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为何被称为"孤篇盖全唐"有何文学价值?
小编 2022年4月8日 12:30:00 小说大全 298
1
谢请!作者用九首绝句,描绘了九幅画面,由这九幅画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浩瀚深邃、宁静多彩、引人遐想的巨幅画卷,令人淘醉。既写出了月夜的美丽,又写出了对月夜的沉思联想;既写出了人生的想像,又抒发了男女的情思,使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第一首,“春江潮水连海平……何处春江无月明”,作者首先给读者展现一个广阔无边的画卷背景,明亮的月光洒遍了江河湖海、吻遍了大地山川。第二首紧接着就描写宛转的江流、柔情的江岸,明媚的月光染在美丽的花林上,给人一种静谧的美,使人沉醉其间。第三首和第四首展开奇特的想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使作者和月夜融为一体,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月夜的爱恋和赞美之情,成为隐含哲理罕见的千百年来传颂的佳句。自古以来,天下的人爱明月,明月也爱天下的人。第五、六、七首由景及人。漂泊江湖的舟子、无不在这美丽的月夜,站在船头,欣赏这美丽的神话般的夜景;玉户帘中的情人,离开妆台,走出卧室,面对楼上徘徊的明月,思恋鸿雁传来佳音,似乎这江上美丽的月夜将会给她带来几丝安慰。第八首写明月西沉,心上的情人春半未归,面对东流的江水哀怨、惆怅,与作者的愁思产生了共鸣,隐隐约约流露出作者对失落的无奈。最后一首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面前的月景联想到天下的月景,想到天下的归人,顿时面前出现了无数远方的游子趁着这美丽的月夜归来,此情此景使作者的感情升华到了极点,笔锋从遥远的碣石潇湘顿收面前的江树之中,戛然而止,结束全诗!景!、人、情、理完美结合,融于一体,给后世诗人留下了楷范。
2
一是为什么是“孤篇”?因为张若虚大部诗作已散佚,仅有两首收于《全唐诗》,其中一首即《春江花月夜》。
二是为什么“盖全唐”?因为该诗语言清新,韵律优美,抒写了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洗去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以澄清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在初唐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对同代及后世诗人影响巨大,如李白、杜甫等。
三是有何文学价值?开后世诗风。
3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原因如下:
第一,文辞足够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美不胜收,其优美程度不输任何其他优秀的唐诗作品。
第二、容量足够大,全诗共36句,属于长诗,从写景到写人,再到天地宇宙,意象众多,内容极其丰富。
第三,立意高远,联想翩翩,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对天地宇宙的思索和追问。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
第四,诗意浓厚,引人入胜。全诗营造了春江浩荡,花月柔美,夜色朦胧,情人相思的诗情画意之境,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沈醉其中。
4
《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据说是创始于陈后主—一也就是被称为“全无心肝”的那个陈叔宝。但他到底在这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因为诗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
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有别于“宫体诗”,也不象闻一多所推崇的那样是“宫体诗的自赎”。它既吸取了南朝民歌内容和风格上的长处,更发挥了齐梁以来讲求形式美的成就,它把这两者都加以丰富了;而又有意于清洗宫体诗的污浊。
在这点上,张若虚和陈子昂作为先驱者,为后来唐诗注入一股新风。
下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海,是广阔而浩荡的,潮水,也是广阔而浩荡的。
5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分别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的流传非常坎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人遗弃。因为这首诗沿用了宫体诗的曲调,在反对宫体诗的唐代它就不为人所重视,在唐代的诗歌总辑选本,还有杂记小说中都不见流传。真正让这首诗流传下来的是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把这首诗收录在《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当中,也仅仅是存目而已。
直至明代,这首诗才逐渐被人赏识。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孤篇盖全唐,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晚清时期,王闿运就称这首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真正让《春江花月夜》走上神坛的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孤篇盖全唐,他在《宫体诗的自赎》这篇文章中,将它称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一切的赞叹都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自此《春江花月夜》才获得了它“孤篇压全唐”的地位。
6
我是清悠初见,很荣幸这个问题。
在盛唐的李白、杜甫之前,在盛唐的边塞诗、田园诗到来之前,我们还必须仰望一座唐诗的丰碑,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的这首伟大的诗,确实是不能、也不可以绕过的伟大丰碑。
其实这样美的《春江花月夜》也曾经在历史中被埋没过很长一段时间,根据程千帆先生的考证,在今存唐人所选的唐诗选本里根本没有这首诗。
最早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的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一直到明嘉靖年间,也就是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盛之后,各种唐诗选本才开始纷纷收录这首唐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到民国时期从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孤篇压全唐之说到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一首春江花月夜才逐渐受世人重视。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终于尽显大唐气象,盛唐气象,尽显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巅峰气象,同样尽显中国的文化历史与文化的巅峰气象,也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因此春江花月夜才有这样的评价!
7
春江萬裡芲悅容,月啟纏綿紅塵從。
天意使然飛情開,地蘊涵雅達義籠。
溢彩風華多愛憐,慰藉韶顏平瑤瓊。
人間煙火閬苑昇,水夢深魂心神通。
8
《春江花月夜》是诗人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该诗受到文坛关注始于明代,在清代更是被抬升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素有“”之誉。
这首诗到底好在哪儿呢?《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美的有南朝范,而事实上这个题目也确实是一个来自南朝的乐府旧题,相传是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所创。但是陈叔宝的春江花月夜并没有流传下来,真正流传下来的倒是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将暮霭沉沉、春江浩浩、春花怒放、星月交会,春江花月夜这5个元素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副宁静而又壮美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
隋朝:杨广
暮江平不动,
9
在众多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有着独特的魅力,富有盛名,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夜月》从“孤篇盖全唐”到王闿运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直到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不显示着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在多年以前,闻一多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对《春江花月夜》予以极高的礼赞。《春江花月夜》上承《西洲曲》,沈德潜的《古诗源》在评论《西洲曲》时曾说:
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学价值呢?我们接下来就具体地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01、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乐韵
本是乐府旧题的《春江花月夜》,本身就是被作为一种诗歌体而流传于世,特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为七言歌行,演绎出一首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奏,堪称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一首天籁之音。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春江花月夜》将诗乐融为一体,诗歌 《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顶针”,全诗紧紧围绕题目的五个字 回环盘旋,句与句之间上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曲折回旋 的韵律。而乐曲则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段,全曲共十段, 以第一段为主题旋律,之后通过九次主题变奏的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九曲连环,层层递进。诗与乐相互渗透,不愧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1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绝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的江上涨起的潮水和海面一样平。大海生出潮水的同时,生出了一轮明月。江海相通,潮水渙渙。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江来,潮水走到哪里月光随到哪里,哪一处的春江没有月光的闪耀呢?
江水绕着生满鲜花的郊野曲折流过。明月随江水而来,把他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如霜,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了。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江天一色,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只有一轮孤月,高悬在空中。显得更加明亮。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她的光辉投向人间呢?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的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等待的人送来呢?
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月光下是谁家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那家中的思妇又在哪座楼上思念着他呢?
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在他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他的梳妆台了。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依人又那样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下的远方的亲人。
此时一轮明月,相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的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入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潛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与你相见呢?
恩妇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不停的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
这整夜的相思,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天南地北。不知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归来,看那落月的余晖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吳声歌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隋炀帝也曾写过这个题目。那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出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和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他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执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做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的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如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梳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斑斓多彩的效果。
Tags:谁家今夜扁舟子何文学,孤篇盖,张若虚,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