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途显贵 何姓流源二
小编 2022年6月16日 17:17:25 小说大全 36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何姓历史上庐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在此时形成
魏晋南朝时期的何氏家族形成了庐江、陈郡、东海三大郡望,论资历、名望、地位,在门阀士族中,他们是典型的新起门户、次等士族。同所有的门阀士族一样,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同时,他们又有别于王、谢等一流士族,而且在三大郡望之间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族特征。
郡望者,顾名思义,郡中望族也。是指古代某一大的行政区域内显贵煊赫的大姓族。总体说来,郡望的形成,以魏晋南朝时期为多。因为门阀士族、名门大姓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社会阶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时代的特点。何氏是这一时期的大世族之一,颇具意趣的是同一姓族在同一时代形成了三大郡望。
1.庐江何氏
西晋时期的庐江郡,辖今东起安徽芫湖、北至寿县、南至江西九江的广大地区,郡治舒县潸县(今安徽舒城)、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大郡。庐江何氏具体在郡北部的灊县(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境内。魏晋南朝时期的庐江何氏,人丁兴旺,政治显赫,文事繁荣,毫无疑问,经济上也十分发达。但该家族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根基,他们不像一流士族早在东汉时期就是豪门世家,有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层累积淀过程。该家族的历史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曹魏后期。《三国志 · 管宁传》注文士传》载:
(何)桢字元干,庐江人,有文学器干,容貌甚伟。历幽州刺史、廷尉,入晋为尚书光禄大夫。桢子龛,后将军;勖,车骑将军;恽, 豫州刺史;其余多至大官。自后累世昌阜,司空文穆公充,恽之孙也, 贵达至今。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何桢是史籍中出现的庐江何氏最早的祖先。正始年间(公元240— 249年),他只是弘农太守(见《三国志'管宁传》),至于"多至大官"、"累世昌阜",是西晋以后的事了。而自何桢以下至南朝宋齐梁朝的三百年间,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文献记载者有整整十代五十二人之多(见《庐江何氏婚姻仕宦表》)。他们或是朝中高官,把持机要,手握权柄。家素有"万夫之望" (《晋书,何充传》)的何充,初为皇帝内侍,后来不断升迁。先后为中书令录尚书事、司空等职。在颖川庾氏的地位急剧衰落之后,何充曾一度把持朝政,专辅幼主,掌握帝位的继承权。何充从三代孙何尚之,位居司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有宋一代,也是炙手可热的权臣。在庐江何氏成员中更多的是雄居一方的集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的地方要员。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十二人之中,做过州刺史、郡太守的地方官就有十五人之多。同时该家庭成员中又有颇具建树的儒学大家。当然也有宦情无考者,但从统计中可以看出,那毕竟是少数。概括来说,庐江何氏的地位不可与一流士族相埒,但他们对整个东晋南朝政治的影响也不是一般士族所能比得了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些因素使庐江何氏取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一问题。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第一,家庭成员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政治追求。自汉以来,"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师授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让等是"(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9年版,第42页)。这是汉代以来仕进通达,门庭显贵的同一道路。到了魏晋时期,尽管释老昌盛,玄风竞煽,但儒学并没有失去主导基础地位,"援玄入儒"作为一种时尚,只不过被学人们用来装璜门面而已。决定他们仕进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仍然是儒家之学。何氏家族凡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都是 以儒学文化上的优势作为仕进阶梯的。
