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卓文君两情相悦,为何有人说司马相如贪财骗色
小编 2023年3月19日 04:54:04 小说大全 151
汉朝时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被人津津乐道,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中囯的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有一位名门千金却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婚姻生活。
这个女人就是西汉时期的是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西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百业兴旺。
蜀郡临邛县的卓家是当地的巨富,卓家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计其数。
卓家不仅在蜀地富甲一方,更有一位丽人名闻天下。
这位丽人名为卓文君,她是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
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曲,美名远扬。
可惜的是,卓文君出嫁不久,丈夫早丧,她不堪夫家冷漠,返回娘家居住。
世人皆叹卓文君红颜薄命,可卓文君却不这么看,她与丈夫乃是包办婚姻,本无多少感情,现在丈夫死了,她要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当时的西汉时期,女人还是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也没有“好女不事二夫”一说。
所以当时的女人在丈夫死后,改嫁他人并不丢脸,也很正常。
在那时不仅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女儿,就算是皇帝的女儿也可以夫死再嫁。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是在丈夫死后,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再结连理的?
卓王孙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再嫁贵婿,只不过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当时正逢梁孝王去世,司马相如返回成都。
司马相如虽然才华出众,然而家境贫寒,无以为业。
司马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喜爱司马相如的才学,对他以礼相待,极为尊敬。
有一日,王吉对司马相如说道一一
“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
这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古人对朋友一般只说字,而不提名。
司马相如听了王吉的话,便欣然前往临邛,住在城内的一座亭子里。
那临邛县令对司马相如恭敬有加,天天都来拜访相如。
展开全文
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嫌麻烦,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
王吉对此非但不恼,反而对司马相如更加的谨慎恭敬了。
在西汉的临邛县里的富人很多,如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那程郑家也有数百人。
卓王孙与程郑家相互商量说一一
“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
程郑家听了卓王孙的话十分的同意,其实他们是想乘此机会,交结当地为官的,为的是日后好方便经商。
自古以来官商都是一家人,你侍候好了当地官员,那就等于领到了一张万能通行证。
县令王吉收到请柬后,就到卓家参加赴宴。
这时候卓家的客人已经聚集了好几百人,王吉见状心想卓家不愧是豪富望族,我把司马相如请来,也好为自己争光。
这也是当初王吉结交结司马相如的原因。
到了中午,王吉派人去请司马相如,谁知司马相如却推辞有病,不肯前来。
其实司马相如根本就没有生病,他不愿意这么随便被人呼来唤去,他要摆摆自己的身价,好为日后的仕途作打算。
临邛县令王吉见司马相如没来,便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
司马相如装作不得已,勉强来到了卓家。
卓家满座的客人见司马相如玉树临风,谈吐不俗,在席间无人不惊羡他的风采。
卓王孙也早闻司马相如的大名,今日相见不由得意洋洋。
酒过三巡之后,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一一
“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
司马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凤求凰》,并且配上了自己的歌声。
席间的人都陶醉在司马相如优美的琴艺中,殊不知还有一人在偷偷看着司马相如。
这个人便是守寡不久的卓文君。
卓文君精通音律,特别喜欢听琴歌,当她听到有人在弹琴唱歌的时候,便偷偷从门缝里往外观看。
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所吸引,并对司马相如心生爱慕之情。
像司马相如这样一位神清俊朗,多才多艺的男人才是卓文君心中的良人。
这司马相如也不是什么傻瓜,他早就知道卓文君的美名,所以才故意弹奏一曲《凤求凰》的琴歌,好引起卓文君的注意力。
卓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卓文君则是才貌双全的俏红颜,自己如能与卓家女儿结婚,那真是人财两得的美事。
不过这卓文君是千金小姐,而自己却是寒门子弟,这门不对户不当的婚姻,卓王孙肯定不会接受的。
司马相如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等到酒宴结束后,司马相如便贿赂卓文君身边的婢女,让她代表自己向卓文君转达自爱慕之情。
卓文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幸福来得如此的突然。
自己喜欢的人原来也喜欢着自己,这应该就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了吧!
