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海之南-南海抗战纪实(十五)
小编 2023年3月19日 20:18:02 小说大全 140
南海抗战从防御,相持到反攻
1943年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南海各地的华侨华人武装成为策应盟军反击的重要力量。而随着盟军逐渐夺占太平洋地区的制海制空权,海空军力量深入到南海地区,到太平洋战争后期,这里更成为日本海军的坟场,大量舰只被击沉此处,人员伤亡惨重。
最终,南海各地的抵抗者,共同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南海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结合,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海南岛在抗日战争后期的战斗是十分独特而艰难的。这里的日军在1944年至1945年之间还在不断增加,在当时太平洋战场日益吃紧的情况下,这可以说是十分另类的现象。然而,这也体现出了日军对于海南岛资源的重视,以及面对中国抵抗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无奈。
1940年美合事变后,作为海南抗日的主力军,琼崖抗日总队的官兵在琼崖特委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展开游击战争,面对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内外断绝,敌强我弱,后勤给养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用光荣的战绩使海南抗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展开全文
“Y一”到“Y九”,日军的疯狂扫荡及失败
1939年日军登陆之后,在短时间内即占领了海南岛多数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但中国军民抵抗的顽强程度明显超出其预料,并没有出现日军“预期的主动合作与望风归降”。在日军结束“Y一”作战后,海南岛全岛的局势并没有达到了日军的预期,全岛日军仍然被分割成南北两大块,彼此之间难以沟通,而且海南各地的抗日力量仍坚持开展对日军的攻击。
日本海军视海南岛为“海军的满洲”,为了镇压中国军民的反抗,不遗余力地将各陆战部队调入岛内,使海南岛日军的一线兵力总数一直不少于1万名,加上后方机构以及辅助兵力,其总兵力保持在2万人以上(日本投降时从海南岛撤出的日本海军人员,含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共达4万5千余人,侨民尚不计入在内),始终保持着强势军力,以对抗在艰苦奋战中不断壮大的抵抗队伍。日军为巩固海口基地,在海口外围构筑强固的防御工事,以确保南渡江一带的安全,还在秀英修筑75米长可靠泊千吨级船只的军用码头和防波堤,并组织伪维持会从政治上控制局面。在此期间,日军还在多地修建堡垒阵地,下乡“扫荡”,同时胁迫民众归顺、建立政治基层组织。
■ 在海南岛作战的日军装备精良,但仍无法达到消灭抗日武装的目的
按照日本海军登陆海南岛前的战略构想,1940年9月,日军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法国战败之机,出兵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亲纳粹德国的维希法国对此持默许态度。这一点,无疑更使日本海军认识到了海南岛对日军南进政策的重要性,对海南岛的殖民统治也更加变本加厉。日本海军不仅把海南岛看成是获取丰富战略资源的要地,而且亦将之视为日本的“南进”基地之一。故此在1941年4月10日将原来海南根据地队升格,新设海南警备府以强化其基地作用。
但是这时海南岛内抗日军队的活动依然非常活跃。他们也和岛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对日军的所谓“治安”及“开发”活动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改变处处遭到抗日武装威胁,只能占领点线的局面,1940年初开始,岛内的日军开始对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导的琼崖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全面向内陆地区进犯,定安、琼中、保亭、白沙等地多次被日军“扫荡”。
1940年2月24日至4月,日军为扩大占领区及实施道路建设,动用海南岛根据地队属下的全部兵力,启动“Y二”作战(日军将攻占海南岛的作战称为“Y一作战”,故此在海南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代号均以“Y”开头),作战目的在于“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海南岛除中部山地外的治安问题”以确保南渡江两岸安全。日本方面的资料称:此作战从3月1日开始,4月底结束,并自称取得了重大战果。
■ 日军执行Y三扫荡作战的山崎部队留下的照片
