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原公子做到唐太宗 李世民一直割不断太原情结
小编 2022年6月2日 09:01:28 小说大全 281
李世民
古太原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是出了两位友雄才大略的太原公子,即隋末太原留守李渊的公子李世民和唐末晋王李克用的公子李存勖。二位公子均生逢乱世,聪明勇决,识量过人,倾身下士,散财结客,辅佐父辈坐拥天下,而后承启天运,成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君王。尤其是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政治完人”。文治武功并盛,既空前又绝后。正因为有两位太原公子横空出世,所以后来“太原公子”一词,成了封建皇族中最有出息的皇子的代名词。就连后世许多贪图浮名、无所作为的皇太子,也自诩为“太原公子”,以显示其雄才大略,弄出不少笑话。
无论是在太原起兵反隋前后,还是后来成为一国之君,唐太宗的大半生都与太原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还在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
那时,李世民在太原生活了两年,人称“太原公子”。李世民在太原期间,为反隋起兵进行了积极的活动,他联络刘文静、裴寂奔走谋划,为后来的晋阳起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晋阳起兵时,李世民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起兵南下后,他率领的军队是义军的主力。晋阳起兵为后来的盛唐王朝及唐太宗的千古帝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太原是李世民事业的起点,因之也成为他一生最怀恋的地方。
太原晋祠公园内晋阳起兵群雕
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军进入长安,但天下纷乱割据的局面并没有结束。李渊随时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这其中,对其威胁最大的是来自太原以北的刘武周。
刘武周在隋末之乱中割据自立,起先并无南下争雄之意,后来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宋金刚为窦建德所败北齐帝业,西奔刘武周,并劝刘武周取太原南向以争天下。唐建立后不久,刘武周得突厥五百骑兵的援助兴师南下,兵锋甚锐,元吉弃太原而逃,刘武周军攻占平遥、介休、晋州、龙门等地,关中震骇。
李世民经过半年的时间,击灭刘武周,收复太原。刘武周平息后,突厥即不断南下攻唐,战线从河套以西延及河北北部,但其攻击的重点是经马邑进逼太原。当时,唐由于要削平中原群雄,无暇北顾,对突厥采取了防守的策略,并首先加强在太原的防御。在军情紧急时,即以李世民驻屯太原以备突厥。唐削平群雄后,开始对突厥进行反击,太原成为双方交战的重要地区。开始,唐处于劣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变得日益主动。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之后不久,即对突厥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当时,李世勋李靖率领唐军主力,而且都部署在太原以北。经过半年多的战斗,李靖、李世勣大败突厥,东突厥灭亡。贞观七年(623年),唐太宗又以其子晋王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遥领并州大都督,以李世勋为大都督府长史,镇守太原。李世勋在太原任职16年,令行禁止,突厥畏威不敢南侵,唐太宗对此大加赞赏:“朕今委任李世勋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筑长城耶?”由此可见,唐太宗充分地认识到,太原对于北方边境的安宁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唐太宗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社会安定,其后期经济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为了显示国家的兴盛,唐太宗在群臣的劝说下,决定于贞观十六年(642年)二月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消息传出后,太原地区的一些僧道和老人趁机到长安上表,请唐太宗封禅之后,顺便临幸太原。对此,唐太宗非常高兴,特在武成殿设宴招待了他们。
席间,唐太宗缅怀往事感慨道:“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那些少时的朋友见唐太宗动了感情,再次请唐太宗一定要回太原看看。唐太宗当即应允,并充满深情地说:“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于公等相见。”(《旧唐书》卷3《唐太宗纪下》)这次预定的封禅,因天象不吉没有成行,顺便游太原的打算也就不能实行了。
不过,唐太宗为此特意发了一封《存问并州父老玺书》,以表达当时的心情。玺书中追述了与太原地区“英雄”、“贤人”共同取得起义治国的成功,表达了对太原的怀恋:“汉祖悲歌,尝思丰沛;晋皇吟咏,唯在温泉,此人情也。”
这里,唐太宗以汉高祖思故乡丰沛,晋皇思念故乡温县作比,在他的心目中,显然是把太原视为故乡的。正因为如此,他对太原常是“引领北望,感慕兼深”,最后他又深情地叮嘱道:“父老宜约勤乡党,教导后生。亲疏子弟,务在忠孝。必使风俗敦厚,异于他乡。”
这次,唐太宗虽然没有能够巡幸太原,但他却把对太原的怀恋深埋于心中。三年以后,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在班师返回时,特率众从定州过太行山到达太原。这时的唐太宗有着难得的好心情:“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又有着难得的清静:“对此留余想,超然离俗尘。”(《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当时已是年底,他留在太原过春节,除夕之夜,召群臣守岁,并题诗一首:“四时运灰珀(占气候的器具),一夕变冬春。送寒雨雪尽,迎岁早梅新。”(《于太原召群臣赐宴守岁》)诗中敏感到岁月的流逝,看到早春的来临,迎接着新一年的希望。
晋祠
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率群臣游晋祠。晋祠也是晋水的源头,因山水秀美,北魏时已为风景佳处。北齐时,此处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临池结亭,架桥其上,林木翳然,成为游览胜地。据说唐太宗在起兵前北齐帝业,曾到晋祠祭拜,祈求神灵保佑。此时故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欣然命笔,撰制了《晋祠之铭并序》碑文。
《晋祠之铭并序》碑
序文1003字,为骈俪体;铭文200字,为四言体,共计1203字,28行,每行44至50字不等。行文铿锵上口,自如纵横;引论古今,富有哲理。字体为行草,仿王羲之书法,隽永娟秀,飘逸洒脱。此碑一出,即制成拓片,广为流传。唐还将其拓片作为珍贵礼物馈赠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