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鼎炉 空谷论丹道
小编 2022年5月19日 07:02:31 小说大全 466
胎息辨伪
一、何谓胎息
所谓胎息,本义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在道家引申为以下丹田炁机翕张为核心的内功呼吸方式。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孕育着生命本质的根本奥秘。古代修道者通过数千年的实践证实,胎息是补充元炁、消除疾病、返还青春、乃至成就内丹、修真得道的密法。
唐代以前,道家修炼法门呈百花齐放之势,导引、行炁、辟谷、房中、服食等各成其派,胎息也为其中重要一支。唐宋以后,内丹奠定了在道家修炼中一枝独秀的地位,其它各类修法则被贬斥为旁门,而胎息也纳入内丹体系中成为其重要环节。
在佛法看来,人类生命最初的孕育过程,是心识与命炁相合的一个生命体(中阴身),入胎来与父精母血相结合,形成胚胎。父精母血发育为人的肉体,命炁发育为人的经络系统(七万二千条炁脉),心识发育为人的精神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命炁的鼓荡开合是其中的主要动力,《入胎经》说“若彼弟子熟调沙糖,即以气吹,令其增广,于内虚空,犹如藕根。内身大种,地水火风,业力增长,亦复如是”,而《修真辩难》云“即人受生之始,父精母血,交合杳冥之中,有一点造化氤氲之气,入乎胞胎。始而无形生形,无象生象。五官百骸、四肢五脏不期然而然。虽父母亦莫知其所以然。胎中即具先天灵气。元神已藏于中。”这就是道家所言的胎息原理。因此,胎息的实质,在于生命孕育期间,先天元炁(命炁)通过开合运动,为生命发育提供能量。道家强调人体修炼必须达到胎息状态,也就是为了模拟这个发育过程,实现生命再造的奇迹。
二、胎息旁门
历史上,各家各派对胎息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在此不妨一一审辨之。
1、以腹式呼吸为胎息者。如《赤松子胎息诀》:“气穴之问,昔人名之为生门死户,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肢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
2、以毛孔呼吸为胎息者。如《太始氏胎息诀》:“夫道,太虚而已矣!天地日月,皆从太虚中来。故天地者,太虚之真胎也,日月者,太虚之真息也。人能与太虚同体,则天地即我之胎,日月即我之息,太虚之包罗即我之包,岂非所谓超出天地、口月之外,而为混虚氏其人欤。”
3、以闭气为胎息者。如《李真人胎息诀》:“夫胎气真气者,入于一净室,焚香,面壁东南,结跏趺坐,心无挂念,意无所思,澄神定息,常于遍身观之,自然通畅。诸学之人,不得全闭定气,全闭则伤神。但量自家息之长短,放气出入,不得自耳闻之,如此则妙也。若常常调息,不出不入,久而在于丹田固守在之者,名为真胎也,道必成矣。”
以上三种,皆非道家正宗之胎息观,只是一家之说。时至今日,坊间广泛流传一种以腹部起伏运动为特征的胎息,且多炫耀其腹部及肢体运动幅度之大,以之攀附《道德经》所言之橐龠。殊不知橐龠只是一种比喻,其本质是人体先天元炁的内在无形运动(见前),而不是腹部和肢体的外在有形运动。此种以外动为特征的胎息观,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气功热之某大师,又经当时红极一时的某气功流派加以吸收利用,迄今流毒无穷。
三、胎息正法
胎息正法,必先有“胎”而后有胎息。“胎”也是一种比喻,其实是指神炁合一的丹田元炁状态。前面讲过,来母腹投胎者,是心识与命炁相合的一个生命体,这是胎的核心。而道家修炼要再造胎息状态,必须先使自身元炁与精神打成一片、混成一体,此即内丹所言的“胎”。
如《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中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住而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张景和胎息诀》云:“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春沼鱼,如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为便于后人参学,我将真胎息要点总结为四条:
1、真胎息发生的条件,是“神气相抱,一灵独觉”。
2、真胎息发生前,呼吸必有一个特殊的变化。
3、真胎息发生时,丹田必有一个特殊的运动。
4、真胎息发生后,玄关必开,“先天一炁自虚空中来”。
至于其中的种种内景,则不再赘言,以免使后人产生暗示、心生幻境。
当然,“胎”有不同层次,胎息亦有相应的变化。上品丹法入手即是修胎息,得初步胎息则开命功玄关,此大致相当于佛法所言之“未到地定”,而后只要清静自守,功夫自然上长,达到炼炁化神之境时,高级胎息方可产生,此则相当于佛法所言之“二禅”至“四禅”。
玄关窥秘
玄关一窍(玄牝),是丹道修炼中最核心的理法,是整个内丹成就的枢纽,也是历代丹道通家绝对不肯明言之秘诀。陈撄宁先生曾说“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之工夫,般般实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上?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能尽其量哉?”,由此可见玄关之重要!