因为担心父亲阻止他们在一起,卓文君决定与司马相如私奔。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卓文君虽然聪慧过人,但在爱情面前也没有了思考能力,她毅然放弃家中的一切,与心爱的情郎远走他乡。
司马相如得知卓文君的想法后,欣喜若狂,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不怕卓王孙不认帐。
司马相如驾车带着卓文君离开了卓家,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卓文君来到司马相如的老家后,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空无一物。
司马家的寒酸让卓文君一时不知所措,她知道司马相如是寒门子弟,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情郎的家竟会如此穷困。
但是既然路是自己选的,那就不要嫌弃丈夫的贫寒,卓文君决定与司马相如白头偕老。
可是,话虽这么说,司马家一贫如洗,无产无业,这种苦日子让卓文君难以忍受。
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而卓王孙听说女儿竟跟司马相如私奔后,顿时悔恨自己不该引狼入室。
卓王孙虽然敬重司马相如的才气,但他决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穷小子。
为了惩罚女儿,卓王孙对外宣称说一一
“女儿不自重,竟然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儿,我虽不忍心杀她,但也决不会给她一毛钱!”
这时候有人劝卓王孙不必如此绝情,偶尔也接济一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但是卓王孙就是不听。
想那卓文君本是个大家闺秀,从小到大锦衣玉食,不愁吃穿。
但是自从跟随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之后,整天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让她觉得无比的辛苦与劳累。
不久之后,家中米粮已空,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小两口子一合计,与其在家中受苦,不如做点小生意。
于是乎,司马相如让卓文君在炉前卖酒,自己身穿牛鼻围裙,与伙伴们一起在街市洗涤酒器。
卓王孙听说女儿整天像个“小姐”似的在外面拉客卖酒,自感没脸见人,所以整天闭门不出。
这时候有人就劝卓王孙说一一
“你有一儿两女,家中又不缺钱。现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已经生米做成了熟饭,你再反对有什么用啊?司马相如虽然是个穷书生,但却是个有才的书生。俗话说,得书生者得天下!你可不能小看这帮书生!更何况他还是县令的贵客呢!”
卓王孙感觉自己再不承认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婚姻,自己的老脸迟早会被他们丢光,于是便无奈地命人将他们请回了临邛。
随后,卓王孙还赠给他们一百个奴仆,一百万钱财,又将卓文君出嫁时的衣物全部还给了卓文君。
从此以后,一贫如洗的小夫妻过上了富贵的生活,而司马相如也真的做到了人财两得。
其实这“炉前卖酒”是假,逼迫卓王孙认帐才是真,这当然又是司马相如的小诡计了。
卓文君深爱着丈夫,自然愿意配合,小两口一起坑了卓王孙。
卓王孙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只有认栽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回到临邛不久后,汉武帝无意间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对司马相如的才华大加赞赏,并且召见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知道机会难得,立即使出浑身解数,为汉武帝写下了《天子游猎赋》。
汉武帝看了《天子游猎赋》后更加的高兴,于是便给司马相如封了个郎官。
后来,被打入冷宫的原皇后陈阿娇也知道司马相如的才气,便派人花重金让其为自己写赋,想以此打动汉武帝的心。
司马相如也是一个贪财之人,他是过过苦日子,所以深知钱财的重要性,他收了万金后便答应了陈阿娇的请求。
可惜,汉武帝虽然很欣赏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但对陈阿娇已经恩断情绝,再也不会理她了。
可怜的陈阿娇白花了万金,依然唤不回武帝的心,不久之后便郁郁而终了。
司马相如收到了万金,也写了赋,别的事情他可不管了。
据说,司马相如担任郎官不久,便打算纳妾,并对卓文君极为冷漠。
这是因为卓文君在婚后多年不见生育,这让求子心切的司马相如有了厌恶之感。
这时候的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赴京上任,飞黄腾达。
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喜欢上了一个茂陵美人,他慢慢忘记了卓文君的好处,又觉得妻子年华已老又无生养,于是便动了休妻的念头。
卓文君在临邛独守空房,不见丈夫归来,每日愁容满面….…
“难道丈夫已经变心了吗?”
卓文君想到此处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想当年自己长得花容月貌,不知有多少王孙公子拜倒自己的石榴裙下,可自己却为了爱情与穷小子司马相如私奔,现在丈夫发达了,难到是嫌弃自己年老珠黄了吗?