何氏先祖何桢的起家足以为证。前引《三国志·管宁传》注引《文士传》的记载很清楚:何桢"有文学器干,容貌甚伟"。《晋书 · 何充传》注说"桢字元干,用'国之桢干'义"。这里的"元干"也好,"桢干"也好,都是以儒学文化为其内涵的。曾居宰相之位的何充,早年以"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见《晋书,何充传》)。王敦与其从弟王导是琅邪王氏的代表,著名的士族领袖,他们对东晋政权的建立与稳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何充早年作为他们的掾属主簿,足见其文化素质之高。何氏在刘宋时期的核心人物何尚之,自幼"雅好文义",元嘉十三年(436年),他任丹阳尹,上任伊始即"立宅南郭外,立学聚生徒"(见《南史 · 何尚之传》)。一时间,儒学名流大家如东海徐秀,庐江何县、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等人"并慕来游,谓之南学",并有"尚之西河之风不坠"的美誉。
从何氏家族成员的一些官位职掌也可以说明他们个体的文化素质之高,像但任主簿、太子洗马、国子祭酒、国子博士、国子助教、著作郎等专掌文事的官员者,在庐江何氏中大有人在(见《庐江何氏婚姻仕宦表》)。何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论三百余篇,略皆上",起家为宋扬州从事,总明馆学士,至齐为国子助教,世称"醇儒"〈《南史,何佟之 、传》〉。齐人何胤折节好学,受易、礼记、毛诗。曾受命领导组织了二十人的庞大班子撰写新礼,位至国子祭酒。……
当然,儒学并不是庐江何氏家族思想文化的全部内容。如何充、何准兄弟"崇尚释氏","性好释典",何充"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以致于亲友贫困而"无所施遗",而扶持佛寺又"糜费巨亿而不吝也"。〈《晋书 · 何充传〉》何尚之以后的何氏子孙更有不少谈玄信道,隐遁山林者。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何氏思想文化的实质和主流。特别是在东晋、刘宋两朝庐江何氏的鼎盛时期。
实际上,三国以后,"玄佛道都向儒学靠扰,不同程度地儒化,成了儒学的帮衬"(郑佩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第28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在门阀士族中,真正的事功派,还都是"家寻礼教,人诵儒书",以诗书礼作为立身处世之道的;即使那些谈玄、信佛、崇道的浮华派也大多是精通儒学的人。他们援玄入儒,崇佛信道,或为追逐时尚,或为精神寄托。面对剧烈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对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文人士子们迷茫困惑,无可奈何之际,更容易以这样的方式来装点外在的自我,打发痛苦的人生,他们内心深处并非"仕进无意",不求闻达。何尚之之孙点、求、胤三人,"克终皆隐",有"何氏三高"的美称(《南史 · 何尚之传》),但正如《南史 · 何尚之传论》所言:"点、胤弟兄俱云遁逸,求其蹈履,则非曰山林,察其持身,则未舍名誉"。何尚之孙何炯,幼习儒业,"并通五经章句",他常慕恬退,不乐仕进。但其从叔何昌寓告诫他说:"求,点皆已高蹈,汝无宜复尔。且君子出处亦各一途"。这是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同时也印证了何尚之传论言之不谬。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第二,与皇室之间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双向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何氏家族的女性与帝室的联姻。自晋至齐,庐江何氏中先后有三位女姓或妃或后,为自己的家族取得了外戚身份,进而为家族取得政治权利、巩固政治地位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先是东晋中期,晋穆帝司马聃升平元年(357年)八月,何准十九岁的女儿何法倪被册封为穆章皇后,她在位四十八年,直到元兴三年(464年)崩逝(《晋书穆章皇后传》)。第二位是南朝刘宋废帝皇后何令婉,她于宋武帝孝建三年(456年)被纳为皇太子刘子业之妃。大明五年(公元461年)病逝。及刘子业即位,追封为献皇|后。她一生并没有作过皇后,仅做了五年时间的太子妃。但其家族都是真正的外戚,正如《宋书 · 何皇后传》所言:"何氏外姻疏戚,莫不能沾被恩纪"。第三位是萧齐郁林王妃何婧英,其父何戢|无后,惟婧英一个女儿,郁林王|名昭业,是文惠太子长子,初封南郡王,后立为皇太孙。此时何氏家族的势力已远非晋宋时代,特别是何戢无后,更被人目为"弱门"。何婧英初纳南郡王妃,文惠太子竟"嫌(何)戢无男,门孤,不欲与婚"(《南史,郁林王何妃传》)。