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奇迹人生 秋收冬藏,佳文共赏(六)
小编 2023年1月16日 17:34:58 小说大全 144
培根说过:
“读书造成充实的人,
写作造成正确的人。”
阅读,为生命奠基;
写作,伴青春成长。
为鼓励七高学子熟读多作,
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中
陶冶情操,获取真知,
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助力学生作文能力养成,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我校语文科组
将定期推广学生优秀作文,
以下即是我校学生
优秀作文推广第六期。
01
孝现于爱,而非礼
高二2班 林翡芷
零零后老板考虑到中秋节员工因距家太远,而无法与父母团聚,提出了将员工工资的50%打入其父母账户作为孝心金,同时自己出钱赠送礼盒的“代尽孝”福利,这种做法真的体现了孝吗?我认为不然,这看似合理且暖心的举动,却将孝与利益沟通,使其功利化,失去了其本质。所以我认为孝现于爱,而非礼。
代尽孝,于情理不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恩,犹如春晖,难以报答。从古至今,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前有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后有孝心女孩底慧敏担起家庭重任。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人曾云:“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材料中老板将代打工资入父母账户称为代孝,孝难道仅仅只是钱财的给予吗?并非如此,在当今的社会里,老人对于情感的渴望远远胜过对物质的追求。
代尽孝,缺乏对员工生活的考量。大家进入社会,脱离了父母的港湾,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压力也越来越重,房贷,车贷,孩子们的生活基本开支,需要花费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所以此举也极易激发家庭矛盾。确实,这个“代尽孝”福利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回不了家的遗憾,但父母内心真的会觉得温暖吗?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有礼品吗?答案呼之欲出,而非如此。所以,单单打钱给父母并不能完全称之为孝,还会将孝变得功利化,有失其本质。
“代尽孝”代的只有形式,而非孝。生活中,代的行为层次不穷,如日常生活中的代购,学习中的代答到。代购是一种生活方式便捷的体现,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花费多余时间去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这东西仅仅是一种实质性的东西。可孝不同,孝重视的是其背后的精神。“代尽孝”就如学习中的代答到,完成的仅仅是一份形式,就好似答了到不去上课,知识真的会属于你自己吗?同理,代尽孝也如此。 广东佛山一家企业设立慈孝基金,扣除100元到300元员工工资,公司再给予等额补贴,一起发到父母员工账户。老板们的做法相似,都想提高员工们对孝的意识,但同时他们也仅仅只注重了孝的形式,这也不能完全称之为孝。
既然如此,老板有钱为礼买单,为何不给予员工多两天假期,以半报销的形式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团圆,实行真正的尽孝。孝的本质是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是一种子女漂泊在外的牵挂,更是一种子女报答父母恩的付出,而并非是钱财与礼品。
因此,孝现于爱,而非礼。礼的确是表达自己心意的一个体现,但父母缺少的并不是一份礼物,而是陪伴与关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应孝顺父母,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同时更应将孝内化于心渔夫的奇迹人生,外化于形,让孝慈文化代代相传。
点评:事件分析深入,观点明确,分析入情入理,结构严谨清晰,行文流畅自然,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写作时具有辩证思维和批判性视角,具有逻辑的力量。
(指导老师:梅周慧)
我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细小的美好,喜欢阅读,乐衷于寻找书中的黄金屋,善于记录,储存时间流逝的痕迹。愿能在一次次经历中提高自我,成为一名有理想的“追光者”
赤诚之心,自当许于家国
高二(4)班 胡昌玉
02
屈原不愿让自己清白的身躯和高洁的品质蒙受外物的污染和世俗的尘垢,在国家被小人统治,百姓被他国蹂躏,自己却忠而被疑,报国无望的情况下,拒绝渔父“随其流,啜其醨”的建议,以死明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屈原因爱国而怀石投江比渔父的随波啜醨更有意义。若是屈原像渔父所建议的那样强迫自己与小人同流合污,那么屈原也不会死后流芳百世,受世人所推崇,更不会被闻一多先生评价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甚至可能会失去自我,随波逐流,遭世人唾骂,进而遗臭万年。
民国时期就存在着这么一批“御用文人”,他们追随强权,违背真理,逆历史洪流,一味保全自我。满腹经纶不报效祖国,腹有诗书却助纣为虐,受反动派的指使,如走狗一般对无辜群众和人民英雄群起进攻,令人所不齿。而像屈原那样不畏牺牲,忠于祖国的“左联”五烈士则与这些走狗们截然相反,他们用生命证明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用青春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乐章。他们必将永远受人民爱戴,青史留名。
屈原深沉的爱国情怀也是贾谊所不能理解的。贾生认为屈原既有才华,为什么不像翱翔于千仞高空的凤凰一样,择良木而栖之,择良君而佐之。殊不知,这才是屈原人格魅力之所在。屈原生于楚,长于楚,对这片生他育他的土地和扎根于此的百姓包有无限的热爱。满腔的爱国情怀使他不能不留恋楚国,更不允许他去辅佐其他国家的国君。
古往今来,多少忠诚之士至死不背叛祖国,宁死也不愿去享受他国的优待。汉有“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的苏武。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代有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们无一不像屈原那样能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时刻保持自己的赤胆忠心。这气节,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个人的命运当与时代紧密相连,我们应当像屈原那样永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心中有信仰,人就有力量,让爱国热血永远沸腾,忠诚之心永久不衰!