终于有一天,卓文君收到了丈夫的信。
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面写着一行数字一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慧的卓文君一下子就看懂了其中真意一一
一到万全是数字,但是唯独缺少“亿”,即是“无意”的意思。
“丈夫果然变心了。”
卓文君读完信后,并没有哭泣,她不甘被辜负,于是回信一封,以挽君心一一
卓文君在信述尽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愁……
可信寄出去后,丈夫音讯全无….…
悲愤的卓文君又写了一封信给丈夫,以述相思之苦……卓文君在信中表明了自己对丈夫的一往情深,但也指出爱情不是求来的,如果丈夫无情,自己可以选择放弃。
自古以来,委屈不能求全,爱一个人不必示弱。
司马相如收到妻子的信之后,不禁被妻子的才华所折服,又回想起昔日夫妻的恩爱之情,不由感到羞愧万分,他亲自前往临邛迎接卓文君,从此以后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不过卓文君的才华只能对司马相如有用,因为他虽然花心,但还是个很念旧的男人。
如果换作狠心的汉武帝,你就算再有才华,也只是路边草。
不过在的中国历史上一直对卓文君写的这两首诗心存质疑。
西汉时期的卓文君虽然是个才女,但文学史专家认为,西汉中期还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因此《白头吟》并非卓文君所作。
而像《怨郎诗》这样的“数字诗”是在宋朝以后才出现,其风格更接近元曲,似乎也不太可能是卓文君所作。
对于卓文君所写的《绝别书》,据《西京杂记》说“文君为诔,传于世'”,可不载其辞。
随着历史的变迁,真相己随风飘散。
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真相已经无从知晓,但世间的人们依然相信他们夫妻恩爱的传说。毕竟美好的爱情故事总是会让人感到快乐的。可这世上真的有千年不朽的爱情传奇吗?司马相如到底爱卓文君什么呢?这其中的原因任凭我们自己去猜想吧!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初相遇
早年司马相如的家境还算比较富裕,汉景帝时期,他通过买官,得到了一个武骑常侍的官位,但汉景帝对司马相如不太感兴趣。后来,他又辗转到了梁孝王门下成为了一名门客,还创作{子虚赋},不久梁孝王去世,司马相如只得赋闲在家。在他花光自己的积蓄后,生活变得困苦,他的好友王吉(当时为临邛县县令)邀请他来到临邛县。司马相如和王吉一起演了几场“求贤”的戏码后,司马相如的名声立即传遍了整个临邛县,他的身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地的富商卓王孙,也就是卓文君的父亲,设宴待客,听闻县令王吉有一个贵客来到临邛县,于是邀请王吉和司马相如前去赴宴。司马相如因作{子虚赋}而名声大振,卓文君早就对司马相如倾慕不已,藏在屏风后面偷看,在宴会上,司马相如的好友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弹琴,表演才艺,而司马相如则借此机会弹了一首{凤求凰},来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意。而且他们还买通卓文君身边的侍女,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倾慕之情传递给了卓文君。后来卓文君便从家中逃出来,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
(二)这是一场骗局的原因
(1)我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其实是一场爱情骗局,因为司马相如,他从一开始的“琴挑卓文君”就带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希望能够获得卓文君的青睐,并与之成亲,获得卓家的财产,但事与愿违,卓家并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不久,卓文君就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后来为了生活,司马相如不得已与卓文君卖起了酒。卓王孙为了让女儿的生活不困苦,这才给了他们一笔钱财。“当垆卖酒”在实际上可以说是司马相如借自己妻子来算计卓王孙,卖惨博同情的一条苦肉计。
(2)司马相如借此苦肉计获得了老丈人的资助,与妻子过上了和和美美的生活。紧接着由于汉武帝的关注和同乡人的举荐,司马相如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并被封为侍从郎。
司马相如当官以后,日日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他开始有了纳妾的想法,还给卓文君写了一封“无意”的信,卓文君看后悲愤不已,回了他三封信,最后司马相如才打消纳妾的想法。世人都在赞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但是我觉得在这场爱情中爱情很可能只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其余的皆是利用。司马相如以卓文君为跳板,获得地位、名声与财富,最后却放弃卓文君,想要纳妾,这难道不是一场利用爱情骗局吗?
