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但过去了的欢乐其实都在丨征集活动
小编 2023年1月25日 14:00:02 小说大全 189
“关于对生活的热情,额头紧贴着窗,
看外面的雨淅淅沥沥,
而不是成年人咽不下去的眼泪。”
——费尔南多·佩索阿
@christophe.jacrot
生活中,你有这样细心观察雨落花败、季节变化的时刻吗?
作家文珍长于南方,她是来到北京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过节气的。可能因为“春天只有花怒放,不及秋意风情长”,南方温暖多雨,少有“悲秋”的诗意情结渗透到生活与艺术的情感联系之中,相比之下在北方,很容易能观察到凋零之美、时令蕴变。
不久前的立冬这天,凤凰网邀请文珍来到直播间,分享她在凤凰网读书二十四节气专栏“雾月初霜”的缘起,以及新书《风日有清欢》的细节和心得。
《风日有清欢》是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同时也回应了节气为什么对我们当下仍然重要,一个有仪式感的当代人如何过节气。她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以下为本次谈话的文字内容整理。
一、岁时记
凤凰网读书:2019年最初请你给我们写专栏,并没有明确说是要写节气对不对?
文珍:对,当时是一个听上去挺有趣的写作计划。每个月写3~4篇,比较随意和自由,但因为我自己有一个公众号,2016年开始写节气,那时就很注意关于节气很美的诗词,于是“雾月初霜”的二十四节气专栏就从这里开始写起了。
月满盈缺月过半,踩在节气的点上,每半个月检视一下自己这两周的所得,比如跟朋友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开了什么会,看了什么电影,读了什么书,积累到的和节气相关的诗词......其实古往今来,不光是我们中国的古人,外国的古人,也非常在意时令的更迭。好像一说到季节的变化,都会有一点点忧愁,但想到过去的快乐时光,又会觉得有一种满足。在这种悲喜之间,有很多动人的东西,所以就忍不住搜罗了很多这样的诗词,放在文章里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展开全文
@hxcmeerkat
凤凰网读书:发第一篇的时候是立秋,“风烟做出秋模样,人间万事成惆怅”,这个标题好多人表示特别喜欢。
文珍:它其实来自一首词,秦观的《渔家傲》(七夕立秋):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但你看,其实都不是直接接连的两句。这个在古代叫集句。立冬的标题是“花柳春风入戏场,风月已供无尽藏”,它上半句来自《五灯会元》(佛教禅宗史书),是宋代一个叫释如净的大和尚写的,我则用节气意思给他对了下半句,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这本书里看似对仗的24节气标题,很多也都是集句,甚至都不来自于同一首词、一首诗,或者直接就是我自己写的。
凤凰网读书:其实文珍是我们文化直播间的首期嘉宾。距离上一次你来我们直播间,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如果请你回忆过去一年里,最深刻的场景,一个时刻,一件事情是什么?
文珍:我记得写完节气专栏,是2021年的大暑。之后没有写节气了,好像有一些记忆就会被错失掉。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写小暑的那一天,算起来已经是一年多以前了。那一次是正好去伊犁出差,活动结束当晚,猛地想起来明天就是小暑,还没有交专栏。当时跟我一起参加活动的湖北女作家说想去赛里木湖玩,非常希望我陪她一起去,但我拒绝了她,说要写节气——有点像是学生时代写论文,到截稿期遇到什么都说我要写论文。
于是她很失望地回去了,我自己在房间写到两三点钟,实在困到不行,就睡了,到六点多钟又起来开始写,写到八点多,我去敲她的门,说走吧,我们去赛里木湖。因为那也是她即将离开伊犁的最后一天,我知道她没来过新疆,而我还算熟悉,担心她一个人跑来跑去不安全。
赛里木湖。 摄影:文珍
但其实那天我就睡了两个小时,所以去的路上一直打磕睡。车一停就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开始写,改前一天晚上写好的东西。那时正逢小暑,即使北疆也非常热,赛里木湖湖畔温度高达40度,刚好我们租的车空调还坏了,车一停下来,司机和那个女生都下去了,我就一个人在里面写,怕中暑只能开着车门,偶尔抬头看骑着高头大马的哈萨克族骑手从车旁边走过去,也在好奇地看车窗里工作的我。不远处就是赛里木湖。这个湖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奇妙的所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物理学现象,空气被高温炙烤的时候,它会变形,湖水在波动,我也开始犯困。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完成了小暑,也在那种条件下,彻底理解到小暑的物候。
理解了为什么古人在暑天都闭门静处,怕疰夏只能“静心”,心静自然凉。为什么《红楼梦》里重要的情节大多不会出现在夏天,因为大家都尽量不动。
新疆油菜花田。摄影:文珍
二、《红楼梦》《金瓶梅》
都是属于冬天的书
凤凰网读书:那要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印象深刻的《红楼梦》里比较美的场景?