一、何谓玄关
何谓玄关?玄者幽远也,关者门户也。道教教义中的“玄”相当于“道”,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因此,玄关即玄妙之机关,即通向大道之门户。可以说,道教修炼之精华在丹道,丹道最大之秘密在玄关。
陈虚白祖师《规中指南》云:“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实为神府,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此穴,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宗、混沌之根、太虚之谷、造化之源、归根窍、复命关、戊己门、庚辛室、甲乙户、西南乡、真一处、中黄房、丹元府、守一坛,偃月炉、朱砂鼎、龙虎穴、黄婆舍、铅炉土釜,神水华池、帝一神室、灵台绛宫,皆一处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炁海。然则何处?曰:我的妙诀,名曰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仙。……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住,神化无基。且此一窍,先天而生,后天而接,先后二炁,总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人得之以灵。……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若以形体色象求之,则又成大错谬矣。……要知玄关一窍,玄牝之门,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尔。……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脱胎神化,无不在此。”
《性命圭旨》云:“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 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 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 生死不相关之地, 鬼神觑不破之机。 难以悉纪, 要而言之, 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修炼金丹,全在玄牝。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二、根本玄关与方便玄关
根本玄关是指真正的玄关,其性质是无形无象、非有非空、不内不外,这种玄关很难体会。张紫阳祖师《金丹四百字》云:“须要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非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它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之矣。”李道纯祖师《中和集》云:“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不在内外两旁,不在当中,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陈撄宁先生云:“玄关一窍者,既不在印堂眉间,亦不在心之下肾之上,更非脐下一寸三分,学者苟能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则庶几矣。此乃实语,非寓言也。”由此可见,真正的玄关既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并非某一具体窍穴。这里面又可分为三种:虚悬一窍之玄关、天人合发之玄关、混沌一觉之玄关。
所谓虚悬一窍之玄关,是指这个玄关在人体内呈现“虚悬一窍”,当修炼或体会这个玄关时,要在意识中把肉身实体排除掉,只感受那个虚空状态的真炁。这个玄关为真炁与肉身的兼容状态,本质是无形无象的真炁,但又贯穿于肉身之中。其具体修法,当先虚空设想一球,待此球成形(有形无质的细微存在),再置于体内外交界处以炼之。
所谓天人合发之玄关,是指胎息启动后的一种特殊状态,此时“先天一炁自虚空中来”,佛法称此为“风大来入身中”。其具体修法,一般从呼吸吐纳入手。
所谓混沌一觉之玄关,属于性功玄关,容后再述。
根本玄关之理深奥难明,古人为传授后学,遂立有方便玄关,即具体指某一处窍穴为玄关。下面略举数例。
有指下丹田(脐后肾前之玉环)为玄关者,如《道法会元》卷八十四说:“径寸之质,混涵三才,在脐之后,肾之前,仿佛其中谓之玄关,此其所也。”
有指中丹田(中脘深处之黄庭)为玄关者,如司马承祯诗云:“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大包天地浑无际,细入微尘不见颜,此处名为祖气穴,虚无一窍正中悬。”
有指上丹田(印堂深处之泥丸宫)为玄关者,如王重阳祖师《五篇灵文注》云:“乾宫乃虚无一窍是也。”。萧廷芝《金丹大成》也说玄关一窍“在人头上,工夫容易,下手为难。”此种玄关还别有一支,指眉间性光圆明为玄关,如伍柳派即是。
有指阴跷穴(会阴深处)为玄关者,如《张三丰全集·一求玄关》云:“一孔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