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因为消渴疾病逝,第二年卓文君就追随他而去,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司马相如第二次游宦中原,从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做到梁孝王门下的诸生,最后不得不失意归蜀,失败显而易见。为了再次参加赀选,他必须争取到临邛富豪卓王孙的资助,而与卓王孙的女儿文君联姻就是最好的途径。
为了唤起卓家的好感,相如和他的故交临邛令王吉联手做局,把自己包装成一位自中原归来的“大人物”。只是,在卓府上下开始对他产生崇拜之感的时候,相如却为何突然勾引文君私奔,导致和卓王孙的关系破裂呢?
卓王孙和他的阖府宾客渐渐生出了对司马相如的崇拜感。如果能将这个趋势保持下去,司马相如应该不难获得卓王孙的金元支持。可他为什么要节外生枝,勾引卓氏的女儿文君,以私奔这种极不体面的方式惹得卓王孙勃然翻脸呢?难道真是色欲蠢动而自毁长城吗?
我个人认为这恐怕不是司马相如的真实想法。勾引文君,与之私奔,相如的盘算应该是要尽快造成既成事实,避免卓王孙这条刚被套住的大鱼脱钩。
虽然王吉竭尽全力渲染司马相如的身份贵重,但其中真相,一旦迁延日月,便很容易穿帮。在司马相如与卓王孙的博弈中,因为有“久宦游不遂”这个硬伤,主动权并不在相如手里。这就好比两个强弱不敌的球员在比赛。弱势的一方如果还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地打,那就等于把胜利拱手相送。要想赢下比赛,只能放手一搏,出奇制胜。
得知文君与相如私奔后,卓王孙被这个“奇招”激怒了,他说:
“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如果不了解文君与相如成婚的内幕,我们很可能因为这个表态而误将卓王孙当作是葛朗台一流的人物——连女儿都不在乎,只是一味吝啬自己的财产。
但事实是,卓王孙的这个表态正说明他已经在司马相如和王吉编造的骗局中回过味儿来了:相如要藉与文君私定终身来逼卓王孙资助他不是吗?卓王孙就偏不就范。“不分一钱”正是他能选择的最有力的回击方式。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私定终身的行为或许很不体面。但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司马相如获得的社会评价却有可能与今天大相径庭。
因为汉朝士林深受战国积习的浸染,不重道德而尚事功;不学孔、孟而效苏、张。当年的张仪不也利用商于之地六百里为饵,一再欺骗楚怀王吗?琴挑文君也不过是效仿纵横家的这种故伎而已。扬雄在《解嘲》一文中写道: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解嘲》
虽然扬雄这位蜀郡的后起之秀也承认司马相如与文君的结合是窃财于卓氏。但言语之间他丝毫没有表露出贬斥之意,有的只是自叹弗如的感慨。扬雄甚至认为司马相如的机智善变足以媲美入秦章台、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完璧归赵发生了一个多世纪以后,想不到汉朝的这位相如居然是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他对偶像的超越。
但是,琴挑文君的故事如果仅到“不分一钱”为止,司马相如是不可能得到扬雄的如许称赞的。要奠定胜局,司马相如还差一步。也就是在这里,他祭出了最无赖的手段。《史记》载:
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为了迫使卓王孙资助自己,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自成都返回了临邛。他不顾官宦之身的体统,把自己的车骑给卖了,破罐子破摔地在当地开起了小酒馆。临邛首富的千金当垆卖酒,女婿像个长工一样与酒保杂作。卓王孙因此臊得杜门不出,没脸见人。
卓氏的叔伯兄弟们都看明白了:现在司马相如与卓氏已经拆分不开。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卓王孙要是坚持不愿资助女婿,司马相如纵然沦为贫贱,那卓王孙的脸面岂不也要扫地殆尽了吗?有鉴于此,卓家的人纷纷当起了相如与文君的说客。在他们的轮番攻势之下,卓王孙终于妥协了。司马相如夫妇如愿得到了大笔的财富。
据《资治通鉴》所作年表,最迟在归蜀的六年之后(即孝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司马相如又再次被皇帝召入了汉宫。只是这一次入仕的机会是用他从前撰写的一篇《子虚赋》换来的。
因为司马相如没有再次进入赀选的程序,所以他琴挑文君的目的也就渐渐变得模糊,终于湮没在历史的黄卷当中了。但是司马相如和卓王孙之间的这种权钱结合的利益关系仍然继续存在。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司马相如因向孝武帝建议开通西夷邛、筰而得到重用,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建节使蜀,衣锦荣归。史载: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驩。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这个大器晚成的老女婿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政治潜力。卓王孙大喜过望。这一次,他慷慨地拿出家资,赠与相如夫妇。只可惜,恰恰是这个司马相如期待已久的利益输送的行为让翁婿两人都乐极生悲。