文珍:首先是霜降,秋冬之交吃螃蟹,大观园里结社咏菊花。还有第五十回《芦雪痷争联即景诗》,里面就有最著名的宝琴立雪,再往后快到除夕了,就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那也是一个雪天。《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则是在秋天,宝玉在秋雨之夜去看望黛玉,临走时,黛玉把一个玻璃绣球灯拿给他,说:“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虽然是冷雨夜,我们也能感觉到那种小儿女情态的温馨。
对于暑天的描写就不太多,我能记得的就是热天宝玉午睡,醒来偷看到宝钗坐在床边给他补衣服,露出一双雪白的臂膀,心生羡慕之情;再有就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大概也是在初秋或夏末。夏天衣服穿得少,相对比较肉感,而冬天则可以写得非常洁净,分外显出精神,正如薛宝钗的“山中高士晶莹雪”,还有宝玉向妙玉乞红梅,这些场景都特别好看。春寒料峭时则可以写室内香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贾宝玉的生日,宝钗摇得牡丹签,上面写“任是无情也动人”。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你说曹雪芹不喜欢薛宝钗这个角色吧,但是他给宝钗的句子都特别好。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本冷天的书,包括《金瓶梅》也是,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作者都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冷天的日子格外长。
《红楼梦》剧照 大观园诗会
三、天气是无论贵贱,它都会降落在人身上
凤凰网读书:你刚刚提到,不仅是中国的古人,特别注意对于节气、时间变化的感知,国外的诗人也是一样,比如你写“雨水”这个节气的时候,就引用了亨利·沃兹沃斯那句著名的诗,“有些雨必将落下”。
文珍:对。这是一句很常见,另外我发现一到秋天,里尔克的《秋日》就会被频繁提及:”主呵,是时候了……“众人一起来缅怀夏日的盛大。
很多俄国作家,像普里什文,屠格涅夫,还有普宁,都非常擅长写物候的变化,很擅长风景描写。有可能是在北地这种壮阔的景色中,人常常是很渺小的一个存在,他们很自然地就会把大自然看成拟人化的角色,人在天地之间,像是看造物主的表演。
@edadida1
凤凰网读书:你说到这个,我就想到我特别喜欢契科夫的《草原》,就像你说的那种,整篇小说就把草原当做一个主体,一直在写它。
文珍:对,草原是有自己的情感的。我也很推荐一本俄罗斯散文选,《白天的星星》,非常美,里面有普里什文,还有普宁,可惜好像绝版了。《风日》这本书其实也并非只关乎中国古代的诗词和诗人,也经常会提到我喜欢的一些电影,看过的外国小说,散文,也包括一些戏曲。我记得大寒这一天就写到了京剧《锁麟囊》,但它其实不是一个古戏,而是一个民国戏。
凤凰网读书:可以给我们讲讲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珍: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富家小姐薛湘灵,在出嫁途中突遇风雨,赶至路旁春秋亭避雨,在此偶遇了另一个待嫁的新娘赵守贞——听上去有点像席绢的《上错花轿嫁对郎》的设定,但远没有那么欢脱。湘灵听到赵守贞在轿中哭泣,询问之下得知,赵家非常贫寒,母亲早亡,全靠父亲抚养成人,如今远嫁,家中只留老父一人,风雨之际,想起老父孤贫无人奉养,因而忍不住大放悲声。湘灵一听很同情,便把自己的嫁妆——一个装满珠宝的锁麟囊(寓意“锁住儿”,祈愿女儿早生贵子,母子平安)赠予守贞。最妙的,是这出戏的前面反复强调了薛湘灵为了锁麟囊上面一个图案,会反复让老管家去市集调换,又不断喊他”转来“交代未尽事宜,可见她是非常看重这份妆奁的,如此欲扬而先抑,方能够显出之后陌路解囊的慷慨。后来薛湘灵家中不幸遭遇水灾落难,辗转流落到富户卢家当保姆,赫然发现卢家主母正是当年的贫女赵守贞。守贞婚后将锁麟囊中的珠宝作本,发家后时刻感念赠囊之人,但又不知恩人姓名,于是在后园特筑小楼,将锁麟囊悬挂其中,表示永不忘德——好玩的是,赵守贞一开始没认出薛湘灵,也会在交代薛妈带孩子去后花园时再三让她“转来”,反复交代,和前文薛湘灵当女儿时做派如出一辙。两人最终相认后,湘灵当然被守贞奉为上宾,两人结为姐妹,皆大欢喜,大团圆。