点评:这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学习的思考成果,昌玉同学能在学习和感悟本单元历史人物优秀品质之后,联系历史背景,回到特定的历史文化现场,结合时代因素,客观辩证地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同时也能跨越时代,领略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他们精神世界的坚韧、美好、高洁、无私、勇敢,丰富心灵世界。
(指导老师:许瑜娜)
热爱书法与阅读,热衷探索新兴科技领域。关于文学创作,一直是我的理想与追求。执我笔写我心,愿以一腔热忱,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人生华章。希望在我的高中生涯,能用我的努力为自己的青春正名。
03
品书之精华,塑己之未来
高二(5)班 张好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识字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小时候我为阿拉丁的神灯而惊奇,为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而自豪,为女娲补天的奇妙而惊叹。上初中后,我知道了童话不是真的,世界上没有美人鱼,也知道了地球是经过46亿年才形成,期间有多少巧合以及多少偶然才使得地球上出现了生命。我不禁疑惑,为什么这些事实在我们小时候不告诉我们,而非要长大才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呢?
后来,我知道,《格林童话》告诉我这个世界上的美好,让我保持我与生俱来的纯真,让我相信世界是奇妙的,激发我探索世界的热情。然后,当我长大了,我陶醉于光怪路离的《西游》,斗智斗勇的《三国》,怀金悼玉的《红楼》,豪气冲天的《水浒》,我在中国古典书籍中畅游。后来《海底两万里》告诉我世界的奇妙以及科技的神奇。接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这个世界不是有愿望就会有圣诞老人来帮你实现,任何奇迹都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少年的眼里,除了四时风物,还应有山川星河,让我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再后来,在我为什么叫做家国情怀而疑惑时,《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什么叫做家,什么叫做国,什么叫做‘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以及为什么大人们总说“五星红旗,是用前辈们的鲜血染红的。”年轻的战士们用他们的鲜血构筑了祖国的现在,而祖国的将来在我们的身上。《中国近代史》让我拥有了最初的家国情怀。
成长是希望与失落并进的,我总是会遇到一些让我想放弃的事。少年的心是浮躁的,总是想一蹴而就,一遇到困难就仿佛天都塌了。后来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告诉我‘凡是我们遇到的一切东西,都会留下痕迹,一切东西都不知不觉的有助于我们的教养。’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在经历中成长并塑造我们自己,《阿甘正传》叮嘱我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块口味是什么’生活总是充满着偶然与意外,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成长中的我总是心浮气躁,总是想要干一番大事,总是觉得自己太没用而自责。但是约翰·威廉姆斯的《斯通纳》告诉我‘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完整的自我’当我们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时,我们就已经可以为自己而感到自豪了。威尔·罗吉斯曾说“我们不可能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鼓掌”接受自己的平凡,花儿总是需要绿叶的衬托。
在成长激流中的我总是被身边他人的话语冲的头晕目眩,我总是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所选的正确与否渔夫的奇迹人生,总是羡慕他人的家庭条件,直到《怦然心动》告诉我‘有人住高楼,有人在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它让我坚守自我,莫去在意一些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东西,把握当下。
是书造就了我,它让我在成长的同时怀念着儿时的纯真,让长大后的我保持着几份最初的美好,它让我知道了梦想需要奋斗,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的奉献,它还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偶然与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唯有坦然的面对与接受,以及我们要坚守自我而不能人云亦云,让自己的梦想泯没在预设的未来里。
让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点评:能浸润在书香世界长大的孩子,是有福之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她的精神成长史。字里行间,你能看到一个少年的好奇与疑惑,这皆是张好同学且读且思考的成果。这篇小文,既是一种分享,也是对自己阅读史的回望和梳理,希望她一如既往地保持好读书的优秀习惯。
(指导教师:许瑜娜)
喜欢阅读,音乐,摄影。关于高中,关于梦想,我认为既然已经选择了诗与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正如翟灏所说“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希望最后我们都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加油!
