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东北吃瘪记:惨烈的第一次唐朝-高句丽战争
小编 2023年1月15日 10:00:02 小说大全 223
帝国的野望
从秦汉时代开始,在中原帝国的视野中,朝鲜半岛被视为天然的王土,阻断游牧民政权做大的左臂。到了隋唐时代,这一政治主张被再次提上了议程,收复汉朝四郡故地成了隋唐帝王们的念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原帝国和高句丽进行了数次血腥的战争。本文讲述的,是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伐活动。
在从隋朝残酷的压榨中缓过神来之后,唐人暂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唐高祖曾经遣使给高句丽送去老子像和道德经,并接回一些滞留高句丽境内的隋朝遗民,同时,唐高祖拒绝了接受高句丽为外臣的请求,目的是平衡半岛三国的政治地位,避免暴露出过于明显的好恶。而半岛上,高句丽势力较强,谨慎把握着和中原帝国和剩下两国的关系;而百济新罗也试图拉拢唐朝,希望唐朝协助自己统一半岛。
展开全文
但随着唐太宗的即位,和他对东突厥的军事胜利,对吐蕃的成功和亲,还有对高昌的征服,太宗对半岛的注意力大为提升,高句丽的态度变得强硬了许多:公元631年,太宗派遣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出使高丽,收埋“隋时战亡骸骨,毁高丽所立京观”;而高句丽也修建了长城向唐朝示威,这一系列的举动,已经暗示了唐朝对朝鲜半岛北部的野心。
隋军铠甲
高句丽长城
趁着高句丽王子进京来朝贡,唐太宗旋即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回访高丽,实地了解高丽的情况,以便研究可否对高丽用兵。公元641年,陈大德名义上进入高丽地区,表面上是打着探查山水的名义,让高句丽人带着他参观国中形盛之地,而守城部队也没有过分提防,带着唐使四处参观,在探查的过程中,陈一行人遇到了大量滞留韩境的前朝军人,高句丽人给他们安排了妻女,对他们采取本地同化政策,对其封妻荫子,这些人的命运,是之前卫满朝鲜和汉代遗民遭遇的再现,是后世很多入朝军人结局的预演。这些人还通过陈大德询问故乡宗族亲戚的情况,陈也沿路安插眼线,收买情报。到了平壤之后,高句丽一边听说唐军灭亡高昌,于是表面上加以庆祝,同时又列出规模庞大的步骑兵部队,向唐人表示自己不怕战争,不要对自己进行战争恫吓。
战争规划
在初步收集了高句丽的情报之后,太宗初步有了以陆军大举入侵辽东,然后以海路登陆半岛,侵略平壤的战略规划,只是太宗觉得山东地区还没有从隋末的大兴土木和战乱中恢复,所以将这一计划暂时搁置了下来。
而在外交侦查一年之后,公元642年,高句丽的东部大人盖苏文发动政变,带兵除掉了建武王,自立为莫离支”(相当于兵部尚书兼中书令),随后在国内开始了威权统治:“盖苏文状貌雄伟,意气豪逸,身配五刀,左右莫敢仰视”;“常令其属官俯伏于地,践之上下马”, “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迸,不避阬谷,路绝行人,国人甚苦之”。
当然这是唐人中收集到的“有利情报”,这样的情报大概率是经过了层层过滤上报的结果,这让太宗做出了高句丽内部不和、人心思变,等待大唐天军拯救的误差判断。不过此时尚且清醒明智的唐太宗也知道,前朝对于高丽的入侵,让山东地区元气大伤,比如山东地区的很多壮丁通过自断手脚的方式逃避军役,他们将断掉的手脚称为福手、福足,这种将灾难、恶政美名化的行为,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的常态。于是太宗准备调动契丹或者靺鞨骚扰高句丽边境,对其施压。但是长孙无忌认为,盖苏文杀其王,不派使者来唐告难,说明他“畏大国之讨,必严设守备”,此时使契丹、靺鞨侵扰,毫无用处,不如暂时隐忍一下,“赐书安慰之”,使盖苏文以为平安无事,从而麻痹松懈,然后再发兵。唐太宗接受了。于是派遣使者册封高丽王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这让高句丽方面略微放心,但是唐-丽两方都在心照不宣的防备彼此。
