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累、疲惫感产生的根源,是个体压抑自我的结果
小编 2023年3月8日 20:18:02 小说大全 160
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有多清醒,他就会对生活产生多少热情。
许多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疲惫,哪怕是为自己做事也会有越做越累的感觉。归根结底,一个人对自我认识不足,就会因为缺乏热情而导致疲惫感的产生。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让一个小孩去做一件他不感兴趣的事情,那么这个小孩一会儿就会感到困倦。有的学生不爱学习,很容易在课堂上感到困倦,这就是缺乏热情导致的。任何有利于我们成长的事情,都会让我们感到挫折。我们做任何感到有挫折的事情,都会极大地消耗我们的热情。热情不足,就会产生疲惫。
论热情与疲惫感的关系
精神分析理论
我们可以把热情理解为某种冲动,这些冲动所指向的是个体的本能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体为了满足本能需要,顺应某种冲动的时候,才会产生热情。当个体所做的事情并无法满足本能需要,或者无法满足最迫切的需要时,也就很难产生热情。缺乏做事的热情,个体很快就会产生疲惫感。因为做任何事情对个体而言都是一种消耗的过程,消耗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能力,还有热情。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进行消耗,个体就会感到疲惫、就会觉得心累。
展开全文
动机理论
马斯洛把热情理解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动机,只有足够的动机才能发起某些行为。越是符合、贴近个体某些需求的行为,其动机也就越强烈,也就越有热情。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能够满足自己最基本需求的行为会更有热情。人们之所以更有热情去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它们能够直截了当地给你带来满足感。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理论,热情与疲惫感有着紧密的关系。一个人的热情所在,也正是他对自我认识所在。他对自己有多么清醒的认识,也就会在哪些方面产生热情。
认识自我的5种方法
第一种:从本能出发
当小孩长到一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抓周”的活动,寓意个体未来成长的方向。当然,这也寄托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期许。有的小孩会喜欢钢笔,我们大概可以推算他喜欢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有的小孩会比较喜欢钞票,我们大概可以推算他喜欢经商。当你对事物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本能上喜欢的事情会比较贴近真实的你。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本能视为个体的天赋。这个天赋不是你直接掌握的技能,而是在技能之外你所具备的品质。从个人品质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
第二种:从能力出发
我们把本能理解为所具备的品质,包括认知、情绪、意志、信念、态度、价值观、生活目的等等。本能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东西,而能力则是我们有目的的、有方向地进行专门学习得到的。所谓能力,就是你经过系统化的学习,所掌握的针对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你掌握了这些能力,你就可以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一些理工类的学习,大都掌握了具体的能力。通过你所掌握的能力程度,你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能做什么。
第三种:从需求出发
第四种:从掌握的资源出发
你是谁并不取决于你想成为谁,而是取决于你所掌握的资源。这个概念是十分宽泛的,你所掌握的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资源就是所有你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将其变现的东西。无形的资源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且可以变现的东西。有时候人们总是心猿意马,过分地关注远处的事物却忽略了眼前的事物。当你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更为真实的一面。一个人所掌握的资源,能够帮助他更好地成为自己。
第五种:从无意识出发
总而言之,一个人只要做他喜欢的、擅长的、热爱的、信仰的事情,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一个人满怀热情地去做事情,就会更少地感受到疲惫和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