就在相如回朝之后不久,他就遭到了某人的诘告,揭发他在使蜀期间收受贿赂,司马相如于是遭到罢免。对这桩公案,司马迁含糊其辞,只说是有人上告,却没有说明告者为谁。
我想,这大概和当时朝廷里反对孝武帝对外扩张政策的一批保守派大臣脱不了干系——司马相如收受了多少贿赂,他们可能并不关心。但借着这个口实把相如逐出朝堂,却有可能阻止开发西夷计划的继续推进。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去推寻在相如背后暗施冷箭的那个人,公孙弘恐怕是脱不了嫌疑的。
就在司马相如出使蜀地的那段时间里,因为朝廷上下对开发西南夷计划颇有争议,公孙弘奉了皇命前往蜀地视察。回朝之后,他极力诋毁这一计划,认为决不可行。公孙弘的立场坚定而持久,4年之后,正是因为他的极力谏阻,孝武帝终于做出妥协,取消了开发西夷计划,专力营建朔方。
公孙弘为人一向外宽内忌,报复心极强。许多与他政见相左的大臣如主父偃、董仲舒等都曾遭到过他的暗算。而在开发西夷的问题上,司马相如正是公孙弘的政敌。更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公孙弘的个人生活非常简朴,一贯蔬食布被。因此对受金纳贿之事可能格外敏感。更兼他当时人在蜀中,方便就地取证。由他出首告发相如,杀伤力也就最强。
不管事实的真相是不是这样,结果都不会改变。那就是司马相如遭了这一回的蹉跌,对事业功名渐渐趋于消极。更兼年事已高,受到糖尿病的困扰,相如常常称病闲居,懒于公事。
从前那个以蔺相如为榜样,立志出将入相的蜀国才隽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只有琴挑文君的故事流传坊间,还能让人依稀领略到他身上那种纵横家的风采。传之两千多年下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最经典的爱情范例。二人不仅同甘共苦,而且琴瑟和鸣,更因为一曲《凤求凰》而名噪历史。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一定会让您大跌眼镜,颠覆认知。因为,这段爱情或许并不像您所认为的那么美好,甚至颇有“设计爱情”和“软饭硬吃”的嫌疑。
接下来,我们一同回顾那段充满争议的历史和爱情。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西汉著名的文人,外形俊朗飘逸,秒杀现在的一干小鲜肉们。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竭力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助力他成为文武兼备和志向远大的青年。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曰犬子。
这个“犬子”一定不会想到,自己未来赖以成名的既不是文才,也不是武略,而是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爱情故事。成年后,出于对名相“蔺相如”的崇拜,他正式为自己更名为司马相如。
卓文君(约前175年——前121年),蜀郡临邛人。她的家境极其优渥,是当地商贾卓王孙的女儿,本人不仅风姿绰约,而且琴棋书画俱佳,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典型的“白富美”。
为了追求这位“财”貌双全的女神,王宫贵胄和风流才子可谓络绎不绝。最终,卓文君与皇族刘氏的宗亲子弟订婚,正待完婚之时却传来未婚夫过世的消息,使得这位女神变成了“二锅头”。
而在此期间,司马相如也以倾家之资买官出道,成为了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相当于今天的保镖或随从。他自认为,凭借学识和外形,必能赢得景帝刘启的关注,实现平步青云的仕途之路。
可惜,司马相如太不了解景帝了,他深受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不仅生活简朴单调,而且用人还非常谨慎,丝毫没有关注到身边的司马相如。见此情景,他只得另寻他途,决心离开景帝刘启后改投梁王刘武。
就这样,司马相如开始了自己的跳槽之路。不过,在中央机构辞职后到地方诸侯国任职,显然不太合适,于是采取了迂回战术。他先是称病休假,然后选择辞官,之后才奔赴了梁国任职,成为梁王刘武的属臣。
在梁国期间,司马相如创作了大名鼎鼎的《子虚赋》,因词藻丰富、对仗工整而且韵律极佳,该赋使得他名噪一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文人。可惜,梁王只是称赞他的文学功底,喜好营造宫室苑囿的乐趣,但在政治上却从来没有真正重用过司马相如。
梁王过世后,梁国被其五个儿子一分为五承袭。司马相如像其他门客一样,只能选择离开梁国另谋出路。换句话说,他下岗失业了。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
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返回蜀地后,贫困的司马相如只好“穷则思变”,将重新奋斗的方向选定为“婚姻”。他希望积极推销和包装自己,成为临邛首富卓家的女婿,实现“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目标。
