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每一条山沟沟都有他的足迹! 陕北农民缅怀刘文西
小编 2022年4月14日 22:18:59 小说大全 296
刘文西一辈子画黄土高原的农民,自己俨然也成了黄土地上的农民。几十年来,一顶淡蓝色的解放帽,一身银灰色衣裤,就是他的行头。从1957年始山沟小农民,刘文西90多次到陕北黄土高原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和乡亲们一起过了60多个大年。
他走遍了陕北26个县,画了几千幅农民肖像和3万多张采风写生的素描速写画稿,创作了几百幅展现领袖风采和陕北风情的画作,《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知心话》等25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陕北,他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陕北的每一条山沟沟都有他的足迹:窑洞里包饺子、喝高粱酒;高原上扭秧歌、唱信天游......
多位陕北农民专程赶来为刘文西送行
在刘文西的遗像前,来自榆林市吴堡县的张永强一连磕了三个头,他是代表全县手工挂面农户专程来西安送刘老的。
7年前,正在县上创办柳青文学馆的张永强第一次遇见刘文西,壮着胆子问刘文西能不能题写个馆名。刘文西爽快地答应了,并题写了馆名。2014年10月,81岁高龄的刘文西带着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到吴堡县采风,得知张永强正为当地农民推广手工挂面后,刘文西就为他题写了“天下第一挂面”。农户们将它印在包装盒上后,销量不断增长。后来,“天下第一”不能再用,刘文西又为其题了一幅“柳青故里空心挂面”。如今,吴堡县的手工空心挂面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专程从陕北赶来的景聚财老人(左,《毛主席和牧羊人》原型之一)等待入场送刘文西最后一程。
得知刘文西逝世噩耗后,甘泉县的毛生明跑到刘文西在甘泉县多次采风创作的三个点上取了黄土,又到刘文西去了几次的晋塔村取了五谷杂粮,再去延河岸边舀了一壶水。7月8日一大早,带着妹妹匆匆赶到西安,将陕北的黄土、五谷和延河水敬献在刘老的灵前。
41年前的一次陕北写生,刘文西偶遇毛生明一家,从此结下了深厚友情。毛生明的父亲一次次陪其采风,后来毛生明一次次陪着采风,帮刘老拍摄照片积累素材。
1979年,刘文西给编筐老人杨增贵拍照片并画成了画,随后他将照片送给了老人,又多次去老人家看望。2010年,刘文西在杨增贵老人家看到多年前的那张黑白照片,便委托毛生明将照片放大后给老人送一张山沟小农民,并询问:“给老人的照片送到了没有?我的你可以不送,但是答应老百姓的一定要办到。”
袁院明是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二十里铺村的村民,如今已是子孙满堂的奶奶了,与刘文西有着长达60年的情谊。刘文西画过7幅袁院明不同时期的画像:从脸蛋红润的小姑娘到胸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到英姿飒爽的女青年,再到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后成为两鬓斑白子孙满堂的奶奶。几十年来,刘文西和袁院明相处得像亲人,每次到延安,都会到她家去坐,拉家常。1991年,袁院明随生病的丈夫到了铜川,家中生活困顿。刘文西听说后,特地到铜川去看望,并带去3000元。
陕北乡亲像盼亲人一样盼刘文西
那年农历羊年正月,延河里的冰还没融化,82岁的刘文西带着黄土画派写生团的30多个画家再次来到延安。在延安市宝塔区二十里铺村的村头,刘文西被乡亲们团团围住。刘文西一一叫着他们的名字,一起坐到板凳上。
70多岁的村民张云问刘文西:“您还认识我吗?”“你是驴圈呀!我正要去你家呢!”刘文西叫出了他的小名,拉着张云发往他家走。张云发两口子拥着刘文西坐到炕沿上。刘文西说:“当年我在你家窑洞一住就是半年,你妈对我可好了,她给我洗衣做饭,可惜10多年前她走了……”
张云发拉开炕边橱柜的玻璃门,翻找母亲跟刘文西当年的合影。刘文西端详着照片,眼里含着泪水,“这是20多年前的照片,太珍贵了。”
村民告诉刘文西,附近有个叫“洋芋疙瘩”的小青年想现场为他唱歌。一曲《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唱罢,刘文西拉着他的手说,“你唱得好,我们一起合作一首吧。”“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人们跟着两人一起唱了起来。
在榆林市横山县,听说刘文西来了,为了让老艺术家再感受一下陕北的民风乡情和陕北老腰鼓的雄风,十里八乡的村民组成了横山老腰鼓、陕北秧歌表演队。刘文西接过秧歌扇和花伞,和乡亲们一起扭了起来,转了起来。
鞭炮炸起,红枣捧起,花伞旋起,信天游响起:“走了一家又一家,这是一家好人家,前院毛驴后院牛,鸡鸭一大洼。”一片片彩团花影,一片片人头攒动,一片片黄土飞扬,刘文西和写生团完全融入了色彩缤纷的腰鼓方阵中。
“手弹三弦腿打板,欢迎刘老一行到定边。去年见罢今又见,恭祝您老多康健。”在定边县安边镇,欢迎刘文西的乡亲们在秧歌、高跷、跑旱船表演后,有“陕北第一女说书匠”之称的牧彩云即兴表演了陕北说书,“黄土画派刘文西,曾经百次到陕北,画山画水又画人,画不尽他的老乡亲……”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