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小国创造军工企业“优质样本”
小编 2022年5月30日 19:07:18 小说大全 294
图片合成:吴骁峰
总有一些企业名声在外,“出生背景”却鲜为人知。以“鹰狮”战斗机闻名遐迩的萨博公司,起源于瑞典;光电系统独步天下的埃尔伯特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造出世界第一辆隐形坦克的“PGZ集团”重生之军工之王,是一家波兰企业。在军工世界里,“英雄”不论出身,小国同样也有军工“大咖”。
前不久,美国海军开启了新一轮反舰导弹招标。外界看来,这个项目必定是美国军工“巨头”的囊中之物。没想到,一家挪威企业最终拿下订单。这一神秘的“黑马”,便是康斯伯格集团。
19世纪初,康斯伯格集团开始生产枪支弹药,算得上军工界不折不扣的“老前辈”。历史上,这家来自挪威小镇的百年老店,先后推出一系列“拳头”产品,“克拉格·乔格森”步枪、“企鹅”反舰导弹、“保护者”遥控武器站……凭借这些“抢手货”,康斯伯格集团擦亮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遍地都是私企的欧美军工圈,一家小国军工企业如何突出重围?国有企业的身份,又给这家企业注入了哪些动力?答案,写在康斯伯格集团的百年发展之路上。
把少数领域做到极致,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国土南北狭长,山脉纵贯全境,海岸线漫长曲折。严酷的自然环境、贫瘠的生态资源,让挪威人早早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
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市场竞争倍显残酷。康斯伯格集团不仅要在美俄军工巨头的夹缝中艰难度日,还要在英法德这样传统军工强国的“围追堵截”中杀出血路,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全球防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康斯伯格集团曾四处碰壁,总结经验教训,企业得出结论:“把少数领域做到极致,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凭借这种企业发展理念,康斯伯格集团在反舰导弹和遥控作战组件方向找到出路。在这两个领域,康斯伯格集团的产品性能甚至超过了欧美军工“巨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反舰导弹领域,康斯伯格集团深耕已久。二战结束后,反舰导弹由于射程有限,一度被认为只能用于近程两栖防御。对于西方海洋强国来说,近程两栖防御能力相当“鸡肋”。很长一段时间,反舰导弹的发展近乎停滞。
拥有漫长又曲折的海岸线,挪威人向来重视近海防御作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康斯伯格集团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反舰导弹才是海军武器的未来。
当时,世界上普遍迷信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实力雄厚的工业大国,才有经验、资金和技术研制先进武器系统。”面对重重困难,康斯伯格集团没有退缩,他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反舰导弹领域,孤注一掷地研发西方世界第一型反舰导弹——“企鹅”反舰导弹。
1967年,埃及使用苏联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西方国家如梦方醒,意识到反舰导弹的重要性,掀起了研究反舰导弹的热潮。而此时的康斯伯格集团,已经在反舰导弹领域先行一步。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企鹅”反舰导弹在世界“圈粉”无数。
美国海军是“企鹅”反舰导弹的“迷弟”。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海军大量采购“企鹅”反舰导弹,装备于“海鹰”舰载直升机。除了美国,“企鹅”反舰导弹还出口到巴西、土耳其、西班牙等国,成为这些国家海军舰载直升机的主要反舰武器。
“企鹅”的传奇故事并未画上“休止符”。10多年前,康斯伯格集团开展了新一代反舰导弹“NSM”的研制工作。凭借“NSM”反舰导弹,向来“低调”的康斯伯格集团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第二的波音公司,斩获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和下一代护卫舰FFG(X)的反舰导弹项目订单。
时隔20多年,再次拿下美国海军反舰导弹项目,证明了康斯伯格集团强大的研发能力。探寻康斯伯格集团的成功经验,“找准定位、精益求精”是企业发展战略最好的注释。把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专注精神,构筑出康斯伯格集团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必须经历生长分裂的漫长过程;一家军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样无法避免改革发展带来的“阵痛”。作为一家老牌军工企业,康斯伯格集团的历史格外厚重。历经百年风雨,康斯伯格集团有过辉煌,也走过弯路,唯一不变的是对军工的矢志追求。
