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崛起 修行点窍:为何修了好几十年,功夫却不见长劲?都怪你没有做到“真正的放松”!
小编 2023年1月17日 13:38:30 小说大全 154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修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玄门崛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自古以来,修炼的人不计其数,成道的人却为数甚少。其原因在于多数人抛不尽根深蒂固的世俗意识(人的本性),很多人修炼中出了功,便沾沾自喜,甚至引以为荣,并且有了这个层次又渴望那个层次。正是这种恋旧和喋喋不休的追求欲望在阻碍着他们的修炼进程,并消耗着他们的生命。无形中一种固执与执着的心理控制和支配着他们,使他们得不到真正的放松,真正的放松应该是心性的放松。
修炼强调放松,但多数人都只狭隘地理解为练功时身体的放松,真正修炼应该是全方位的,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是整个生活的修炼玄门崛起,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以轻松自然的心情应付每一个生活境遇,这一点很难,但必须去做。因为只有松,才能使身处于开放状态,能量才能进来。生活是没有固定格式的,我们应该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跳出有形的气功范畴。比如一般人练功有个固定时间,收完功后认为没啥练了,要从思想上打消这些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事事皆练功,时时皆功态”,慢慢的把自已脱离常规思维。
人的一生就象走一条路。
能量高遇难而不遇害。
傻练,指常人的修炼方式,常人因为不具备那种较强的思维,跳跃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只能靠练,借助于某种具体方法来进行刻苦锻炼,以达到入定,慢慢挖掘自身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即所谓的智慧。
灵修则是指那种先天禀赋极高,天生就具有广阔胸怀,气吞天地的气质和仁慈宽宏的心地的人。这种人的思想属于思索型、幻想型和灵悟型,他们善于分析每一个生活境遇,但不留恋于任何一个生活境遇。他们喜欢看清每一种世态,但不投入任何世态,只是看清本质,找到规律。他们的修炼是对世俗对人生的修炼,是全方位的修炼,他们常常是靠对问题的苦思冥想来入定,在灵感中应付世事,所以他们常获得圣人、至人的称谓。这种类型的人很少,他们在自身不断彻悟中,获得智慧,并且不断的用这些智慧来度化世人,这就是他们的修炼途径。
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气功师编出大量的功法来度化世人,一方面,他们中的一些人,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理,另一方面,世人因为不具备那种先天禀赋,所以需要一步步地随着功法提高而循序渐进,从而通过身体的质变来达到心理的变化。
人,一方面自已练,重要的还是给别人带,人生能有时空点上遇到这么几个点化你的人,为终生有幸。
我常常说到,一个善于解脱自已的人是幸福的,一个善于超越自已的人是伟大的。但大超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超越需要能量,而大的超越需要大智大勇(大能量)的气魄,所以大的超越对于常人而言,连想到的能量都没有。
想是一种力,一种能,敢想说明有这个能量,人世间干什么事情都是一能量,能量够了,总统你敢不敢当?
首先—点,常人的能量(能力)被生活环境和追求意识狭隘化了,他们整个的思想只是局限于衣、食、住、行方面,以此来获得精神,使人与生俱来的许多能力被压抑了。其次是人的本性强烈的追求欲望,嫉妒、贪婪等消耗了他们的大部分能量,因而生,老,病,死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在人的身上出现。先天能量有限,后天又不知怎么聚,能不病到衰老吗?