王俭等人认为"南郡王妃,便为将来外戚,惟领高胄,不须强门,今何氏荫华族弱,实允外戚之义"(同前)权途显贵,遂成大婚。从文惠太子的态度及王俭的一番规劝,说明萧齐时代的庐江何氏巳远无昔日的辉煌。而从另一角度看,此时与皇室的联姻,对遏止何氏家族地位的滑坡,维护家族利益甚或是家族的振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东晋以来的新起门户都把与帝室联姻,取得外戚身分视作自立门户,高地位的不二法门。因此, 他们也都想方设法将自家的女性推上皇妃皇后的位置。如东晋以来的鄢陵庾氏家族、阳翟褚氏家族,也都先后各有三位女姓成为皇后或皇妃。庾氏家族在东晋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明穆皇后庾文君的政治地位。庾文君前后在位6年,特别是在成帝即位以后,母因子贵,又以皇太后身分临朝称制,其兄中书令庾亮亲管诏命。明、成之际成为庾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庾文君对家族的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晋书· 明穆皇后传》)。东晋褚氏家族之中有褚裒之女褚蒜子为东晋康献皇后, 她一生历经康帝、穆帝、哀帝、海西公、简文帝五朝,在位四十余年,几次临朝称制,与其父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使褚氏成为王、庾之后东晋时期的又一大家族。或许是历史的偶然巧合,庐江何氏在政治联姻上走了一条与褚氏、庾氏几乎一样的道路。
东晋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由于东晋司马氏政权是在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便导致了该时期政出多门,权贵合议为特征的门阀政治。这种现象表现在婚姻关系上,不仅是一些世家大族要攀附皇室,成为外戚,反过来,皇室也将与名门望族联姻作为巩固统治地位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刘宋以后,掌权的庶族地主寅缘世族大家,把皇室女儿下嫁给高门世族视作荣耀和安慰。这样的婚姻关系在庐江何氏中的表现也相当突出。如《庐江何氏婚姻仕宦表》所示,仅宋一代,何氏家族中就有五位男性成为皇室的女婿;何戢尚宋孝武帝长女山阴公主;何求尚宋桂阳侯刘义融第二女;何顒之尚宋太祖第四女临海公主;何瑀尚宋高祖少女豫章康长公主;何迈尚宋太祖第十女新蔡公主。毫无疑问,这种最高层次的婚姻关系对何氏家族势力、政治实力的增强与发展,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仅从下面一组统计数字就说明问题了:自魏晋至宋齐梁陈五朝代,见于史书记载的庐江何氏成员为五十二人,而在这五十二人之中仅刘宋一朝就有二十人之多,几近五朝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可见庐江何氏的兴旺时期正是在刘宋时代,而他们与皇室之间的双向重复的婚姻关系不能不说是重要因素之一。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第三,何氏与高门士族之间的婚姻关系。除了三例皇帝婚姻,五例皇室婚姻关系之外,《庐江何氏婚姻仕宦》还显示了另外八例婚姻关系。文献记载这八例婚姻全在高门士族圈子之内。其间,有与琅邪王氏、著名的士族领袖王导连襟的何睿,有娶明穆皇后之妹、与颖川庾氏联姻的何充。此两例婚姻发生在东晋前期,对庐江何氏日后的发展壮大产生了直接的关键性的作用。《晋书 · 何充传》有这样的记载"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父睿则与导连襟——笔者注),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王导、庾亮两位东晋权要曾在成帝面前直接赞誉何充的德行和才能并极力引荐:"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惟缉,社稷无虞矣"。(《晋书 · 何充传》)这是平定苏峻之乱以后的事情。因此,何充由丹阳尹直接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王导死后,转护军将军,与庾亮一起参录尚书事。庾氏之后,又专辅幼主,亲自扶持穆帝即位,一度控制朝政。
2、陈郡何氏
秦时的陈郡,是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三十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历经两汉,屡有变更。曹魏时期,其管辖区域已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今天的太康是一个古老的县份,魏晋时期称阳夏,这里是陈郡何氏的发祥地。自汉代至魏晋时期,陈郡何氏家族见于文献记载者仅四代十一人。该家族的奠基者是东汉末年的何夔。他是汉和帝时代车骑将军何熙的曾孙。