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门客栈》到《侠女》,浅析胡金铨导演电影中的武侠美学
小编 2023年3月26日 09:00:02 小说大全 270
胡金铨所导演过的武侠片无论曾经获奖抑或是票房不济,却都深深地在人们的心中扎下根,可算是武侠片的一代宗师。
尽管他曾对外宣称自己对武术一概不通,只凭借京剧,将舞蹈、音乐和戏剧合而为一,让它在电影中达到最惊人、最突出的效果,但他的出现,仍然标志着武侠片不再是一种低俗的电影类型。
胡金铨1967年拍《龙门客栈》时,上映后反响惊人,在香港、台湾、韩国和菲律宾等地,票房纪录全被打破。
受母亲影响,拥有美学绘画底子的胡金铨,他许多的电影灵感是中国传统戏剧及山水画墨,他还曾表示,他其实对武术一点都不懂;还说武打动作是把舞蹈、音乐、传统戏剧结合之作,才拍出这样武侠风格的电影。
胡金铨在业界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及李安的《卧虎藏龙》、蔡明亮导演的《不散》,无不都是受到他影响,并向他致意之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展开全文
自古文人骚客会拥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挥洒出文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如此佳作。而苏轼这首豪气干云的词作,总能够让我对胡老潇洒的形象心神悠悠向往之。
而若说到「武侠」这两个字,我心中总会浮现金庸笔下的画面──白雪皑皑的广阔平原上,远方出现一个侠客,手拿削金断玉的宝剑,神色沧桑却又清朗,身穿一袭白衣,大袖飘飘、踏雪而来。在旅程上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而《龙门客栈》就是将侠客形象从纸上跃然而成真实影像的故事。
《龙门客栈》是胡金铨1967年的作品,是当年的票房冠军。
根据中国明朝「夺门兵变」的历史,并加以改编。胡金铨的电影大多改编自明朝,他对历史极为娴熟,且电影的每个细节极为考究,《龙门客栈》中的的服饰、饰品、兵器与帽子等等都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做设计,充分显示了胡金铨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深刻的了解。
“中国明朝,景泰八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那时候太监专权,包揽朝政,并且控制了两个最大的特务:东厂和锦衣卫。这是锦衣卫,这是东厂的番子,番子就是密探的意思。这些番子和锦衣卫个个心狠手辣,那时候的老百姓只要听说他们来了,都吓得胆颤心寒。这是他们的二档头毛宗宪,这是他们的大档头皮少棠。这些人个个武艺高强、无恶不作。他们的头子叫曹少钦,他不但权势显赫,而且精通剑术,武功已达登峰造极境界。当时朝中的大臣见了曹少钦都畏如蛇蝎。”
这是《龙门客栈》电影开头的旁白,清楚地说明了时代背景与人物,并且用了许多仰角镜头表现出当时东厂和锦衣卫的地位与权利极高。而这样的手法就像是京剧的开头,将人物做出介绍,而且善恶分明。
片中人物武打的桥段,也都充满着京剧的影子,无论是眼神、身段、过招,皆清楚分明,铿锵有力,再配上戏剧性的配乐提高紧张感,舞台效果与艺术性都做得十足。
胡金铨将武侠与中国文化发扬的淋漓尽致,后来的导演许多受其影响深远,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与李安的《卧虎藏龙》都有着《龙门客栈》的影子,并向胡金铨表达致敬。而蔡明亮在03年拍摄的《不散》则是对台湾电影以及武侠片的没落表达哀悼。
我最喜欢的还是《龙门客栈》这部电影。
除了其具有节奏感的武打画面以外,最能征服我的是在于胡金铨对时代生活特色的考究,尤其是在人物的服饰和兵器的选择上,都能让人无形中从他的电影中获益。
而胡金铨导演正好两者兼备,这促使他能够拍出如此令人折服的电影。
我从胡金铨的电影中能够看出的不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武打画面,其中还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提升,以及人生真实意义的释然和解放。如果说“做自己所爱,爱自己所做”的话,我认为胡金铨是最具有资格发出如此感言的人。
我也看到了他在武打片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身为一个职业导演的精神。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是武侠片巅峰《侠女》。