我们修为自已,便是要蓄积能量,跳出(超越)所有的宇宙规律,由小到大与生俱来的和后天人为的框框套套,逐层次地获得心理和生理的自由,要想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认识自已,信任自已,道家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的洞天福地,都在风光雄奇秀丽的名山之中。著名的道教宫观以坐落名山者居多,大多耸立在高山危岩之上,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在中国的许许多多名山中,都留下了道教文化的沉积。
一、道教的崇向山林
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中国的哲学、科学、风俗、民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它主要由长江文化孕育而成,创始人张道陵由吴入蜀,以楚文化的老庄道学为基础,吸取了燕齐文化的神仙思想,又揉合巴蜀文化的鬼道巫风,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宣扬以“道”为中心的学说。他从“道法自然”出发,标榜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在这个基础上重视修道养寿,是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老祖宗。
我国远古时代就产生了神灵崇拜,这是各民族都有过的原始思维的表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了独特的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和远古神话传说联系着,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神仙住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蓬莱三岛之中,个个风姿绰约,活得逍遥自在,吸甘露,食玉屑,服灵芝,住黄金宫阙,观奇花瑶草,畜珍禽异兽,特别是掌握着长生不老之药,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得。与神仙信仰相适应,方土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扬言能和神仙相通,能以符咒和灵丹妙药为人治病,还能帮助具备条件的人跨入仙界。一些皇帝为了能长生不老,就命方士到神山仙岛去求不死之药。当然,这样的愿望是无从实现的,方士因此而倒霉者不乏其人。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道教正式产生。从此以后,方士变成了道士,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道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思潮,而且也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逐渐起着多方面的影响。一些著名的道士,以道家之“道”为核心,将缥缈难求的神仙信仰加以发展,又吸取和改造了符水丹药等治病之术,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法术体系。道教比起过去的神仙信仰有显著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本人的自我修炼。也就是说,成仙之道是有的,但要自己去寻求。只要修炼到家了,就能有成仙之望。如果不能修成,责任自然在于自己。
道教在教义上与佛教最大的区别,也是与其它一切宗教的主要不同之处,就突出地表现在“贵生”上。佛教认为,人生在世罪孽深重,应当深深地忏悔和苦苦地修炼,以求得来世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教却追求现世之乐,以今世修道成仙为理想境界。养生的要旨,在于清静、无为。这就应该排除尘世俗务,正心诚意。而养生的许多方法,诸如炼丹、守一、行气、服食等,也必须排除俗务。因而修炼者大都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结草为庐,采果为食,透出一种仙气。我国的许多美好的自然环境,正是道士们修炼的最理想的地方,也就逐渐变为道教活动的场所,从而形成了一座座道教名山。
道教以修道成仙,羽化升天为理想。信徒们认为求仙有术,只要清心静修自有神仙指点。由于术数有别,一旦修炼成功,有的可成为天仙,有的可以成为地仙。天仙飞升天界,地仙的居处在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都在四海之中。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它们大多是名山胜景,都可以实指某地。道书中有唐道士司马承祯编集的《天地宫观图》,唐末杜光庭编撰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二书所载虽不尽相同,但都详叙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所在之处。按照道教的说法,洞天福地都有某仙人或真人领治,其间大多是仙真得道之所。这些名山胜景,大概都是唐代以前道教活动就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道士将这些地方编排在案,于是就有了那么些洞天福地。这些洞天福地遍布神州大地,使道教虚无而幽深的玄理具体化了,对道教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洞天福地看道教发展
道教的洞天福地,囊括了我国众多的名山,虽然其中有的衰落了,但是,大多数在道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沉积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
终南山离古都西安很近,在历史上是逸人羽士隐居之处。楼观台就在终南山的北麓,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道教宫观的“观”就是从这里沿用下来的,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楼观台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的故居,他在这里结草为楼,以为观星望气之所,所以名之为草楼观。老子由楚地西来秦国,尹喜就恳请他到草楼观,挽留他在这里著书以传后世。老子为说《道德经》,写下了这一传世的经典之作。如今,楼观台还有说经台和老子系牛处等,这些都成了道教教主的圣迹。
南北朝时期,楼观台建起了初具规模的道观。当时社会动荡,许多道士潜来终南山隐居修道,其中有一些是当时的高道,形成了以终南山为中心的道派。到了唐代,这里的道教进入了鼎盛阶段。唐初皇帝以老子为远祖,李渊父子兴兵时又得到过楼观台道士的资助,所以朝廷大力扶植楼观台的道教。高祖武德三年,皇帝李渊亲临楼观台拜谒老子,并赐地十多顷,敕令扩建宫观,特修建宗圣宫,意为“祖宗贤圣”之宫,从此以后赏赐不断。金元之际,王重阳在终南山下隐居修道,后对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革,创立了全真道。这个道派,迅速发展,特别在北方影响很大,成为与正一道并立的两大道派之一。楼观奉全真道龙门宗,并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老子开道教玄义,被尊为道教始祖,楼观为老子说经传道之地,道门公认道教始于楼观,所以不管是全真道派,还是正一道派,都称楼观为“终南祖庭”。