《三国志 · 魏书》本传说他"身长八尺三寸,容貌谨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后汉书》上对他曾视何熙形象的描述"身长八尺五寸,体貌魁梧","音动左右",以现代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他们家族的渊源关系,也是令人可信的。汉末,何夔避乱淮南,后为袁术所请,让其劝降曹操,他拒不从命,于建安三年(198 年)回到本郡,被曹操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任城父县令,再迁长广太守、东安太守,魏初授尚书仆射,再至太仆、太傅,封爵阳武亭侯。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何夔在曹魏时代的辉煌事功及显要地位,为陈郡何氏日后的振兴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魏末晋初的权臣何曾出人头地,成为该家族的代表人物。曾为何夔之子,少袭父爵,好学博闻,很早就知名乡里,魏明帝初为文学,改封平原侯, 又进颍昌侯。咸熙初, 拜司徒,再封朗陵侯。何曾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提出了"权足相济"、"才足相代",人才互补,各得其所的用人方针,这在人事制度史上的确是独到的建树,说明何曾的腾达,有他本人才能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司马氏在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司马炎初袭晋王位,何曾为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人上表劝进。废曹立晋,改朝换代,他是立有大功的。司马氏给他以极高的荣誉和特权:晋王践祚,何曾官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泰始初,武帝下诏以何曾为太保、侍中领司徒,再进太傅;每当朝会,何曾可以"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晋书 · 何曾传》);晋帝每次召见,还可以让二子侍从,赏赐无尽。
何劭、何遵是何曾的两个儿子,可谓是陈郡何氏的第三代传人。何劭与晋武帝司马炎同岁,乃总角之好。他学识渊博,善写文章;陈说史事,了若指掌。以散骑常侍迁侍中尚书。晋惠帝即位,转特进,累迁尚书左仆射。永康初迁司徒,同其父一样位极人臣, 遵非嫡出,为何劭庶兄,"少有―明显衰雍"宽弘爱士", "博观坟干能", 途,以散骑黄门郎累至大鸿胪。 何劭有三子:岐、袭、阐, 但行状无考。何遵四子:嵩、绥、机、羡,虽有宦情,而其地位已明显衰落。嵩"宽弘爱士", "博观坟籍",领著作郎。绥位至侍中尚书。机为邹平令, 羡为离狐令。自汉末西晋,陈郡何氏见于文献者仅此四代十一人,与庐江何氏相比,可谓门单户薄,而永嘉之乱又遭厄运,以至举家"灭亡无遗"(见《晋书 · 何曾传》),消声匿迹。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综观陈郡何氏家族,何夔生逢动荡,但时势造英雄,他以敏锐、长远的政治眼光,追随曹操,以突出的事功为后世子孙的腾达昌盛创立了基业。何曾"好学博闻","闺门整肃",生性至孝,位居三公,四次封侯;何劭"雅有姿望","博学善文";何遵"少有干能";何嵩"博观坟籍,尤善史汉"。可见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一个诗礼传家的儒学世家。以其良好的自身条件和深厚的家学渊源,在政治上是能够大有作为的。但该家族又有致命的弱点,即腐朽透顶的骄奢淫逸之风。
一般说来,奢侈豪华是魏晋门阀地主的共同特征。但对陈郡何氏而言,骄奢淫逸简直是世袭门风特殊标记。在所有人身上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典型;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何劭"骄奢简贵,亦有父风","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何遵"性亦奢汰"。何绥"自以继世名贵,奢侈过度,性既轻物,翰札简傲"。何机"性亦矜傲"。何羡"既骄且吝"(均见《晋书,何曾传〉》。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门阀士族也有一个产生、积累、发展、衰落的过程,"在它的前期是进步的,以后才转向反动"(郑佩欣《魏晋南北朝史探索》第32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版)。特别是东汉以后出现的次等士族,他们没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实力,而要跻身于士族行列,必然有一个努力奋斗、积蓄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是该家族上升发展的时期。像鄢陵庾氏、阳翟褚氏及庐江何氏等,他们都有一个蓬勃向上、建功立业的发展阶段。而陈郡何氏则与众不同,何夔之后,两晋伊始就暴露出骄奢腐朽的特点。这在第二代人何曾身上就已十分明显,并且世代相传,有过之而无不及。永嘉之末,陈郡何氏由晋初的位极权臣而"灭亡无遗",似乎偶然,突然,而反观它的历史轨迹,家族特征,这样的结局又尽在必然之中。何绥因"翰札简傲",词谩"书疏",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就连何曾也有预言:他指诸孙说:"此等必遇乱亡也"(《晋书 · 何曾》传)。
