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五代节度使:自身难保的乱世枭雄
小编 2023年1月21日 08:30:29 小说大全 215
人多爱盛唐之辉煌气象,对残唐五代却少有瞩目。但在中国历史上,残唐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旧的贵族政治在血雨腥风中渐渐解题,取代贵族地位的是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小人物——节度使
节度使
何为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有名的官职。说它有名,不如说它是臭名昭著。大家一提到节度使,就会把它和安史之乱和之后的藩镇割据结合起来相唾弃,以至于节度使成了一个相当难听的历史名词。那么,节度使是如何嚣张跋扈呢,又是如何成为武将集团的傀儡呢,且听小末给大家一一道来
节度使的骄横是建立在其掌握军权的基础上
藩镇割据
说到节度使的状况,就不能不提到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藩镇割据虽然在全国是普遍现象,但是真正不听朝廷号令的藩镇也就是河朔三镇,其他的藩镇,像东南藩镇,边疆藩镇,中原藩镇大体上还是会听朝廷的号召的,为什么呢!因为朝廷还有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朝廷手上还有兵在,那些欲取代朝廷自立的藩镇就要好好掂量自己有多少斤两了。而且朝廷还设立更多藩镇来彼此牵制,抵消出现单一藩镇实力过强的情况。
忠于朝廷的藩镇还是比较多的
藩镇中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互相看不顺眼但又消灭不了彼此的现象。这些藩镇又经历建中兵乱、元和削藩、长庆销兵晚唐枭雄,中枢和地方多年博弈,终于达成了契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平衡,在国家内部大体上保证了百余年的和平期。
武人集团
藩镇问题在唐朝中期随着朝廷的打击以及自身的牵制而大大消停,但是节度使的问题可没有这么好解决。其实相对于当节度使,那些节度使更愿意进朝廷当个清闲宰相,因为唐朝后期至五代节度使实在是个烫手山芋。为什么会有藩镇现象,那是因为藩镇的成立与壮大符合大部分武人的利益,有了藩镇现象,武人在其辖地完全是土皇帝,不用受朝廷的法律管辖,何乐不为呢!绝大部分藩镇但求管理地方的权限父子相承,得到中枢认可,并无推翻朝廷或兼并其他藩镇、扩大版图之野心。其实藩镇割据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节度使如何如何,而是唐朝前期对藩镇缺乏必要的监督及管束,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中对其叛乱将领实行姑息养奸的政策,导致藩镇越来越多,像一个癌细胞在唐王朝身上迅速扩展。
安史之乱让本该在边境设立的藩镇在中原地区越来越多
藩镇多了,朝廷还不用过于担忧,但是不听话的藩镇多了,那可就要命了。要知道,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制约。像这样的藩镇多了,就会危及到朝廷自身的统治。人,都是有野心的,这些节度使在割据期间可没有闲着,大部分藩镇各节帅都募编勇悍强壮者以为亲兵,寄以心腹,视为爪牙,称为牙兵。节度使为了壮大自己,吞并其他藩镇,便扩大牙兵规模,使牙兵制度普遍发展。这些牙兵,既然是节度使私人的职业兵,就会受到节度使的优厚待遇,居于其他军士之上,有了节度使的厚爱,这些牙兵就会骄横难制。虽骁勇善战,但又恃宠而骄,桀骜难制,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为祸乱之源。藩镇割据的根源就在于以牙兵集团为首的武人集团,这些集团在藩镇割据期间逐渐异化成一股有着自己利益诉求的相对独立的武人集团。
牙兵的设立,使得武人集团规模迅速扩大
节度使也是武将,和这些牙兵都有着相同的利益诉求。但是,在自身的利益面前,就是兄弟,也会反目。何况这些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兵撸子呢。任何节度使如果威胁到牙兵利益,无论是削减赏赐军饷,还是长期率兵于藩镇之外作战,或是企图控制和削弱牙军,都会遭到牙军逐杀,之后一个能维护牙军利益的将校被推举为节度使。牙军废立节度使在安史之乱还在进行中的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就开始了。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部将李怀玉杀王玄志之子,推其亲戚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委曲求全,承认既成事实,以侯希逸为节度副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此事评论说:“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始息”。“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平卢牙军立侯希逸,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朝廷不加制止,其他藩镇的牙军乃有恃无恐,群起效尤。
就拿割据期间闹得最欢的河朔三镇来说,这三镇,历任节度使共计57人,由朝廷所委任的,不过4人。其余或世袭,或自立,或牙军拥立,朝廷根本就干涉不了藩镇内部事宜。牙军已经成为了藩镇的实际统治者。
河朔三镇是藩镇割据的榜样
据有关统计,763-874这百年间,涉及所有类型藩镇的171起动乱中,与唐中央冲突的有22起,占13%,兵变(99起)和将校作乱(37起)合占80%。藩镇动乱如此之频密,令唐朝国力不振,民不聊生,同时更表明唐廷控制藩镇的能力之弱,也同时说明了节度使对牙兵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节度使,已经成为夹在唐朝廷和牙兵集团的受气包。
