代,那时的公路还很不发达,边远地区完全靠步行。即使是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人们出行也主要靠骑自行车。
公交车线路覆盖率很低,一些公司组织职工集体外出活动,甚至动用卡车。那个时候,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
七十年代日本公路上的轿车,右上是客运列车
七十年代日本街头的私家车
七十年代的日本,大部分人已经有了私家车。遇到节假日和上班高峰期,街道上各种颜色的轿车排成长龙。马路上交通信号标志齐全,交通繁忙且有序的进行着。
七十年代末,国内某大型商场烟酒专柜
七十年代末,北京大型商业街
七十年代,国内城市大型商场一般只有几家。就天津市而言,天津劝业场、滨江商厦,就是比较出名的大型商场。而县城,较大规模的商场一般就一家。农村那时还没有超市,即使是一个大村子,最多也就两家小卖部,而且商品单一,无非是油盐酱醋茶烟酒,文具等日常用品。有的一个村子也没有小卖部,买东西还要要去邻村。
想购买自行、自行车轮胎、农具、收音机、暖壶,布料等较贵重的用品,就必须要去乡的供销社购买了。
七十年代末的日本商业街
七十年代,日本的街道两边遍布商业楼
而七十年代末的日本,休闲购物场所不计其数。现代化的建筑、现代化的装潢,一尘不染的街道,处处体现出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如果不注意街道上行驶的老式汽车,根本不会想到这是50年前的日本。
七十年代末,城市居民的卧室
七十年末代,城市居民的厨房
七十年代,国内普通家庭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皮箱是每家的必备品,用来放置衣服、被褥等。
收音机就是重要的“家用电器”,像如今的手机一样,工作劳动之余,听听评书小说,听听相声,一天就那么简单快乐的度过了。而电视机就比较奢侈了,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拥有彩电的人家更是凤毛麟角,。
小时候一个村里只有大队里有一台24寸匈牙利进口的电视机,开机时需要先合闸,电灯都会跟着黑一下,是个名副其实的“电老虎”。直到八十年代,农村才开逐渐普及了黑白电视机。
七十年代,日本普通人的厨房
七十年代日本普通家庭客厅
同样七十年代的日本,冰箱、烤箱、微波炉、电饭煲等等各种电器炊具一应俱全。卧室的电视、空调、风扇、沙发等也应有尽有,跟我们现在所生活的配套设施几乎没什么区别,而且环境干净整洁。
70年代人们一起下地干活
这位大姐,看着邻居买的新自行车很是羡慕
七十年代,国内还是集体制,人们下地干活,都是由队长带领,安排各种分工。劳力多的人家,能多挣一些“公分”,年终可以多分一些粮食,但也仅是“温饱”跟“吃饱”的差别。那时每家每户都人口多,辛苦一年剩不下多少余粮,更别说能积攒多少钱。
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也不好过,每月几十元的工资,买一辆自行车都要至少攒一年的钱,不是每个人都买的起。
七十年代日本的小型收稻机
七十年代日本的微型农用机械
而同时期的日本,不光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商品畅销世界,农用机械也一样世界知名。洋马、久保田等小型机械设备,很适合丘陵山地等狭小空间内工作,而且节能耐用。
那时的日本农民,都有自己的机械设备,播种收获都是机械化,一两个人的工作效率,比国内一个生产队的效率都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始逐步走向繁荣。特别是这后二十年,中国的发展如同“开挂”一般,GDP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0年代末的上海街景
如今的上海滩
经过老一辈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科技、军事、文化等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文化正慢慢影响着全世界。
老外与“财神”同框合拍
“洋娃娃”也特喜欢中国年
承认差距,并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自卑,是知耻而后勇的动力。感谢老一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定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把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成为现实!
我是木怡天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