说经台,就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德经》的地方,为现今楼观台的中心,建于海拔560米的峰顶。这里南依秦岭,北瞰渭水,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得仙山之灵气。从这里南望,峻峰之上有一座八卦形的老子炼丹炉,东南有老子打铁淬火的仰天池,附近还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这里现存碑石七十多通,如唐欧阳询所书的《大唐宗圣观记》,宋米芾、苏轼等人的诗碑和诗词刻石,元赵子昂的隶书《上善池》刻石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李白、王维、岑参、温庭筠、苏轼、苏辙、萨都刺等的题诗,留下了历代著名诗人游览楼观台的体验。
江西龙虎山在道教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据道书中记载,第一代天师曾在这里修道炼丹。到了晋代,第四代天师张盛遵其父张鲁之嘱,携祖传印剑自汉中迁回“龙虎山祖师玄坛”。从此以后,历代子孙就都居住在此,继承祖训,世袭道统,传道布教,至今已传六十三代。这里是道教正一天师的祖庭,又称为第三十二福地,在道教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天师府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谈到道教名山,自然会想起茅山,它在十大洞天中列为第八洞天,茅山道士素来有名,活跃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此隐居修炼。他们擅长医道,精于药理,行医民间,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为了纪念他们,改句曲山之名为茅山。后来,道教在此兴起,就尊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茅山离南京很近,不少名士和高道来此隐修,使茅山逐渐成为道教的中心。到了南梁时,著名道士陶弘景来茅山隐居,对茅山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陶弘景是声望很高的大学者,有各种著述二百余卷,广及各门学科,又精通医药、铸造、炼丹等方技,还擅长于辞章。他深得梁武帝的敬重,送太子到茅山拜他为师,朝廷遇有疑难之事都要向他请教。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茅山也得到“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誉。
隋唐之时,茅山已发展成为道教第一大宗,不少著名道士都出自茅山上清派,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茅山道。他们除根据《黄庭经》等,习练爱精宝气诸道术外,又钻研《易》学和老庄之言,注重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使道教的教理教义渐臻完善。当时许多道教名山,大多直接或间接受茅山派的影响,如陶弘景的再传弟子潘师正居嵩山,潘师正的弟子司马承祯先后居衡山、桐柏山,杜光庭也是茅山派的传人,后又传道于青城山等道教名山。
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是道教的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他的名字和许多道教名山联系着,现存遗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一处为杭州葛岭抱朴道院,这两处现都已列入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广东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与西樵山为姐妹山,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说。东晋咸和年间,葛洪偕夫人鲍姑及子侄南下,来罗浮山结庐修炼。他先在朱明洞前建南庵,初名为都虚观,除修道炼丹外,还采药为人治病,并又著书讲学。跟他学习的信徒越来越多,就又增建了东、西、北三庵,后来还在白鹤峰建了白鹤观。后来,他在罗浮山羽化成道,享年八十一岁。葛洪一生著述多达七十多种,共六百五十多卷。他的主要著作《抱扑子》,确定了战国以来的神仙理论体系,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对道教的丹鼎派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撰写的《金匮药方》、《时后备急方》,则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
葛洪是罗浮山道教圣地的开创者,这里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为第七洞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高道,在都虚观原址建置葛洪祠,唐玄宗天宝年间扩建为葛仙祠,宋哲宗又赐“冲虚观”匾额。冲虚古观历史最悠久,环境也最清幽,山门有石刻楹联道是:“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走到大门前又可见刻着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它们确切地概括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蕴。古观中有很多葛洪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葛洪建造的炼丹灶。这一稀奇的炼丹炉,已成弥足珍贵的文物,站在它的面前可想见当年葛洪炼丹的情形,也是研究科学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离这里不远处有东坡亭,传说苏东坡很尊敬葛洪,在这里建有东坡山房,开辟了一个药圃,并以所种中草药为题,写下了《小圃五咏》。他在给儿子的一首诗中写道:“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己交前生。”
此外,诸如青城山、武当山、崂山等,也都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游览道教的洞天福地,可以了解到道教发展的一斑,知道在发展中形成有道教派别,感受到道教文化的一些内容和特色。
三、道教名山的宫观
宫观,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相对而言,称作“宫”或称作“观”的,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一些。
宫观是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最初的修道者,大多隐居深山老林结草为庐,张道陵曾在好多山中修炼,当时的道场都是非常简陋的草屋。晋代的道馆或称庐,或称治,或称靖,或称馆,一般还大多是茅屋,有的在山洞旁筑一简易的房屋。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始有道观之称。后魏太武帝为寇谦之建坛、宇,并供养道士一百多人,可见这种道馆已很可观。北魏时终南山已有楼观,北周时又有云台观、通道观、玄都观等,这时宫观建筑已具相当规模。南朝齐有兴世馆,梁有华阳上下馆、朱阳馆,也在逐渐向宫观推进。唐代,在道教史上进入了繁盛时期,明确地以“观”字代替了“馆”字,宫观建设有了迅速的增长,修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式宫观,并从山林向城镇发展。据《唐六典·祠都》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杜光庭在《历代崇道记》中说,唐代有宫观一千九百余所。宋代,宫观建设更加盛行,规模虽有大有小,但都趋向宫殿式,此后就大致定型。明清之际道教开始衰落,清修《图书集成·道观部》记载,全国各地古今道观有三百三十六座。历经多年战乱,不少已经毁坏。
