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下捉婿:宋的婚姻特色,既有科举取士的影响也是商品经济的冲击
小编 2022年4月5日 09:03:04 小说大全 389
科举制到宋代得到完善,科举取士也成为宋代选官的重要方法,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代政府还给予了科举及第的人特别的恩宠和厚待,这让中举之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价得到空前的提高。同时,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高峰,宋代商人在得到巨大财富的同时,还想要跻身统治阶层。而科举取士和商品经济的冲击,直接改变了宋代的婚姻观念:从唐代的门阀婚,演变为了宋代的''婚姻不问阀阅'',形成了宋代''榜下捉婿''的婚姻特色。
第一,宋代的''榜下捉婿''继承发展自唐代
1,唐代的榜下''择婿之风''和''尚阀阅''的婚姻习俗并行
''榜下捉婿''也是''榜下择婿'',首先发生在唐代。比如,《古今笑史》中记载:''唐人榜下择婿,号脔婿。''只是,唐代时期榜下择婿之风和尚阀阅的婚姻习俗并行,唐代早期的婚俗制度是''门阀婚''''五姓婚'',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门阀世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互相通婚的婚姻文化。即便是唐朝的新贵族向其求婚,门阀贵族也自持身份常常将其拒绝。
如此一来宋二姑娘择婿记,在唐代大兴科举的情况下,中举士子的出现宋二姑娘择婿记,解决了唐朝新贵族的婚姻需求。因为科举取士造就了大批的知识权贵,也促使了上层统治阶层的变化,源源不断的有新成员加入统治阶层。而这些科举及第的士子,就成为被门阀世家拒绝的唐朝新贵族成婚的捕捉和猎取目标,每当金榜题名时,及第的新贵就成为炙手可热的结亲对象。比如,韩愈的《送陆畅归江南》中就写到:''举举江南子,名以能诗闻。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说及第的士子甚至可以迎娶宰相之女,而这样的情况对唐代''门阀婚''的婚姻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并逐渐形成了''榜下择婿''的婚礼风俗。
2,宋代的''榜下捉婿''继承发展自唐代
其次,宋代的''榜下捉婿''继承发展自唐代。和唐代榜下择婿之风和尚阀阅的婚姻习俗并行的情况不同,宋代的婚姻少问门阀出身和家世相当,求婿时''及第''成了一大参考标准,甚至是必须标准,所以,榜下择婿的现象在宋代十分普遍,甚至成为了宋代的婚俗特色。比如,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可见,宋代榜下捉婿之时,见到科场及第之人就上前拥住,甚至不问其年龄大小、出身人品、是否已婚,盲目的去争抢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并想让其成为自己家中的一员,高中的士子在当时炽手可热的程度。足见宋人当时的婚姻取向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
并且,不仅仕宦人家要''榜下择婿'',商贾之家也有''榜下捉婿''的欲望。比如,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意思是说在宋代的时候,商人也热衷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及第之人,并且会许给丰富的嫁妆作为与及第的士子谈婚论嫁的条件。而在仕宦之家和商贾之家的这种做法下,婚姻已经不仅仅是两家单纯的结为秦晋之好,更是一种契约,一旦结合就要同进退,仕宦之家榜下择婿是为了家族势力不衰,商贾之家榜下捉婿则是为跻身统治阶层,维护自身利益。
第二,宋代''榜下捉婿''现象的形成原因
1,宋朝政府''重文轻武'',优待及第士子,提高了科举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首先,宋代''榜下捉婿''现象的形成,是因宋朝政府''重文轻武'',优待及第士子,提高了科举士人的身份和地位。科举制自隋朝兴起之后,经过唐代的发展,到了宋代制度更加的完善。同时,宋朝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队武将做大危及宋朝政府统治,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就开始对武将设置了层层的层层的制度限制。并且,终宋一朝都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国策,在此国策下,宋代对于文官的需求量大大提高,而科举取士的方法更加得到重视,宋代的许多官员都是通过这一途径进入的官场。
同时,为了保证文官的忠诚、笼络人心,宋代对于文官给予了丰厚的恩宠。比如,《宋史》记载南宋时期对于及第之人就厚待有加:''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或下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除中郡或下郡签判……如有魁及前下名太宗学内舍生员,并升恩例。''及第的人中,前三甲会被直接授官,而其他的人也多有恩赏。除此以外,各级政府对于本地及第的学子也是盛情款待:''本州则立状元坊,额牌所居之侧,以为荣耀。''不仅赠酒赠钱,还会为本地的状元立额牌以示荣耀。