1971年执导的《侠女》捧红了徐枫,《侠女》改编自聊斋志异,片中运镜手法加上创新的轻功镜位,和及讲究的服装道具,是华语电影受国际瞩目的先峰。此片更震憾了欧洲电影市场,而后的李安《卧虎藏龙》中的竹林轻功,都是受其影响。
竹林打斗戏的剪接及镜位调度,武术指导使用弹簧床的创新技巧,都是《侠女》在影史上,创造出的艺术经典,《侠女》在电影视觉上的美学成就,可以说至今几乎无人可超越。
李安也曾表示所执导的《卧虎藏龙》是部向武侠片大师胡金铨致意的电影,曾看过《卧虎藏龙》的人应该对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比剑印象深刻。事实上,这场竹林比武就是从《侠女》这部经典名作重新阐释而来。不少人觉得,尽管在声光效果上,《卧虎藏龙》自然胜过《侠女》,但在意境的表达与气势的呈现上,《卧虎藏龙》却仍不能望其项背。
武侠电影一般皆取材自武侠小说,也可能因为是取材自《聊斋志异》的缘故,所以影片前三十分钟看来,很有鬼片的味道,直至在杨素贞出现后,才开始了个人恩怨,继而打斗的传统武侠片模式。
然而《侠女》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武侠片,在于加进了道德反省,以及佛学禅理,使本片上升至哲学的高度,也可能因此,才有英译名《AtouchofZen》,同时故事人物又尽量从真实的历史素材中挑选,如片中杨涟、魏忠贤等皆出自史实;在化妆道具方面,也一丝不苟,此外又用中国传统乐器作配乐渲染气氛,充满古色古香,以上种种,使得本片跟一般只讲及双方打斗,构思粗糙的武侠片拉开差距来。
此外,胡金铨也擅于以景入情,烟雾弥漫营造出惹人遐思的诡异气氛,山林毓秀渲染出超凡入圣的钟灵气息,古斋荒草,怪石嶙峋,流水淙淙,高山依依,仿似一幅幅中国古典名画,成功勾勒出中国文化中的光影时空美,而一众高僧前来营救杨素贞等人时,个个轻身腾跃,如有飞翼,烘托出佛家人出世的潇洒脱俗。
就像李安说的,每个中国导演都想拍一部武侠片。
在中国的武侠世界中,有武功就有力量,既可与政治相互抗衡,更可与政治力量结合达成个人愿望。
每个武侠世界的创造者各有其想像的游戏规则与情节发展模式,有的导演专攻武术招式,有的偏重侠义情仇。
《侠女》一片重视的是意境,也就是将中国人的儒家思想与佛道二家的禅境结合,虽然剧情稍嫌单调,但是胡金铨巧妙融合中国文化的特质,拍出古朴浑厚的感觉,让武侠片不再只是打打杀杀、解决江湖恩怨而已。它是中国章回小说里忠孝节义故事的影像化,也是京剧艺术的电影化完美体现。
仿佛就像看京剧一样,情节的桥段固定,人物个性固定,却因演员表演方式与场面调度运用不同而产生优劣;但京剧舞台意象化,几乎没有布景与道具,胡金铨的电影却严格要求场景写实与道具逼真,他甚至亲自设计服装造型与道具。
事必躬亲所营造出来的不仅是临场感,他用场面调度衔接人物与背景,动静分明的景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观众更容易进入他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
胡金铨塑造的女主角是一个勇敢追求自我实现的女子。她是忠良之后,因受奸人所害被迫四处流亡。从刚出场的神秘孤冷,到后来主动与男主角燕好的惊人之举,与其他武侠片中柔顺温婉或美艳泼辣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
她处事冷静个性独立,却不会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虽然脸上表情不多,说的话也少,但胡金铨就是能够用镜头呈现她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魅力。饰演侠女的徐枫因而一举成名,侠女冷傲重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侠女》中主要角色几乎都是男性,并拥有权势或力量,只有男主角例外——可能是胡金铨故意用一个不会武功的人作为武侠片的男主角,一方面可以让观众将焦点放在女主角身上,另一方面颠覆大众对武侠片的刻板印象。
顾省斋没有武功,连保护自己或家人的力量都没有。不过他饱读诗书、侍母至孝,就像是京剧中的文生一样,刚好跟女主角的角色塑造互补。
当然这样的剧情设计也造成某种趣味,尤其是顾省斋跟母亲的对话笑料十足。于是在“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的情况下,《侠女》叫好又叫座,也掀起香港电影抢拍武侠片的热潮。
“恩仇并无快意,江湖如何跃马?且将刀剑束高阁,空禅伴余生。”
我想这是对胡老笔下的武侠江湖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