为什么在大寒写这个呢?因为大寒确实有一个风俗,叫做赶婚。腊月底,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汇报一年工作,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大寒之后婚娶不用挑日子,因为天天都是吉日,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岁晏乡村嫁娶忙”。这个嫁娶忙,就让我想到《锁麟囊》。
《锁麟囊》
除了赶婚,大寒还有一个习俗叫“做牙”,大家可能更熟悉的一个说法是“尾牙”,或许还以为来源于日本,但其实”做牙“是中国古代的习俗,一个头牙一个尾牙,头牙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尾牙就是腊月十六。生意人很喜欢做尾牙,就是指在尾牙这一天,大家要热热闹闹聚会,总结一年的得失。
凤凰网读书:我以前公司的年会就叫尾牙,老板是台湾人。
文珍:对,现在北方兴得少,主要在南方。大寒还会趁圩,也就是赶集,还有前面提到的赶婚。我在这个节气分享《锁麟囊》这样的戏,也是觉得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这是特别能够反映出中国式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的一个故事。
当薛湘灵唱到“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差不多,联系到天气,是无论贫富贵贱,好天气坏天气都会平等地降落在人身上的,新嫁娘也许会对彼此特别有感同身受之感,她们都需要面对未知的命运,有一种共同体的感觉,这个故事也有“girl helps girl"的现代意味。
《上错花轿嫁对郎》
四、白露是一个与美人有关的节气
凤凰网读书:有一个网友留言说,想让你讲讲白露,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觉得,白露这个名字很好听。
文珍:白露,看到这个名字就会觉得微寒,但又不是像“冻露”“寒露”,是冬天已经到了的感觉。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从这天开始,天气慢慢转凉了。
白露的露是白色的,因为昼夜温差变大,水汽凝结在草木上就会有点发白,像白头翁一样(又名奈何草)。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金木水火土,它是属金的一个节气。
白露。来源:故宫博物馆
我很喜欢一句诗,也是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们一般说秋天的风是金风,金风玉露里面的玉露,就是白露。
写这个节气的开头就说,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与美人有关的节气,那么就是白露了。这篇题目叫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来自曹丕《燕歌行》中的第一句和第四句。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人物,在众多现代影视作品里,他都被塑造成一个嫉妒成性、残忍好杀、刻薄寡恩的角色,比如嫉妒弟弟曹植,逼他七步成诗。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的《燕歌行》被称作中国诗歌史中的“七言之始”,从他开始七言诗慢慢成熟,从七言,到七律, 再到绝句,慢慢往前走下去。他还有一部很伟大的批评著作,叫《典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惜后世只留下了《典论 ·论文》一篇,也已经写得非常漂亮,名扬后世的”建安七子“就是从这篇里来的。
曹丕
即便不知道这些,光看这首《燕歌行》,读者也会觉得,他是一个有灵魂,有学识,有情感的人。这让我有一个感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里确然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不管曹丕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记录下几千年前如此动人的秋天,打败时间流传千古,让今天的我们也可以想象”星汉西流夜未央“的壮阔,本身就是很美的事情。
五、一个有仪式感的当代人如何过节气?