3、东海何氏
东海何氏家族具体在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市)。何氏该郡望的形成大致在南朝刘宋时代,较庐江何氏要晚二百多年,而且历史短暂,家庭分支较多。影响大者有三,何承天一门最负盛名。
“何承天"五岁丧父。母徐广姊也,聪明博学,承天幼渐训义"(《南史,何承天传》)。这里提到的徐广,是东莞(治在今山东莒县)郡的名门望族,而且是一个文化世家。《宋书·徐广传》称:徐广"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宋初,以散骑常侍领著作郎。由此可推知,何承天的先人虽不明于史传,但也不是一般的平民之家,不然东莞徐氏不会与之联姻。但何承天五岁丧父,随母亲读书,可见其家族并不兴旺,特别是他的近亲也不多。他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宋书·乐志四》中有其词作,记录了他孤苦伶仃、无所依恃的凄凉心绪:《鼓吹饶歌·有所思》:"幼罹荼毒,备艰辛,慈颜绝,见无因"。历史上有无穷的事例说明孤贫苦难的家境反而是造就人才的良土沃壤。何承天幼承母教,聪敏好学,少年早成,深得抚军将军刘毅的器重,被拜为军中谋士,宋初为尚书祠部郎,元嘉十六年(439年),除著作佐郎,负责编写国史。此后三年兼领国子学博士,并亲为太子讲经。他一生著述宏富,曾删简编辑《礼论》八百多卷,还有《前传》、《杂语》、《纂文》等著作传世。他改定的历法《元嘉历》,在我国历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何承天之子何翼,位至员外郎。孙何询,齐太尉中岳参军,其他人事迹不详(《梁书,何逊传》)。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何逊为何承天曾孙、何询之子。生活在梁代,他继承并发展了家学传统,文事成就裴然。何逊八岁能作诗,不到二十岁举为秀才,许多文人竞相与之结交权途显贵,南朝大文学家沈约对他的诗深表佩服:"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南史·何逊传》)。梁元帝萧绎曾有专论:"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何逊"(同前)。其文章"与刘孝绰并重于世,世谓之''何刘'"(同前)。在文学上与沈约、谢跳并驾齐驱,可知其在文化上的建树。何逊从叔何他"亦以才著闻"(《南史 何逊传》)。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东海何氏另一支是何思澄家族
何思澄,字元静,父敬叔,齐长城令,"有能名, 在县清廉"(《南史 · 何思澄传》)。他"勤学工文",沈约读到他的《游庐山》诗,"大相称赏,自以为弗逮", 并在别墅里新建阁斋,"命工书人题此诗于壁"(《南史 · 何思澄传》)。何思澄诗作影响若此。他与宗人何逊、何子郎俱擅文名,被时人称作"东海三何"。
除何承天、何思澄两大支系之外,东海何氏中还有何慧炬家族。慧炬仕齐为尚书郎。其子何远,字义方,齐朝时为奉朝请,自幼受儒家礼教思想濡染, 处世行侠仗义重感情。到梁代先后作地武昌太守、武康、宣城令,封广兴男。他生"性耿介,无私曲",凡任官一地"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南史 · 何远传》)。任官之处,百姓纷纷为之建立生祠,以表敬慕拥戴之心。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以上我们对魏晋南朝时期的何氏家族作了概括简要的考察、探讨, 很明显,何氏三大郡望,各具特色。庐江一门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人口上都显示了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特点,是三郡望中最具影响的一支。不仅如此,庐江何氏可谓天下何氏中最大的一支。此后,在江南大地及港澳台等地到处都有庐江何氏的优秀子弟,在海外,泰国、缅甸、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美国的许多何姓中,也都是庐江何氏的后裔。东海何氏比较分散,且人数不多。但以文事出众,多有文学奇才,以文化上的卓异建树,在家族之间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家学传统。陈郡何氏的发迹,与庐江何氏大致同步,都在魏晋时代,但它不像那些新起门户,为跻身高门士族之列,而注重儒家礼法,经明行修,在家族史上有一个蓬勃向上的时期,它虽有丞相宰辅,权倾朝野,至为显贵,但在政治上骄贵简傲,生活上奢糜无度,并作为门风代代相传,自始至终都散发出一般腐朽没落的气息,无怪乎天不假年,魏至西晋百十年间便"灭亡无遗"了。关注何氏公社为您呈现更多精彩。
愿何氏子孙
不忘祖德、感恩先辈
弘扬何氏优秀文化!
传播何氏正能量!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