良禽择木而栖,人当如水而行
高二(5)班 张永健
04
屈大夫即使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被发行于江畔,仍不愿如渔夫所说的与世俗同流合污,至死都对楚国忠心耿耿,而贾谊却认为不论在哪都可辅佐君主何必留恋于楚国?愚以为屈大夫虽高风毫节令人敬佩,但贾谊之说却更符合吾心。
渔夫曾问屈原何不随遇而安,放任自流,却是太过消极。常言道人定胜天,倘若当年面对反动派的屠杀时,毛主席没有坚持自己“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策,党内还不知能保存多少革命力量,新中国能否建立亦是两难之说。从毛主席身上,我们能轻易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环境的巨大作用,这何尝不是对渔夫所言的有力驳斥?
吾虽敬佩屈大夫以身殉国之高风亮节,却不赞同其做法。古往今来,良臣择错主且不知变通者,下场惨凄之人不在少数。家喻户晓的岳飞,祖逖二位名将。一位用兵如臂使指,让金人闻风丧胆;一位步步为营,收复诸多失地。二者皆对其主肝脑涂地,可一片赤诚之心换来的下场如何呢?一位被设计伏杀于宫城之中,其随行的儿子和下属也身首异处,只落得个精忠报国的美名。一位年少便闻鸡起舞,誓死报国,却只能被软禁禁于京城之中,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二者让我肃然起敬,可倘若他们能通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理,以二位之才,如画江山,岂能归胡?
而良臣择主而侍,并通晓变通之理后,能否功成名就呢?譬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倘若韩信不自侍其才,二择其主,便无法被萧何发现。而倘若萧何,盲目信主,不知变通,便不会挽留韩信。更不会有刘邦赞叹而出的那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又如霍光,霍去病之弟,虽不是其兄那种天赋异禀的少将,却受汉武之托,三朝为相,为汉室江山竭忠尽智,是名相之典范,倘若他不遇汉武,而遇重八,恐怕早因权势滔天而死于非命了,
正因如此,作为青少年的我,在为复兴中华而努力之时,亦要辨清现实,远离小人,择良木而栖,才能让自己一展抱负之时,不至于落得出师未捷而身先死之境。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除此之外还要通晓变通之理,似大江之水东流入海,即使崎岖难行:亦能九曲十八弯,一往无前的向海而去。
点评:关于屈原、渔父、贾谊的观点,你对哪个感触更深?永健同学深入思考和对比了三者的区别,在对屈原高洁的人格操守敬佩之余,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客观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局限和不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观点明确,举例恰当,信手拈来,颇有纵横捭阖之风,体现了较好的批判性思维。(指导老师:许瑜娜)
我兴趣广泛,声乐、朗诵、生物、地理、历史、传媒等多方面都有所涉猎。让自己内蕴瀚海是我的理想,而新鲜的知识则是不同的江河。因此未来的生活中,学习之余我亦不会停止开拓我的小小湖泊,以便于更多江河汇入其中,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外如是也。
我手写我心,落笔见真情。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
“感悟他人,表达自我”的过程,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对话,
老师们引导学生
聆听生活中的自我,
感悟书本里的真知,
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笔尖滑落的文字
展现了七高学子
“积极、智慧、坚持”的一面,
也体现了我校
“师自然,求真知”的校训。
组稿:许瑜娜
素材:七高师生
图片:七高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