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对策PPT.ppt 35页
小编 2022年6月12日 12:11:53 小说大全 284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对策 张新凯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 秘 书 长 网络使用和成瘾现状 我国为互联网第二大使用国,青少年占60%,其中40%以玩游戏为主,上海宽带近300万户。 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高、时间长,平均每周使用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生率高达15%,人数超过244万,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 中国有5%到10%的网络使用者有网络依赖倾向,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约占7%。 什么是网络成瘾 没有完整的定义 没有一定的界定 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已经被当作一种心理障碍来看待。 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网络成瘾( , IAD)确定某人是IAD,必须在一年内有下列7种中的3种以上。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满足程度。即网瘾越来越大。2、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几小时或几天)不上网就明显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或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网络。
3、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长。 网络成瘾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自己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网瘾综合征八项标准 是否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而使得上网时间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当网络线路被掐断或因故不能上网,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是否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是否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上网的程度? 是否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是否在支付高额上网费用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有4项或以上并持续一年就表明已是“网瘾综合征”。 网络成瘾重灾区 中学 大学 军队 其他 网络成瘾症分型A型:单纯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两性的偷情中,把在线的朋友看得比家庭的成员更为重要,甚至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
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使家庭不和,财力丧失。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此类网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E型:程序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购物及拍卖等商业活动。 赏识和激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治疗的基础: 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近250万。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我国中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沉湎于网络会破坏新陈代谢和生物钟,网络成瘾者智商低于常人。“治疗网瘾要以药物和物理疗法为主溺爱成瘾,心理治疗为辅。”网瘾需要专门的病房和极大的毅力进行戒除。而单纯的心理疏导是不行的,要让患者、家长以及全社会知道这是一种病,要转变观念。 医学研究证明,网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神经类疾病。患者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的病人五羟色胺都是失衡的。五羟色胺是大脑中控制情绪、心境的元素,管理心理和情感的最主要物质。网络成瘾的病人都表现为情绪、心境的失控,当不上网时就会烦躁不安、心情焦虑,从而出现抑郁、自闭等症状。孩子长时间的上网刺激就会导致更多的五羟色胺产生而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网瘾分型中网游单独是一种类型,而且占所有网瘾病人的70%。因网游造成的网瘾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网络成瘾的特点 网络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具有相似的特点。 1.突显()性质。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2.情绪调节作用(Mood )。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惹,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 4.停药症状( )。
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5.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消退和恶化;与成瘾者其他活动的冲突溺爱成瘾,比如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6.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的主要危害 成瘾者道德认识模糊 ,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无心学习、学业不佳形成恶性循环。(81名上海大学生沉迷网络、无法完成学业而被集体退学)。 智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 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破坏当事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网络成瘾的环境因素 家庭 学校 社会 网络成瘾五种人(分类) 正常上网过多 成长问题上网 心理障碍问题 性格问题上网 精神疾病问题 第一种正常上网过多者 上网过多,超过一般的需要特点 上网有目的性 在其中有收获或获得愉悦 能离得开 可被其他需要或兴趣所打断 其他方面正常。
第二种 成长问题上网者 这类人最多特点 上网有目的性或无目的性 其中或有收获和愉悦,或没有 常不能主动离开,可被动离开 其他需要或兴趣不易打断上网行为 有其他方面的不正常 常有其他方面原因。 成长问题上网常见原因 家庭关系紧张(要求过高,过于严历) 家庭关系疏远 无人管理家庭 溺爱家庭 单亲家庭 暴力家庭 常有其他。 家长的原因 要求过高 过于严历 疏于管理 过分溺爱 缺乏情感 暴力行为 自身问题 孩子的原因 贪玩心理 自卑心理 缺乏自控 逆反心理 敌对心理 过度要求 缺乏情感 以暴易暴 第三种 性格问题上网者特点 上网有目的性或无目的性 其中或有收获和愉悦,或没有 常不能主动离开,可被动离开 其他需要或兴趣不易打断上网行为 有其他方面的不正常。 常见的性格原因 自卑性格 内向性格 反社会性格 回避性格 强迫性格 分裂性格 暴力性格 第四种 心理障碍上网者约占10%特点 上网多为无目的性 在其中少有收获或少获得愉悦 常不能离开 不易被其他需要或兴趣打断 强行打断常会有暴力行为 有相应的心理障碍表现。 常见网络成瘾的心理障碍因素 抑郁症 焦虑症 恐惧症 疑病症 强迫症 神经衰弱 病态人格 第五种 精神疾病上网者 约占整个上网群体的1%特点 上网无目的性 在其中没有收获或没有愉悦感 不能离开 不可被其他需要或兴趣所打断 强行中断或有或无暴力行为 有精神疾病的表现。
常见的精神疾病因素 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 抑郁症 其他精神病 网络成瘾构成比 预防之一 性格观察 通过观察孩子的特征来判断是否有网络依赖倾向。 “T型人格”是一种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分T+型和T-型。 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他寻求的这种刺激可能对他的成长负面。 对这种孩子就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正确引导,让他接触健康的活动。 预防之二 人格特点 比如一些孩子 性格内向,内心敏感、害羞 人际交往困难,内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比较容易受挫。 对事情特别专注。 特别是一些男孩子。 预防之三 延迟满足能力差 如一个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时立刻就要满足,否则就要闹,而不考虑满足这种需求的时间和条件。一般来讲,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家长通过对孩子的欲望的控制使得孩子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其延迟满足的能力。 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 第一种人 爱和关心(家长和亲属) 第二种人 爱和沟通(1+教育工作者) 第三种人 专业人员(2+心理咨询师) 第四种人 专业人员(3+心理治疗师) 第五种人 专业人员(4+精神病学家) 治疗 军训+医学+心理疏导+物理疗法+教育 《网络成瘾的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年7月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南门仓5号,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
主任陶然。 * * 新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 网络交际成瘾(对网络的过度依存造成的生理、心理受损) 游戏成瘾(以青少年为主) 网络色情痴迷症(有不少成年人) 强迫行为(信息收集,赌博、交易等成瘾) 网络人格障碍(自我迷失、自我认同混乱、孤独、恐惧等) 网络身心症(鼠标手、屏幕脸等 特殊精神生理疾患) 种类 表现与特征 身体方面 精神状态 人格特征 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混乱,免疫功能减弱等 上网时精神振奋,全神贯注;下网时精神萎靡,忧闷抑郁,有躁狂、焦虑、社交恐怖倾向 喜欢独处、过敏,防御机制僵硬化, 性格内向封闭,易陷入虚幻的世界中 极端案例 新闻报道 《网上泡吧十八小时、台一男子当场暴毙》 网络综合症:脑神经中毒现象的发生? 脑科学家的假说“中毒”现象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过剩的网络活动,脑神经应激系统生化分泌物形成过剩状态。 脑细胞中传达物质“感受器”调节异常的分泌激素质。 “感受器”调节无效,自身出现异常,出现“成瘾”状态。 “成瘾”状态加大“剂量”,破坏自我身心平衡机能,病理出现。 青少年网络心理:两种对立观点 赞成互联网 反对互联网 带来丰富的知识,全新的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扩大精神活动空间。 削弱思考力、阻碍创造力,文化结构被格式化、机械化,心理健康受损。 一把“双刃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