实际上,日军的扫荡部队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且当时国共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仍能一定程度上合作抗战,故此其进攻并未取得预期结果,并因兵员损失等原因将近一年无法再发动类似作战。这也使得日军不得不在1940年6月调动舞鹤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往海南岛增援,编入海南根据地队的编制。得到增援后的日军把全岛分成5个区域,以2个防备队及3个特别陆战队分担各自区域的警备任务。
为遏制抗日武装的活动,日军总结教训,根据“Y二”作战取得的经验,继续组织针对我抗日武装的大规模扫荡作战。这次扫荡据日本方面的资料称,总的计划为日军在海南岛北部由代号十五警、佐八特及舞一特的3支特别陆战队扫荡海南岛北部抗日军队;由代号十六警及横四特的2支特别陆战队进攻南部抗日军队,进行“彻底的讨伐”,在1941年3月开始发动,至4月结束。日本方面将此次作战称为“Y三”作战。在这次扫荡中,日军有意地实施了类似在华北的“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我根据地人员,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扫荡”,消除我保存根据地的基础,驱迫抗日武装离开乡村。1941年4月12日,日军佐世保第八特种作战队突袭我文昌排田村,当场杀害包括儿童在内的88名村民;4月14日,在昌文村,赐第村再杀含妇孺的村民123人,据中方统计,仅3天之内,日军在文昌一带的扫荡中便杀害我人民241名。而按照日军的“战时日志”,其统计结果更为惊人,竟达420名!据日军自称,通过这次扫荡,已使抗日军队“丧失集团行动的能力”,但实际上日军试图籍此迫使我军屈服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遭到屠杀威胁的中国人,更多地参加到了抗日运动之中,游击队的人数反而在增加。
■ 抗战时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少年连的战士
1941年8月9日至30日,日军再次发动“Y四”作战计划,目的在于“一、再次向东北部进行扫荡战,以确保南渡江两岸之安全。二、打通西路公路畅通以利运输。”前者即对我琼崖纵队所在琼文根据地进行残酷的烧杀破坏,后者则目的在于沟通南北日军的交通。由于敌强我弱,日军打通交通线的目的达到了,但其公路沿线不断遭到抗日武装的骚扰,根本无法有效运行,其很大一部分交通仍要依靠船运。
面对日军从“Y二”到“Y四”的连续3次扫荡,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冯白驹等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游击战原则,巧妙地利用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使日军始终无法抓住我军主力,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在“Y四”作战结束后,“因为使用不完善的政策,导致住民的全面敌视,而游击队的势力完全无法扫荡消灭。日军海南部队指挥官谷本马太郎在报告中写得十分矛盾,一方面说“敌(指琼崖抗日总队为首的游击队)经过“Y四”作战已经一蹶不振”一面又不得不承认“(游击队)正在控制区内外部不断活动,扰乱治安,补充人员武器,征收粮食”
■由于琼崖独立总队官兵特别善于袭击日军汽车
随着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琼崖抗日武装失去外援,更形孤立。侵琼日军根据前几次战斗中对我军的逐步了解,制定了对海南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相结合的战策,使琼崖抗战根据地进入极为艰难的境地之中。
1941年11月25日到1942年1月25日,日军再次发动“Y五”大扫荡,这一次扫荡的作战目的为“海南岛的部队应扩充“Y四”作战成果,迅速将控制区与非控制区的残敌兵力捕捉消灭,同时收拢人心,获得敌手物资,在我武力的渗透下使敌无力再建部队,从而使本岛作为南方作战基地,治安可以尽快建立起来”
这一次日军出动几乎所有机动兵力,动用了坦克,大炮,自行车部队等,在海军和航空兵配合下发动对我各根据地的进攻,给我造成重大损失。据日方自己提供的数据,在作战期间,杀人1540名,烧毁房屋10379栋,夺取粮食4万石。在战斗中日军甚至惨无人道地对我军民使用化学武器。日军的杀人烧房很多时候是由于无法捕捉到抗日游击队而进行泄愤所为。
然而,这样残酷的扫荡仍不能让中国抵抗者屈服,琼崖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抵抗,采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略,专打日军薄弱的补给线,交通线。
日军还规定,卡车出发必须立即与附近友军取得联系,经过村庄时严格观察村民的神色等,在其总结报告中还专门举出石浮、嘉乐、定安、仙沟等一系列交战的例子,可见实在是被琼崖纵队打怕了。
这样的交锋,最终使日军的扫荡当地人民的仇视空前孤立中,不得不草草收场。
感受到中国军民遭到伤害后更加同仇敌忾,日军在发动作为“Y五”大扫荡补充的“Y六”大扫荡时,计划中便不得不无奈地规定“没有必要(破坏)的房屋不要烧毁”,以期望减少当地人的反感,避免游击队得到更多的情报。
在1943年至1944年间,日军再次实施了“Y六”、“Y七”、“Y八”共计3次大规模扫荡,通过实行饥饿封锁、逼迫抗日军民退入山内、打击日益活跃的共产党军队等,使抗日武装在军事活动上更加困难,加速对海南岛的资源掠夺,巩固统治。每一次日军都会出动大批兵力,都伴随着残酷的屠杀和围困,但也蒙受了重大的损失,每一次都遭到琼崖军民的顽强抗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