对策
面对如此嚣张跋扈的牙兵,同为武人出生,对武力有着极大的迷恋性的节度使会善罢甘休吗!但是这些牙兵就像马蜂窝,捅不得。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各藩镇节度使也纷纷组建私人卫队,寄希望用这些新的卫队来对抗盘根错节的牙兵集团。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有养子千余人,用于防备淮西著名的牙军骡子军(淮西一带战马不足,骑兵乘骡)。唐宪宗时期的浙西节度使李錡,招募胡人异族和善于射箭之兵,组成“藩落”和“挽硬”(能拉硬弓,善射箭)亲兵。其他藩镇还有保护节度使后宅的亲兵,称为后楼军或后院军等。
节度使新设立的亲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牙兵的势力
这些私兵绝大部分是家奴、亡命徒或流散于中国的异族人,没有多少社会地位,节度使与私兵结为义父子关系,私兵一般只能无条件服从节度使。相对于“正规部队”牙兵,这些私兵对节度使具有更强的效忠性。公元807年,浙西节度使李錡被捕后,和他的儿子李师回押到京师,被判腰斩,他的“挽硬”和“藩落”私兵以自杀相报。可见,相对于节度使的近卫军牙军,节度使和私兵的关系更为牢固可靠。私兵,已经成为节度使一家老小性命的根本保证了。但是,私兵数量毕竟有限,能决定藩镇命运的还是牙兵为首的武人集团。
只要藩镇继续存在,以牙兵为首的武人集团就会继续骄纵下去
五代
唐王朝在历经了黄巢起义,再也没有能力控制住各个藩镇,这些藩镇也在这场起义中拼命地扩张军队,蚕食地盘。最终,腐朽的唐王朝终于经不起这些武人的折腾,终于在公元907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五代十国来临,给枭雄们施展才能的,比唐末更加乱的五代十国乱世也来临了。
五代
五代期间,由于朝廷缺乏威信,各藩镇也愈发骄横,什么都干得出来。而牙兵也迅速成为了节度使阵营中的一颗毒瘤,骄横程度甚于晚唐。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都有牙兵参与其事。“初庄宗之克梁也,以魏州牙兵之力,及其亡也,皇甫晖、张破败之乱亦由之。”真是兴也牙兵,亡也牙兵。至于牙兵废立节度使、州刺史则更是家常便饭,史不绝书。节度使或者皇帝虽然惧怕牙兵,但是为了自己扩张势力,抢地盘甚至夺取天下,依然会重用牙兵,毕竟牙兵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银枪军骄纵但勇悍无敌,是五代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在后唐取代后梁过程中屡立殊功。 918年的胡柳陂之战,李存勖亲率银枪军“杀入梁军阵中,斩击十余里”。战役当晚,银枪效节军正面突袭梁军,另一支骑兵从侧面攻击,梁军大败,死亡近3万人。
拥有强大的武力是在乱世生存的根本,所以节度使对牙兵的依赖性只增不减
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严重,皇位和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那就勾起了那些野心勃勃,对皇位有着觊觎之心的节度使的权利欲望。因为唐朝原有的军事级别体制已瓦解,作为“官健”的牙军和军阀的私兵亲兵差别不大,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些武人集团往往会合手干掉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节度使或者皇帝。各地节度使率亲卫部队叛变或者亲卫部队打倒节度使的情况层出不穷,成了五代时期司空见惯的时期。中原军阀牙兵的危害性也被辽太宗耶律德光看到了,他在公元947 年侵入中原称帝时下的第一道诏书中就说:“自今节度使、刺史,毋得置牙兵,市战马。而那些五代皇帝深知要坐稳皇位,必须削夺节度使私兵,拔掉这些老虎的牙。
五代牙军追随的军阀如果成为皇帝,往往会被收编为中央禁军。这些跟着节度使造反的牙兵虽然成为中央禁军,但是不改变其体系和制度,等于在皇帝身边埋了颗定时炸弹。所以那些通过牙兵成为皇帝的节度使就会积极的寻找彻底控制军权的方法。李存勖和节度使出身的石敬瑭称帝后,都将当年的帐前亲兵升格为中央禁军,前者作为皇帝更直接控制禁军。后周世宗柴荣整顿军政,禁军战斗力大大加强,但他并未能建立起彻底根除武将统领并且指挥禁军的体系和制度,使得后周武将仍然军权大握,并有夺取其政权的机会。周世宗死后,禁军统帅赵匡胤就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
中唐到五代两百年间,中央衰落、藩镇割据武将专权、军阀乱战。当我们看到这一面的同时也要知道,无论是节度使专权还是牙兵造反,他们都代表着武人的利益。全然不顾国家,民族安危而着想。不仅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建成,还使得生灵涂炭,百姓颠沛流离长达两百年之久。
改变
深知这些武人专权危害的赵匡胤为了保证新王朝的健康发展,通过软硬兼施、物质诱惑等方法夺取了节度使的兵权。制定了强干弱枝、崇文抑武、守内需外等基本国策,并建立起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割除了节度使私兵制这颗毒瘤,使唐末五代绵延不绝的政变得以消除。巩固了赵宋王朝的统治。
而从这一个角度扩展视野,宋王朝这么做虽然使得国家兵力孱弱,对民族战争中屡战屡败晚唐枭雄,边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去看,这些举措是对晚唐五代以来职业军人集团所作所为的矫枉过正,存在许多时代性和局限。这,不仅是武人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的悲哀。
参考资料:《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 沙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