有指鼻端径寸之地为玄关者,此乃鼻柱玄关,据称丹道西派即用此入门。鼻柱玄关为道家吐纳法门之衍变,其文字记载可上溯庄子听息法,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来自佛家安般法门,且鼻柱玄关与安般法门在操作及效验上颇有不同,当另文探讨。
有指肚脐上一寸三分(相当于下脘穴)深处,或左眼角外眦呈现之红光点为玄关者,此乃雷法玄关也,配合其它诸法修之可显现雷府雷将之景。
三、命功玄关与性功玄关
命功玄关,为炼炁之玄关。其可分三种,一是上述以窍穴为玄关者,二是以炁穴为玄关者,三是以炁动为玄关者。
以炁穴为玄关者天生鼎炉,如张三丰祖师《炼丹秘诀·打坐浅训》云:“玄关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此说实际是指凝神炁穴、神炁合一的状态,属于筑基功夫。
以炁动为玄关者,如柳华阳祖师《金仙证论》云:“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这里的“机”指元精产生(所谓产药),即所谓正子时,实际是指中下品丹法“炼精化炁采药归炉”之时机,严格来说属于精动之玄关。而上述“天人合发之玄关”亦可归入此类,属于上品丹法之采药,是真正的炁动玄关。
性功玄关,为炼神之玄关。其也可分三种,一是以“空洞无涯”为玄关者,二是以“念头未动”为玄关者,三是“混沌一觉”之玄关。
以“空洞无涯”为玄关者,如《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功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此说实际上是上述“虚悬一窍”之玄关的延伸,先须从理上明白根本玄关无形无象、非有非空、不内不外之体性,再用意识体察之,当意识与此玄关境界契合,则呈现玄关窍开的空洞无涯、虚灵明净之景象,一得永得,直达上乘。此法即古人所谓直接炼神还虚的上品丹法,约相当于佛家的四空定。
以“念头未动”为玄关者,如李道纯祖师《道窍谈》云:“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云:‘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皆指此也。陶仙云:‘中非四维上下之中,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道曰念头不动处为玄牝;释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本来面目,乃是真中也。’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中,乃有登进之路。”此说是指念头未生之前的意识状态。
以“混沌一觉”为玄关者,如黄元吉祖师《乐育堂语录》云“夫玄关一窍,是吾人炼道丹头,勿区区于大静中求。……可见学人修养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一气之本来面目也。……如酒醉之夫,迷睡路傍,忽地一碗凉水,从头而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昔鹤鹳子示,真元心体实自玄关一窍寻来,动静与俱,随时皆有,但非感动无以觉耳。试有人呼子之名,子必应之,有此一应是谁?虽曰是口,然主宰其应者,是真元心体也。是一应间,直将真元心体凭空提出与人看,此真善于指点者也!是知知觉不起时,万境皆灭,即呼即应,真元显露,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灭。知觉纷起时,万境皆生,一呼一应,真元剖露,方知此心不与境俱生。以此思之,知觉不起时,心自若也。知觉纷起时,心亦自若也,以其为虚而灵也,虚则有何生灭哉!总之,此窍只此息之顷,以前不是,以后不是,如人当闷寂之时,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应,即玄关矣!”此说则是指一念返照,同于佛家禅宗所言见性开悟之破初关。
综上而论,玄关之内涵极其深远,既有修命之方便,也有见性之解脱,故可称丹道之总枢机,古人之所以不曾明言,亦因此事关系重大。笔者此文,已泄千古之天机,破万卷之隐秘,望识者珍之!
元炁盈亏论
一、元炁与道
元炁,即元始祖炁,又名先天真一之炁(先天一炁),在道家世界观里,是生化万物的根本。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是元炁所化,此元炁则是大道所化。谭峭《化书》云:“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炁,炁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炁,忘炁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盖后世丹道之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理论,皆从此而来。
道,作为道家或道教哲学的最高范畴,历来诸家都说其性质是无名(无法用语言描述)、无形(无具体形象可捉摸)、无为(无主观意志),这三个特点又被概括为虚、空、无,其中虚常常被作为道的代名词。所以《化书》的道化过程,从虚开始。
成玄英《老子义疏》云“夫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这里,把道的概念从四个方面展开,所谓虚无之系,是解释道的基本性质;所谓造化之根,是以道为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所谓神明之本,是把道作为一切神明的本质,诸神皆是道在不同层面的化身;所谓天地之源,是从宇宙生成的角度,以道为生成万物的元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元炁是道的直接派生物,是无形之道与有形万物之间的过渡阶段,或者说“大道为体、元炁为用”。