通过自己在临邛担任县令的朋友王吉帮助,司马相如开始了一系列的营销方式,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年轻有为的不世奇才,立即就引起了卓家的关注。尤其是,他在卓家做客时借助一首《凤求凰》,成功打动了卓文君: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文才虽然出众,外形也无可挑剔,但是司马相如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就是温饱不足,身无分文。于是,卓王孙坚决反对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拒绝他再进入卓家。
虽然父亲强烈阻挠,但卓文君已经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和司马相如私定了终身。甚至于,两人还在某天晚上相约私奔,一起回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
当理想照进现实,当卓文君亲眼目睹司马相如的穷酸之家时,她傻眼了。这里,几乎已经不能称其为“家”,残垣断壁和荒草丛生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内心有些失落,但卓文君还是毫不犹豫地典当了随身携带的所有首饰和金银器物。之后,二人开起了一间小酒铺,开始依靠卖酒来维持生计。
消息传回到卓家时,卓王孙发誓不仅不给女儿女婿资助一文钱,甚至还扬言要彻底断绝父女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贫贱夫妻百事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很快就被现实摧残得欲哭无泪,伤痕累累。生存还是毁灭?生存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只能妥协,悄悄返回了临邛投靠父亲,希望求得他的原谅。面对女儿的低头,卓王孙逐渐接纳了夫妻二人,还赠送了一批家奴和财产,结束了两人的赤贫生活。
就这样,夫妻二人终于继续过上了舞文弄墨和风花雪月的日子。可见,“饱暖思淫欲”是无比正确的真理。
没过多久,司马相如郁闷了,因为这种生活是在岳父的资助下才得以实现的,他逐渐产生了“被包养”的感觉。受此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些许的裂痕。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虽然尚未真正掌权,但已经开始在上林苑修身养性。他读完《子虚赋》后,对司马相如大加称赞,立即征召他前往国都长安任职郎官。
对于这份极其难得的工作,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相如希望能够把握住。因此,他在长安的工作勤勤恳恳,虽无大功却也没有大过,在南下安抚完少数民族后,司马相如被晋升为中郎将。
从此开始,司马相如变得嘚瑟了。因为夫妻两地分居,他在繁华的长安城中逐渐心猿意马,甚至勾搭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希望纳其为妾。于是,他在给卓文君的信中写下了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很明显,这句话中独缺一个“亿”字。而“亿”与“忆”是同音字,聪慧的卓文君自然明白,原来丈夫司马相如开始嫌弃自己人老色衰了。对此,她没有选择懦弱屈从,而是决心正面挽回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没过多久,司马相如收到了妻子的回信,后世称为《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阅信后彻底泪奔了,自己在妻子的宽容大度和通情达理下显得非常渺小。而且,他也担心冒然纳妾或者与卓文君分手,会葬送自己刚刚起步的仕途,于是再也不敢提纳妾之事。
眼见丈夫已经有了悔改之意,卓文君又写下了一首《白头吟》寄给丈夫司马相如:
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
尤其是,诗中的那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司马相此人虽有文采,但并没有太强的实践能力,在长安任职期间没有像样的政绩。甚至于,还因为收受钱财贿赂而被朝廷问责,遭到了罢官免职的处罚,灰溜溜返回了老家。
对于司马相的一系列表现,卓文君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她为了顾及丈夫的颜面,还是努力维持着夫妻关系。
遭此大劫后,司马相如变得心灰意冷,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逐渐患上了消渴疾(糖尿病)。于是,卓文君需要一边照料患病的丈夫,一边还得操持家务,结果在五十多岁时就操劳而亡了。
卓文君过世后,失去照顾的司马相如也更加艰难,三年后步其后尘而去。
两千多年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屡屡被人提及和歌颂,俨然已经成了夫妻关系的楷模。可是,这段爱情也并非完美,中间出现过伪装、欺骗、背叛等狗血情结。
史书记载司马相如耍阴谋?