而宋代对士子的厚待,不仅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还提高了科举士人的身份和地位。上文已经提到,及第就意味着会被授官,而官户在宋代居于社会中的上层,是宋王朝运营的肱骨之臣,享有巨大的特权。比如政治上,宋代高中级官员可以荫庇自己后世子孙继续为官;甚至,官户犯罪的话还被允许减刑或者有钱赎刑,或者是''官当'',也就是去官免罪。经济上,官户可以免除必须的差役和劳役,在缴纳税务的时候还可以支移、折变进行变通;文化上,官员依据品阶的高低,其支墩可以进入官方举办的学校,或者各大书院,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而宋朝对及第者的种种优待,就意味着只要和科举及第的士子联姻,就可以享受他们的特权,所以,宋代''榜下择婿''现象才会风靡。这也和门阀势力在宋代的消亡有关,门阀的消失,使得保存长久富贵的办法之一就是科举入仕,所以,达官贵族们才从前代与门阀贵族联姻,转变为与科举士子联姻,宋朝的很多知名状元都曾做了高官的女婿。比如,北宋名相晏殊的女婿是大名鼎鼎的富弼,而富弼的女婿则是连中三元的冯京;比如,欧阳修和王拱辰都是宋代参知政事薛奎的女婿。足见,宋代仕宦之家与科举士子联姻,是保存自己家族实力的方法。
2,宋代商品经济达到高峰
其次,宋代商品经济达到高峰。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的诞生,而市民文化之下进而形成了奢靡的享乐之风,只是,仕宦阶层的财富有限,不足以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宋朝的商人拥有了巨额财富,仕宦阶层想要与商人之女联姻来获取财富,而商人也想与仕宦阶层联姻,来享受特权。这才促进了宋代''榜下择婿''现象的发展。
2.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宋朝商人拥有了巨额财富
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宋朝商人拥有了巨额财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堪称中国古代社会之最,宋代财政最高收入为六千余万贯,其中商税占财政总收入约70%。当时汴京出现了勾栏瓦舍,市民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商人的富有程度有多高,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曾说:有百万家产的人很多,十万贯家产的人比比皆是。比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屋宇雄壮,门前壮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宋代大商人的富有天下皆知,也为天下人所眼热,而宋代商人的富有生活使得宋代兴起了奢侈之风。
其中,宋代的嫁娶也受奢靡之风影响。宋代男女双方家庭在定亲时,就会用金银、绸缎等高级的礼物;下聘时,宋代的富足人家要准备金钏、金镯、金陂坠等三金,而仕宦之家还要另外备上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段红长裙等贵重衣服和珠翠昂贵首饰等等。 如此一来,经济花销很大,当时官僚崇尚享受之余,还想要赶上富商的生活水准,他们甚至亲自下场经商,成为了新兴的官僚大商人。只是,刚刚及第的士子们却无法效仿仕宦家庭的做法。因为,很多及第的士子出身贫寒,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靠山,只好通过与商人之女联姻的方式来获取财富。这也是宋代''榜下捉婿''形成的原因之一。
2.2宋代门阀贵族的削弱,经济观念的加强,与商人联姻逐渐为人做接受
另一方面,宋代门阀贵族的削弱,经济观念的加强,与商人联姻逐渐为人做接受。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区分,使得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下。而宋代门阀世家的影响力逐渐消失,社会上的门第观念也逐渐减弱,再加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宋人的经济观念开始得到加强,所以,与商人之女通婚逐渐为人所接受。比如,寿州茶商之女陈氏,竟然被纳入后宫;比如,宋代小商贩出身的刘娥,甚至贵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比如,宋人廉宣的笔记小说《大桶张氏》中有:''有女为百万之母矣!''人们对于与富商联姻之人,甚至投以羡慕的眼光。
同时,商贾之女成亲之时,往往会有丰厚的嫁妆,这也是士子原因与商女结婚的原因。比如,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宗子希哲......娶南城董宗安之女,获漕试文解,旋该绍熙覃恩出宫,初调某主簿,利心忽起,妄以他事离其妻,再娶富室周氏,大获装奁。''说有一个及第之士子,为了娶富商之女,与妻子离婚,得到了大量的嫁妆。足见,很多士子与商女结婚,就是因为对丰厚的嫁妆心动。足见,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冲击之大。
2.3商人与士人联姻,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最后,商人与士人联姻,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商人在宋代甚至成为和士农工一样的社会本业,商人也成为国家承认的四民之一,取得了齐民的身份。只是,商人身份的提高,是相较于商人先前的地位身份而言的,与官户相比,其地位仍然较低,社会上对商人也仍有人抱有轻视的态度,在议婚之时也又是如此。比如,《宋史》记载,一个开旅馆的杨氏,爱上了一位考试的客人,两人私自约定,等士子中举后就成亲,只是士子中举后却毁约,杨氏悲愤而死。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与及第的士子结婚是可以享受到他的特权,并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的。