为了了解和欣赏道教宫观,需要具有一定的道教知识;而如果细心地游览道教宫观,那么就又能增进对道教文化的认识。从名与实着眼,道教宫观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供奉道教至尊之神,并以之命名;一是主要供奉某一教派先师,并根据其特色命名;一是主要供奉道教史上著名人物和道教神话人物,并用这些人物命名。从这些不同的宫观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许多内容。
道教天神中最尊贵的首推“三清”,也就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出现,是对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改造而来。其他两位,灵宝天尊本于道教早期尊奉的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则本于道教教主老子的神话。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三清境,玉清圣境是元始天尊的居处,上清真境是灵宝天尊的居处,太清仙境是道德天尊的居处,也就是道教中最高境界的神仙洞府。在道教宫观中,以玉清、上清、太清命名的为数最多,这些宫观都以供奉三清神像为主,也是最典型的道教宫观。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道派,各自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元代,全真派崛起以后,形成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全真道重清修,强调养性,持戒较严;正一道重符咒,讲究醮仪,法事丰富。在这两大道派以下,又各有不少较小的道派。它们都有自己活动的中心,这些教派各自传道受戒,属于它们的宫观也都有自己的色彩。例如:茅山九霄万福宫,主要供奉开山祖师三茅真君,显示出茅山派的特色。
道教名山中的有些宫观,突出道教中的某一人物的神像,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武当山的太岳太和宫,正殿为朝圣殿,内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坐像。紫霄宫的正殿,主像也是真武的神像,武当山的独特之处于此可见一斑。特别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以他命名的如纯阳宫、纯阳观,更是许多道教圣地都可见到。
从道教宫观的建筑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庭、中庭、寮房。前庭以山门为主要建筑,道教视之为仙、俗之分的象征,跨入山门就标志着进了仙界。因为道教宫观始建于山林之中,所以一直都沿称之为山门,显示出道教起自山林隐修的本性。许多道教名山中宫观的山门,往往依山就势经过精心设计而建,是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仙境独特的气势和氛围。山门殿内供奉着门神,一般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此外,还有土地、孤魂爷的神像或牌位。前庭除山门外,还包括华表、幡杆、棂星门、钟鼓楼等附属建筑,有的是表示道教圣地的威严,有的用来悬挂和安置钟、鼓,作为道众作息的号令和道场的法器。寮房为道众的生活区,有的也建设得很别致,除各种生活设施外,还建有亭台楼阁,点缀着树木花卉,使整个环境显得很幽雅。宫观的主体是中庭,以灵官殿为先导,包括主殿、陪殿、厢房、经堂等。大部分宫观,进入山门后迎面而来的就是灵官殿,这里供奉的王灵官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在王灵官神像的左右,往往还配祀四元帅、青龙白虎、四值功曹等。灵官殿的后面就是主殿,主殿是宫观的核心所在,和宫观的名与实密切地联系着。
道教的天神很多,而且又很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是受古代天神信仰的传统影响,一是由于民间流传的各种派别的信仰不同。到了南北朝时期,在与佛教竞争的过程中,因受佛教影响和迫于佛教压力,南朝道士陶弘景和北朝道士寇谦之,都注意到了致力归纳与组织众神,才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神仙谱系。就主要供奉道教共同的至高天尊的宫观来说,主殿就是供奉三位天尊的三清殿。在中间就坐的,就是元始天尊,他的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胸前似有一团浑然一体之气,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右边的一位是灵宝天尊,他双手捧着“阴阳镜”,这镜半黑半白,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就是道教的图案,象征着刚从无极状态分化出来的“太极”状态。左边的一位是道德天尊,这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把长柄扇,扇面上画有“太极”图案,象征由太极分化出来的阴阳两仪。“三清”,正象征着天地化育的根本大道,他们在道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天尊,通常也称太上老君,实际上就是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他的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道教抬出这位学说高深德高望重的哲人为教主,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足以与佛教抗衡。
在道教的众神中,还有“四御”的地位也很高。所谓“四御”,也就是四位天帝。在“四御”之中,最受尊崇的是玉皇大帝。他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人们的福祸和生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在古代民间有广泛的影响。玉皇殿,也称凌霄宝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神像,头戴冕旒,身着朝袍,俨然是位皇帝。然而,以玉皇殿为主殿的宫观并不多。
在道教宫观中,除主殿之外,还有一些偏殿,这些殿堂各有神主。诸如:三官殿供奉三官,这就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顾名思义,因为三官能赐福、赦罪、解厄,和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人们都要对他们顶礼膜拜。圣母殿,总的来说都供奉圣母,但具体的是哪位圣母,每个宫观又会有不同,有的是斗姥,有的是王母,有的是九天玄女,有的是碧霞元君,有的是天妃妈祖,也有的就统称之为娘娘殿。这些神灵,给人的印象是慈祥的母性,关心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疾苦的需求,所以影响非常深远,特别使古代的妇女感到亲切。
道教名山中的宫观在建筑上也很有特色,或选址于顶峰之上,或修建在悬崖之旁,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表现出仙山琼阁的意境。
特 别 推 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