后世对汉代之前历史的研究多源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而按照王立群的观点,司马迁似乎是因为惜才在有意“包庇”司马相如,“这有两点可以看出,首先整个《史记》中,关于文学家的传记只有两篇,《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在司马迁看来,司马相如文学地位等同屈原。其次司马迁破例将司马相如的作品全文引进,足见司马迁对司马相如作品的厚爱。”不过,王立群指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是隐讳地提到了司马相如诱骗卓文君的事实,“《史记》中,两次用到‘缪’,第一次是‘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指临邛令假装对司马相如恭敬,吸引富豪卓父注意,第二次,‘相如缪与令相重。’指相如假装为临邛令弹奏,其实以《凤求凰》打动卓文君芳心。这都是司马相如的阴谋。”
王立群说班固在《汉书》中直笔揭示相如追求卓文君的真相,直接点出司马相如虚假心态。“《汉书》中‘为不得不以而强往’,指相如在赴卓父宴时,假装不愿去,‘为’是‘伪’的通假字。”
司马相如的三宗罪
关于司马相如诱骗卓文君一事,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来了个彻底的揭秘,司马相如也被冠以了三宗罪---动机不纯、骗财骗色和涉嫌“包二奶”。
王立群说,司马相如当年是因为主子去世,辞官返回故乡成都,无奈家境贫寒只得投奔临邛县令王吉,并制订财色两得的妙计。关于王吉,必须交代的是这是一个司马相如的“狐朋狗友”。“两人携手来到客厅,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王立群认为,从这个细节和事情随后的发展可以看出司马相如就是个虚伪小人,如果说怀疑卓文君的美貌似乎还说得通,但对卓家的财富他应该早有耳闻,“穷困潦倒的他追求卓文君有情的成分,更关键的还是贪财。”关于那段“凤求凰”的佳话,王立群说那是司马相如用心险恶,“王吉佯装恭敬,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消息被人传扬,当地首富卓王孙(卓文君的父亲)中计,备宴款待两人,司马相如假装不愿去,席间弹奏《凤求凰》。卓文君闻歌被打动,与其私奔……”
“卓文君当垆卖酒,那都是做给父亲看的,最后卓王孙没办法,只得送重金给他们。”按王立群所说司马相如就这样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至于“包二奶”,那是司马相如入朝为官以后的事了,“有钱有势后,司马相如有了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无字信,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当即回了一首诗,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这才打消了念头。”王立群所讲的这段野史,就是传说为卓文君所写的“数字诗”《白头吟》的由来。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从一到十,从个到万,卓文君巧用数字挽回了情郎的心。
争议四起 先贤岂容戏说
司马相如成了恶男,你能接受吗?网络上已经听到了骂声。历史真是这样吗?记者昨日采访了成都的部分史学专家,对于王立群的讲述,他们的态度比较宽容,但也有人强烈反对。
一不愿透露性命的专家坦言,他正好完整地看了王立群的这期节目,对于其中的一些提法他只觉得很好笑,“演义的性质很重,这有点类同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关系。”该专家表示,由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历史记载并不是很详细,所以很多细节都成为后世文人乐于添加的重点,比如《白头吟》,“关于这个传说有很多,最普遍的观点是这是司马相如到长安为官5年后发生的故事,当时司马相如有意纳妾,便去信给在成都的卓文君,卓文君看后回信写下了《白头吟》。
首先,司马相如纳妾一说根本不成立,另外,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白头吟》是唐代以后的作品,跟卓文君毫无关系。”有专家向记者强调,《百家讲坛》的定位是“通俗地讲述历史”,在这个背景下只要“把握历史的主线,为了讲得更生动些,适当的加一些渲染的传说也是可以的”,但如此的戏说实在不该。对于争议,王立群称,“美丽的爱情人人都想要,而历史的真实更为我所爱。”
链接:“凤求凰”爱情佳话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早年家贫,并不得志。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她的父亲卓王孙更是当地的大富豪,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认识司马相如时文君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君文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