同时,商人与官户结亲,也希望借助官户的特权,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获得利润。因为,宋代的商品经济虽然发达,但是对盐、茶、酒、香药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寻常商人是无法获取售卖资格的。于是,为了发展商业,商户纷纷与官僚仕宦之家联姻,以期获得免税权或偷税、漏税,得到一些专卖商品,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是,在既定官员难以高攀的情况下,商人们将结亲对象转向了未来的官僚——及第者,于是宋代才会风靡''榜下捉婿''的现象。这样士人与商人互相利用,结为姻亲,才会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宋代的'' 榜下捉婿'',给当时的社会风气及经济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宋代的''榜下捉婿'',对当时的婚嫁风气造成了影响
首先,宋代的''榜下捉婿'',对当时的婚嫁风气造成了影响。''榜下捉婿''的现象使得一些出身低下的穷苦及第者身价大增,还解决了婚姻大事。比如,宋代的宰相杜衍年轻的时候就很穷苦,喜欢上了县里的一个大姓相里氏之女,求婚失败后他却及第了,后来,相里氏的兄长反而上门来为妹妹说亲。甚至,亲戚间结亲,也要考虑男方是否及第,比如,《宋史》记载一位舅舅对自己的外甥说:''吾数婿皆官人,而甥独未仕,若能取乡荐,当嫁以女。''可见士子及第后身价之高及在亲戚之间婚姻中的作用。
2,宋代的''榜下捉婿'',在宋朝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推动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其次,宋代的''榜下捉婿'',在宋朝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推动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宋代建国之初就有重文轻武的国策,很重视读书人,并为了取士而大力推动科举制的发展,及第后士人得到的重视,使得其身份提高,可以与贵胄和富商联姻,于是人们纷纷发愤读书。比如,诗词中所写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各种学校应运而生。比如,宋太祖亲设国子监,分为国学和太学;之后,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州县之学也开始兴起,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一次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还有一次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州县之学的办学主张是打破科举的束缚,注重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必先受相当时间的官办学校教育,规定取士俱本于学,宋代的教育文化,在州县之学的兴起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外,宋代的私学也迅速发展,书院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比如,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弥补了官学的不足。 学校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科举制的兴盛,使得其更加的完善,规则也更加的成熟。
3,宋代的''榜下捉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再者,宋代的''榜下捉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上文提到,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与商人之女联姻,如此一来,商人借官户的特权提高了自身的地位,得到了一些专卖商品的买卖资格,这也极大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甚至直接设置了商业立法的现象,宋政府还规定了许多便利商人的措施,如建造塌房,以利于商贾贮存商品;严禁各级官吏勒索商贾,形成''书市买牌''制,以约束官吏对商品市场的侵夺。很多大商人也开始进入到统治阶层,甚至商人之女可以嫁给皇帝为后。比如,宋高宗吴后的父亲,就是个以''蜡烛为业,累赀数百万''的富商。足见,宋代的''榜下捉婿'',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结
综上可得,''榜下捉婿''是宋代的婚姻特色,既有科举取士的影响,也是商品经济的冲击。其中,宋代''榜下捉婿''之风的的盛行,与宋代以文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息息相关,这样的国策增加了大宋对文官的需求,而宋代对及第士子的重视和优待,也一步影响到了及第士子的身份。再加上,宋代门阀制度逐渐消亡,使得保存长久富贵的办法之一就是科举入仕,故而贵胄和商贾都开始''榜下捉婿'',想要与及第士子联姻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润。
同时,''榜下捉婿''的现象还对宋代的社会风气及经济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来,对当时的婚嫁风气造成了影响;二来,在宋朝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推动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足见,''榜下捉婿''现象的背后与宋代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