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内有两位“晋祠娘娘”?
小编 2023年3月20日 05:54:02 小说大全 183
晋祠内有两位“晋祠娘娘”?
圣母邑姜
但凡来太原旅游的人都要去晋祠看看,而对于晋祠内供奉的两位“晋祠娘娘”的身份和她们的故事,别说外地游客难明就里,就是一些本地人恐怕也知道得不是很清楚。
晋祠的两位娘娘分别是圣母和水母,一位属官方身份,另一位则民间色彩更浓。圣母是周武王之妻、成王之母、姜太公之女邑姜,故供奉在面阔七间、重檐深远的圣母殿中;水母则是民间传说的水母娘娘,供奉在圣母殿右侧的重檐两层楼阁建筑,俗称“梳妆楼”,又称“水晶宫”,底下一层供奉的是水母柳氏坐瓮梳妆打扮的俗像,上面一层供奉的是柳氏坐瓮成仙之后的又一化身塑像。
一笑千年
早在300多年以前,著名考据大师阎若璩先生未考证圣母真实身份之时,因殿中供奉的基本都是女性,曾一度称为“女郎祠”,故在阎若璩《四书释地》中记载:“晋水源有女郎祠,去吾家西寨村一十八里。”后阎若璩在晋祠草丛中发现宋宣和五年(1123)姜仲谦撰《谢雨文》残碑,才知圣母原来是周代姜太公之女邑姜、武王之妻、成王之母。总之,水母、圣母统称“晋祠娘娘”,但六月十五河会传说是祭祀水母的日子,摆贡祭祀却在圣母殿前方献殿举行,说明即使是本地人对两位“晋祠娘娘”也经常混淆。
展开全文
在民间,水母娘娘的传说最响亮最广泛,都知水母娘娘的娘家在大佛寺,即金胜村,姓柳名春英,与古城营村九龙庙供奉的九龙奶奶、董茹村圣母庙供奉的奶奶是姐妹,姐妹九人,春英为长,出嫁后,受婆婆虐待,到后山挑水路遇仙人点化,“马鞭提水”方便乡邻,但遭到婆婆不满嫉恨,在回娘家之日,婆婆提鞭出缸造成大水泛滥,时值春英梳头之际,闻讯回家坐瓮止水,从此柳女坐化成仙,永远端坐水瓮之上。瓮底流出一股长年不竭的泉水,称“晋水”或“晋泉”,又称“难老泉”。传说农历六月十五是晋祠水母娘娘的生日,乡间百姓都要在这一天酬神唱戏祭祀。
水母娘娘
其实两人身份大有悬殊。一个是一国之母,即成王之弟唐叔虞的母亲,叔虞受封唐地,叔虞子燮临晋水改国号唐为晋,后人为纪念叔虞称“唐叔虞祠”,又称“晋王祠”,简称“晋祠”,晋祠之名也由此而来。一个是乡间民女,因坐瓮止水坐化,乡民建庙祀之。圣母邑姜根据史书记载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而水母却只有传说而无确切年代记载,这两位特殊的女性都供奉在晋水之源,父老乡亲们亲切地称其为“晋祠娘娘”!不管国母也好,民女也罢,这两尊女神在晋祠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见证着晋祠的沧桑变化、兴衰荣辱,同时也福佑着一方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圣母娘娘
有趣的是,宁武县管涔山汾河源头也有一座水母楼,又称“汾源阁”或“水母洞”,水母也姓柳,端坐水瓮之上,泉水从瓮底流出汇入池中,称作“汾源灵沼”,据说与晋祠水母娘娘是孪生姐妹,汾源水母的故事与晋祠水母传说同出一辙,情节基本相似。在大同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村中有个律吕神祠,祠中供奉的律吕娘娘也是端坐水瓮之上,瓮下的泉水称为“神溪”,村名也由此而来,更有趣的是律吕娘娘的故事除与晋祠水母娘娘的名字不一样之外,故事情节内容相差无几。难不成律吕娘娘与晋祠水母娘娘也有姐妹之缘?
品读历史
不同的地方,一样的故事,不是谁学谁的,哪儿效仿哪儿的,而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推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精神寄托。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