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一直仕途不顺?我发现了这三点原因
小编 2022年9月2日 17:11:30 小说大全 252
诗仙李白,出生于初唐,活跃于盛唐,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在诗作方面的成就我们都有目共睹,其在乐府、歌行及绝句方面成就为最高。在盛唐诗人中,王维精通五绝,王昌龄长于七绝,兼通五绝与七绝且发挥出色的,却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肆意的情感。杜甫曾评价其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也曾这样评价过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就是这样一个浪漫恣意,文采出众的大诗人,原本应该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却缘何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
阻碍李白仕途的第一道门槛:狂妄自大+过度自我
李白五岁能诵六甲,十五岁赋诗多首,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辞乡远游。
一路顺畅的成长经历让李白的自我感觉特别好,全身上下都流露着年少轻狂的傲娇,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事情他搞不定。
李白的自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早年刻苦学写文章,练习剑术的经历又让李白越发自信。他不止一次地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德才:“少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甚至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其狂妄自大可见一斑。
如果李白只是一个自由人,他可以尽情过自己想要过的人生,再怎么狂妄自负也不会有人评说。但是李白却一直希冀着进入政治舞台,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狂妄就是最大的绊脚石。
能够在朝廷上站稳脚跟的人,都是人精。作为从政的官员仕途登顶,底下的人那个不是对自己客客气气的,突然冒出李白这个人,还一幅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的样子,自然各个高官的心里都是不舒服的。
再加上李白又不知轻重,他让杨国忠替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这使得杨高两人怀恨于心。
高力士是谁,当时权力最大的宦官,杨国忠则是当时手握大权的权贵。让他们给记恨上了,随便给你使点小绊子就能够让你手忙脚乱了。
所以看吧,过度的自负让李白不知轻重,不知轻重的李白得罪了朝廷权贵,朝廷权贵对李白各种打压,备受打压的李白结束了他的仕途。
阻碍李白仕途的第二道门槛:喝酒贪杯+常常误事
李白曾做过翰林,主要工作便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唐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陪侍,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然而工作不到两年,李白就因为感觉翰林的工作内容过于平淡,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于是就开始消极对待。
再加上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不省人事。酒品也不是很好,醉后胡话连篇,不成体统,曾经多次误事。皇帝唤他来朝,他也置之不理。唐玄宗看在眼里,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是记着小账的。
领导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头脑灵活,时刻变通的,再不济也应该是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像李白这样,工作不好好干,还常常在工作时跑出去喝酒,喝起来还没完没了的,绝对是要被领导加入黑名单的。
所以你看,当李白厌倦了工作请辞之时,唐玄宗都没有做挽留,直接大笔一挥,让李白走人。
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勤恳耕耘,而是屈从于自己内心对酒的欲望,放纵自己沉迷酒乡仕途登顶,对领导也是爱理不理,再次断送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阻碍李白仕途的第三道门槛:没有时局观+站错队伍
安史之乱爆发后,原本默默无闻的永王李璘突然被避难蜀中的玄宗册命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一时声势颇盛,大有与此时在灵武自行登基的肃宗李亨分庭抗礼之意。
后来永王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加入,想着这正好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暗想自己跟着永王,必定能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
李白凭借自己浅显的时局观分析后认为,目前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对我方十分利好,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会稽。
李白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就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诗句。
李白在自己的诗作中直白地自比谢安,怂恿永王割据称帝意图昭然若揭。但遗憾的是李白识人不清,对时局把控不到位,他选择的永王并不是天选之子。最终永王败北,李白也受到牵连,流放夜郎。
李白在没有分析过永王的实力以及当前的时局时贸然站队,最终落得一个被牵连的命运,仕途之路终是断送。
从李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活一世,总要受到诸多掣肘,个人喜好和追求抱负的平衡需要我们去不断摸索。
李白仕途的不顺纵然有时局的原因,更多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他自身,生性浪漫豪放的李白并不适合尔虞我诈的朝堂。
李白如果一直困于官场,他就只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而当李白走出官场,释放天性,我们就看到了传说中的那位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