刘一明《修真后辨·先天真一之炁》云:“先天之炁,为生物之祖炁,乃自虚无中来,为万象之主,天地之宗。无形无象,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然虽无形而能生形,无象而能生象。……夫先天真一之气,是混元祖气,生天生地生人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动静如一,阴阳混成。”其《周易阐真》又云:“太极者,万化之根本,生物之祖炁。……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炁,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炁,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这里,把元炁解释为生机,是万物变化的总动力。在宇宙本体论的层面,道家这个炁本论的观点,可与佛家的心本论相参证。佛家言心之本质是明觉,则心之明觉与炁之生机,或可互通互补。(写到这里,想起我的师爷傅元天真人在讲解道德经的时候,把道的最高含义解释为生机,实为妙论。)
二、元炁与人
人为万物之灵,人亦是元炁所化,人之生老病死皆由元炁之盈亏变化而主宰。《化书》云:“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炁,炁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达此理者虚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男八女七”的人类生命周期律,即男性的成长周期是八,也就是每八年为一阶段,有一次显著变化;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七,每七年为一阶段,有一次显著变化。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和男性的生命巅峰阶段(最强壮)。
而道家则用易经十二辟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来解释人类生命的元炁盈亏。按道家的说法,人在胞胎之中,即含有天地虚空所赋予的一点元始祖炁(刘一明《象言破疑》云“男女阴阳二炁交感之时,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所谓先天真一之祖炁者是也”),然后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天地之正炁,男性每32个月增长元炁六十四铢(古重量单位,24铢折合16两制的一两),直至16岁盈满;女性每28个月增长元炁六十四铢,直至14岁盈满(自古丹书只言男性规律不谈女性规律,此女性周期乃我派之独家理论)。在此过程中,共采取天地正炁360铢,再加上胞胎中带来的元始祖炁24铢,共得384铢,是为天赋1斤16两之正数,合于易经64卦384爻数,以全周天之造化。此后,男性每96个月消耗元炁64铢,直至64岁耗尽元炁;女性每84个月消耗元炁64铢,直至49岁耗尽元炁。先天元炁耗尽之后,若无道家明师指点补亏复壮之法,虽然仍有余年可享天生鼎炉,但仅仅是依赖水谷之精(食物营养)而养后天之炁,缺乏生命的原始动力,体衰不振,难有高寿,更不谈超出造化之事。若得道家真诀而勤于修炼,时时采药栽接(取天地正炁补我元炁),则阴极而生阳,返老而复壮。
综观以上论述,道家所言之生命周期与医家显然不同,医家着眼于人体器官之强壮,故曰男女的巅峰期分别在32与28岁,道家着眼于人体元炁之盈亏,故曰男女的盈满期分别在16与14岁。人类生命的本质特点之一,是通过阴阳异性交合而繁衍后代,生殖能力实与生命力息息相关,男16岁元精漏,至64岁而绝,女14岁天癸至,至49岁而绝,此即元炁盈亏所致。从人之发育到最后终老来看,元炁足则体壮,元炁亏则体虚,元炁实为支撑生命存在的最大支柱、衡量生命质量的最终指标。
三、元炁与丹道
上文阐述了人一生之元炁盈亏的规律和过程,这是道家对生命科学的重要认识。而生命随元炁耗散而流逝,诚然使人触目惊心。
元炁耗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概括言之不过“上溢下漏”。上溢是指精神上的消耗、感官上的过度享受,即《道德经》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下漏,则是指性行为损耗人体生殖细胞,这是消耗元炁最主要的途径。故吕洞宾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元炁既存在耗散现象,也自有补养之法,只不过并非食物营养品所能补之。薛道光云“竹破须还竹补,人衰须假铅全”,这里的铅乃是内丹隐语,就是指元炁。人体元炁损耗,只能用同类的元炁来补充,乃至要进一步逆转造化而返老复壮,也在于积累元炁,正如《黄庭经》所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为真”。其系统的修炼方法,就是道家自古秘传的丹道之学。
丹道之学博大精深,非只一类,然而其中最上乘者,乃是直接采取宇宙先天一炁的所谓上品丹法。其法以神炁合一为基本方法,返还胎息为入门阶梯,以打开玄关为核心秘诀,具体论述请参考拙著《丹道指迷》、《胎息辨伪》、《玄关窥秘》诸文,此不赘述.