17世纪上半叶,一个不知名的挪威小镇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银矿。当时的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把小镇命名为康斯伯格,并在当地成立了挪威最大的采矿场。直到19世纪初,银矿开采都是挪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矿石逐渐采空,银矿生意越做越难。工厂转行做起了军火生意,康斯伯格集团的前身——康斯伯格军械工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布尔战争中,康斯伯格军械工厂生产的“克拉格·乔格森”步枪大放异彩。手持“克拉格·乔格森”步枪的布尔人游击队在南非丛林中“神出鬼没”,给入侵的英军迎头痛击,让英国人付出了惨痛代价。就连当时的美国陆军,也把“克拉格·乔格森”步枪作为士兵标配。
二战后,康斯伯格军械工厂刮起一阵“扩张风暴”。公司从一家专注机械制造的工厂,发展成拥有多样化产品的企业。
看似生意越做越大,但企业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这种激进的扩张方式,将康斯伯格军械工厂推到了“悬崖边”。缺少战略规划的收购,使得康斯伯格军械工厂难以实施自己的运营战术,企业也在磕磕绊绊中麻烦不断。
上世纪80年代,康斯伯格军械工厂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煎熬期”。当时,挪威经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陷入萧条状态,康斯伯格军械工厂也被迫解散重组。
危急关头,是听天由命,还是迎难而上?企业领导层深刻反思:“军工领域才是公司的根基。”利用拆分重组的机会,康斯伯格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将当时旗下举步维艰的产品业务打包出售,并成立了挪威军事技术公司,从此专注防务领域。
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司很快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1993年至2000年,公司陆续完成了一系列并购,不久便成立了康斯伯格集团,并成功上市,康斯伯格集团在“凤凰涅槃”中“换羽重生”。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这家军工老企依旧屹立于洛根河畔。透视康斯伯格集团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一家军工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摸准时代的脉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万变”,坚持长期战略规划,企业才能行得顺、走得远。
依靠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军工“样本”走向世界
作为一家百年老牌军工企业,康斯伯格集团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企业领导层认为重生之军工之王,科技创新不单单体现在产品层面的推陈出新,更要在思维层面上刮起“头脑风暴”。
就遥控作战组件而言,康斯伯格集团实际上是从无到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凭借独到的眼光和成熟的技术,企业说服了自己的潜在用户,打开了遥控作战组件的市场大门。
全世界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早的遥控武器站——“保护者”遥控武器站,是康斯伯格集团的“明星”产品。2000年,康斯伯格集团把700套“保护者”遥控武器站交付美国陆军。凭借这套遥控武器站,射手能在装甲战斗车辆内部,完成对目标的观瞄射击。
“保护者”遥控武器站有多火?美国人恨不得给所有带轮子的装甲车里面,想方设法“塞”进一套“保护者”。英国、法国、印度等17个国家也大量签单。为了满足“保护者”的广大客户,康斯伯格集团甚至“特别定制”出专门用于快艇、护卫舰和飞行器的遥控武器站。
依靠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康斯伯格集团取得一连串“华丽突破”。MSI-90U潜艇作战系统获得德国常规潜艇作战系统的供应资格,签署了为美国F-35战斗机提供零部件的协议,成功拿下挪威空军的“JSM”空射反舰导弹订单……
源源不断的大订单、大合同,证明了康斯伯格集团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出人意料的是,在遍地都是私企的欧美军工圈,康斯伯格集团居然是一家国有企业,挪威贸易部控制了康斯伯格集团50%的股份,剩余的大部分股份由其他国有企业持有。
背景不凡的康斯伯格集团,从来不搞“拼爹”那一套,企业不依赖任何国家补贴或优惠贷款。俄罗斯学者谢尔盖·德尼森采夫认为:“康斯伯格集团是现代化国有军工企业的典范,值得所有国有军工企业学习借鉴。”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常见的“大锅饭”问题,康斯伯格集团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生产计划多元化,进而让公司上市,吸引私人投资,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率。
打造国有军工企业的“优质样本”,康斯伯格集团的成功秘诀很多。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培育“为极限环境提供极限服务”的企业精神。身处北欧一隅,他们依然紧盯世界;面对眼前困境,他们依旧着眼未来。从挪威小镇走向世界舞台,康斯伯格集团雄心勃勃。(唐国钦、王珏、何博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