一年之后,在高句丽与新罗的冲突中,唐朝为了遏制高句丽在半岛上的大肆扩张,于是明确宣布新罗受到唐朝的庇护,但是盖苏文明确拒绝了唐使停战的要求,这给了唐朝对高句丽动武的直接理由。按照太宗的估计,这一战唐朝的优势在于以众击寡、以逸待劳,以正义讨伐不义,所以唐军会进军的比较顺利,只是日后的战争,并没有按照唐太宗的乐观估计开展。
大军行动
打着为高句丽臣民报君父之仇、为隋朝将士血中国之耻的旗号,太宗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战争准备:在扣押了高句丽使者、以免其泄露情报后,太宗派将作大监阎立德到洪、饶、江三州制造船只四百艘,作为运兵船,又让营州都督带领幽州部队和契丹人袭击高句丽在辽东的领土,做试探性攻击。太宗咨询了前朝旧臣、曾随隋炀帝远征高丽的郑元璹
,得知大军要经过辽水流域的广袤无人区、而且东夷善于守城,所以李世民提前命令运米船将河南、山东等地的粮草向东莱沿海和幽州集结。
644年深秋,唐朝开始部署对高句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唐太宗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带领一支由500艘战舰和43000人组成的舰队从莱州出发,横渡渤海,在辽东半岛南端登陆;一个月后,唐太宗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带领6万步骑向着唐丽边境进发,后和张亮的队伍在平壤城下会师。
第二年初,唐军开始大举行动,准备以重兵围攻高句丽的坚城辽东城。但是在当年春天,辽河平原的支流泛滥成灾,严寒和水灾极大的影响了唐军的行动步伐,在被称为“辽泽”的泛滥区,唐军战士不断看到前朝远征军残留的甲兵和骨骼,这些残迹无不向新到的参战者展示着战争的可怖。为了安定人心,也为了昭示自己对隋朝军事野心的继承,太宗下令为前朝的战骨收尸,然后踏着便桥继续行军。
高句丽山城的分布和高句丽王陵
经过了漫长的行军之后,大队人马忍受着辽东春季寒凉的气候,于645年4月来到辽东城下。不同于中原的城市,高句丽人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采用了独特的山城模式,平原上的城市作为日常生活集散地和行政中心,战时所有人收入山城之中进行长期抵抗,山地堡垒里只有适合军队驻扎的半地窖式建筑物,以及地窖和适合打井的深坑,然后数个小堡垒围绕着一个主山城,众星拱月,形成了山地军事堡垒群。在山地抵抗的同时,只要将战争拖延到冬天,那么朝鲜地区的军队就会趁机截断中原远征军的退路,配合严寒的气候打击来犯之敌。
依托山地作战的高句丽军队
唐军到达的4月是辽东作战的窗口期:严寒有所减退,但是夏季的暴雨还没有来临。在唐军到达辽东城下之前,高丽发新城、国内城步骑四万救辽东。李道宗带领4000战士迎战。军中皆以为敌众我寡,双方军队数量悬殊过大,不如深沟高垒,待太宗至再战。李道宗以为,高丽自以为兵多,有轻视我军的心理,而且远来疲劳,进行反击,定可打败。而且果毅都尉马文举说:不遇劲敌,何以显出壮士本色。策马向敌阵冲衝,所向皆靡,众心稍安。两军交战,行军总管张君乂退走,唐军不利,道宗收集散卒,登高而望,见高丽阵乱,乃与骁骑数十,直冲敌阵,左右出入;李世勣引兵助之,高丽大败,斩首千余级。
山城争夺战
到达辽东城下,唐太宗亲自拿着土袋填埋壕沟,唐军战士受到激励之后纷纷上前,迅速填埋沟渠;紧接着唐军架设起被称为抛车的巨型人力投石机,对平壤城进行轰击,虽然高句丽军队想到了用巨网拦截,但是于事无补,辽东城的女墙遭到了严重破坏。
随后唐军使用撞车冲击城墙,虽然高强度的围攻持续了11天,但是辽东城的高句丽军依旧有旺盛的斗志。后来李勣趁着风势,对辽东城发起火攻:唐军战士在冲杆顶部一举冲上了城市西南的塔楼,将木制塔楼点燃,攻城时产生的火焰焚毁了大部分城里的民居建筑,上万人葬身火海,辽东城最终在第12天沦陷。虽然唐军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但是季风区的雨季即将到来,气候将给军事行动增加一定的困难。