先天后天论
一、何谓先天后天
道家修炼经常提到先天、后天,但其内涵往往隐晦不明,下面略加解释。
其一,以有形无形划分先天、后天。
先天都是无形的,后天都是有形的。《玄肤论》云:“先天之真不可见。凡可见者,皆后天也。今之言涕、唾、津、精、气、血、液者,皆有形滓质之物,俱属后天而不可用,则又以精气神当之。不知后天之用既行,则精、气与神又皆随用显发,而落于后天。何者?已凿之后,说着用着皆落后天,而先天之真,沉潜沦匿,孱弱微细,日就萧索,而不足以为一身之主,至于老病死苦者,后天之用竭,而先天不存也。”
其二,以人生阶段划分先天、后天。
第一阶段为“先天之先天”,就是父母未生我之前,自己还未 入胞胎的阶段。这个时候的生命状态是无形无质,相应于易学概念之无极,也称为“天元阶段”。
第二阶段为“先天之后天”,就是母亲十月怀胎,自己住于胞胎内的阶段。这个阶段,自我之肉身开始发育,炁脉开始生长(先长出奇经八脉),相应于易学概念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做“地元阶段”。
第三阶段为“后天之先天”,即男16岁、女14岁前的阶段。这一阶段,身体智力都在发育,元炁仍在增长之中,也叫做“人元阶段”。
第四阶段为“后天之后天”,即男16岁、女14岁以后的阶段。这一阶段,人体元炁开始消耗,身体逐渐走向衰老死亡。
以上四个阶段,亦可对应自然界之冬、春、夏、秋,而为天人合一之周期规律也。
道家内丹之修炼,有个重要概念就是“返还”。其第一段功夫,即是从“后天之后天”返还到“后天之先天”,也就是返还到男16、女14的年龄阶段。这个返还,不是外貌形态上的返还,而是在生理机能、元炁状态上返还到那个阶段,如果能做到,就可以称为“人仙”成就。再进一步,则从“后天之先天”返还到“先天之后天”,称为地仙,据说可以长寿住世。最后,从“先天之后天”返还到“先天之先天”,则为天仙功夫,可修成阳神、证得大道。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返还,并不是简单的倒退,而是类似哲学上所说的“螺旋式上升”,实质是生命层次的升华。
二、药物先天后天之别
古代丹家一向有“内丹三要”之说,是指炉鼎、药物、火候,此乃借用外丹名词而描述内丹也。所谓鼎炉,原指冶炼外丹所用的锅灶,在内丹中则指人体炁脉层面之某些关窍,这些关窍是储存、聚集、运化人体能量的特殊部位,又称为玄牝、玄关(详见拙著《玄关窥秘》)。所谓火候,原指外丹烧炼时的用火技巧及程序(时间、温度等),在内丹中则指意念和呼吸的运用技巧及程序(将另文探讨)。所谓药物,原指冶炼外丹所用的铅、汞、硫磺、朱砂等原料,在内丹中则指人体之精、炁、神。《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精、炁、神这三品药物,有先天后天之别。白玉蟾曰:“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后天之精,即普通人交感之精,主要是指生殖细胞相关的液体,古代丹家称为浊精。先天之精,即丹经中所谓“神水”。陈撄宁先生《覆蒋维乔函》云:“自先天无形的真炁,一变为有形的神水。自有形的神水,再变为不仅有形而且重浊的涕唾精血泪汗等物,其中显分阶级。可知本篇所谓神水,乃先天无形真炁变为后天有形物质时中间过渡之物。今世医学家所谓内分泌者,或不无关系。”此种“神水”,最显著的是在练功进入较佳状态时,口中分泌的清凉甘甜的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较之平常口中唾液,实有清浊之别,对人体颇有补益,古代丹家又誉为“人参果”、“长生酒”、“玉皇口中涎”。
后天之气,即呼吸之气,此气虽亦不见得全是空气,也包含一定之虚空元炁,但主要是出入肺部为人体供氧。先天之炁,乃是“男女阴阳二炁交感之时,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所谓先天真一之祖炁者是也”,即父精母血结胎时宇宙虚空有一点真炁注入,故曰“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此先天元炁藏之于下丹田,为人体之根本生命力。
后天之神,即思虑之神,吾人日常之思维活动也,古代丹家称为识神。先天之神,即灵明不昧、无念无住之神,古代丹家称为元神。也就是说,当意识完全澄清、明明朗朗、一念不生、一切无住时,即是元神状态;当意识生起念头思虑,便是识神状态。元神为体,识神为用也。《黄庭外景经》石和阳注:“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脉望》云:“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玄肤论》云:“所谓元神,非思虑之神之谓也。神通于无极,父母未生以前之灵真也。”《性命圭旨》云:“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心。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精炁神虽然是三种物质,但内丹理论又认为其实它们同出一源。陆西星《心印妙经注》云:“灵明知觉之谓神,充周运动之谓气,滋液润泽之谓精。以其分量而言,则神主宰制,气主作用,精主运化,各专其能。……神之所至,气亦至焉;气之所至,精亦至焉;又皆相依相济,以成自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