在继续攻克了两座小城市之后,唐军来到安市城下,在这里,唐军遇到了高延寿和高惠贞带领的15万高句丽,靺鞨联军的威胁,大军正在直奔安市城而来。其实高句丽方面有将领指出,正面与唐军野战未必有优势,但是顿兵不战,骚扰粮道,反倒能让唐军因为缺乏粮食而战力大减,最后让敌人坐以待毙。
而唐太宗也作出了类似的评估,认为敌人人多手杂,如果敌军不直接与唐人交锋,而是派靺鞨的轻装部队劫掠粮道,然后带领高句丽大军依托山地抵抗,消耗唐军粮草才是上策;敌人接应城里的被困之兽是中策,而直接与唐军对抗是下下之策。而不出唐太宗所料,高军选择下策开战。
高句丽重骑兵
高句丽军队开进到了距离安市城20公里的时候就列开阵势,然后唐军派出1000骑兵引诱敌军,并以诈败让对手放松警惕,这让高延寿大为得意,并作出了唐军容易对付的判断,后将军队开进到距离安市城4公里的位置;与此同时,太宗开始调兵遣将,它让李勣带领15000人在西面的山岭布阵,长孙无忌带领11000人进入北面的山地准备偷袭对手;而太宗自己指挥4000人在高延寿营地北面的山顶以鼓角指挥战斗。
次日,李勣带兵先行出动,他将敌人吸引到西面山地,高延寿看到唐军为数不多,所以率先发动攻击,这让高军将北面的侧翼暴露出来,而唐太宗在接收到长孙无忌伏兵就位的消息后,在山顶发出信号,让北路伏兵出击。而高句丽军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后,高延寿下令仓促变阵,将侧翼人马对北转向,反而在军中直接引发大乱,这让高句丽军在没有受到冲杀的情况下不战自乱,在经历了自相践踏之后,唐军发起总攻:李世勣以10000长枪兵奋击于前,高丽军队后退,长孙无忌军猛攻其后,唐太宗亲自指挥骑兵,从山上直冲下来;龙门人薛仁贵一马当先,着奇服,大呼陷阵,所向无敌。唐军趁着敌人的混乱大肆践踏,战场上最终留下了2万句高句丽人的尸体。随后唐军包围了高军营地,并切断了营地四周的桥梁道路,这迫使高延寿在第二天带着降兵主动请降。但是对面的安市城依旧固若金汤。
高句丽山城遗址
虽然唐军中已经有绕开难啃的边陲堡垒,直接以精兵猛攻平壤,将敌国一举瘫痪的建议,但是为了防止前锋军的粮道被截断,唐军依旧选择死啃安市城。随着战役的进行,时间来到了6月份,东亚季风区进入了雨季,唐军在整个夏季和初秋都在围攻安市城,但是唐军依旧缺乏进展。高句丽人看到了太宗的冕旒和华盖就奋力谩骂,唐军虽然放出了一旦破城,就将所有男丁活埋的威胁,可是这反而坚定了高句丽人守卫城市的意志。
唐军在城市西南建造土台观看城中敌人的动态,高句丽人针锋相对的加高城墙;而李勣则在城市东南角用冲车和抛车攻城,一旦女墙被毁,则高句丽人迅速用木栅栏填补空缺点。但是在唐军即将完成土丘的时刻,土丘因为上面活动的士兵过多突然倒塌,士兵乱作一团,数百高句丽人纷纷出城打劫,他们不仅占据了制高点,而且还在土丘周围修建壕沟,在土丘上架满盾牌,将这里变成居高临下的小堡垒。
战争期间,高延寿和高慧贞两个接受了唐廷封号的高句丽降将建议:由于安市城守军拖家带口,所以会奋力抵抗到底,不如直接攻陷平壤,省时省力,虽然唐太宗也有此意,但是由于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此计没有被采纳。最终随着战争时间转入了冬季,大军缺粮而且怕冷的问题再度凸显;此外,唐军的舰队在辽南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作为,大军在建安城下顿兵不前,比较消极的执行攻城指令。在安市城外施暴一番之后,唐军将被俘虏的7万高句丽平民捉回国内卖为奴隶,唐太宗只能在城外进行盛大阅兵,展示军威。
作为血腥杀戮之余仅存的礼尚往来,安市城守将亲自向太宗鞠躬致敬,而太宗也褒奖此人骁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并留下了100匹丝绢奖励他的忠勇。不出意外,唐军在回国穿越辽泽的时候,损失了数千战士和八成战马,与进军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反差。
高句丽同样具有彪悍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