凤凰网读书:有网友问你,最喜欢的节气是什么?
文珍:我最喜欢的节气冬至算一个,古时说“冬至大于年”,过年大家可能都在家里包饺子、吃团圆饭,但冬至那一天,大家都互相拜会朋友,整个城的人都忙乱起来了。正如我很喜欢的一句诗, “名纸相传尽贺冬”。
凤凰网读书:所以冬至在以前是一个大家互相走动的节气?
文珍:对,而且古人走动,先要“名纸相传”,有点像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今天要到你府上来做客,我要先写一封信告知,或者苦等对方的邀请。名纸就是印有自己名字的纸,相当于名片,放在一个匣子里——叫“拜匣”,相当于名片盒子,递给想拜访的人,问,我今天可不可以来看你?所以我觉得冬至是特别有烟火气,可以看到人世情谊的一个节日。
雨水我也蛮喜欢的,还有惊蛰。电影《东邪西毒》有一句旁白:“初六日,惊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黄药师。”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惊蛰,是不是少了很多意味。
《东邪西毒》
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名字都很好听,人听到就不自觉跟文化的脉络连接起来,意识到我们中国人是有来处的,风俗文化是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就像北京下了雪,马上就变成北平一样。
凤凰网读书:这就是你觉得时令感对当代人很重要的地方吗?
文珍:一来是跟古往今来的人会产生奇妙的连接感,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习俗其实还是活着的。全国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有的地方保留了这一部分,有的地方保留了另一部分,或者以各种形式的变体在民间留存着,细究都可以找到其中的渊源,更重要的是,人其实是很需要仪式感的,喜欢过节的,比如今天立冬,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理由坐在这里,小口喝冬天酿的桂花酒,过冬天。
此外我发现,现在对节气最敏感的,就是各种微信公众号,在这一天都会发跟节气有关的文章,古代的诗词啦,近现代大家的文章啦,包括梁实秋、老舍,他们都和古人一样,写过关于节气的文章。古老习俗焕发新的生机,公众号传播的力量着实功不可没。
凤凰网读书:对,大家要想选题嘛。
文珍:这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这些习俗会在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一定差异。前阵子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北京街边很多人在烧纸,原来北京很多人现在还会过寒衣节,我对寒衣的认识以前只来自一首元人小令《凭栏人》——“不寄君衣君又寒,欲寄君衣君不还。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没想到这还真的是个节。
我想北方地区比较重视这个习俗,因为天冷,感觉给逝者添寒衣确实必要。相比之下北方就不太过端午,但广大的南方地区会特别重视,会赛龙舟,因为河流比较丰富。而二十四节气基本上还是一个以黄河流域以北四季物候为依据书写的节令书,在北方长期生活的南方人比如我,会很明显地感受得到。
纪录片《风味人间》
六、值得被诗化的记忆
是稀少而珍贵的
凤凰网读书:回到你的新书,为什么这本书叫《风日有清欢》?
文珍:这个题目出自我喜欢的两句诗,“风日有情无处著”,和“人生有味是清欢”。前一句来自王安石的《出郊》,后一句出自苏东坡的《浣溪沙》,还是我喜欢的”集句“。“欢”在乐府诗歌中指“欢郎”,通常是女子对情郎的称谓,原本是个艳词,但是加一个“清”字,就像清供一样,冲淡了冶艳的程度,转而变成了真正的欢乐。“风日有清欢”,也就变成一个人对生命,对生活,对每时每刻的珍重。而”风日“,则藏了”日日是好日“的深意,如果是”风月“的话,又艳情了。
作者: 文珍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
出版年: 2022-11
凤凰网读书:这次我也重看了这本书,跟之前在word上看,在公众号看,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在“夏至”篇,你写到和一个叫漙漙的小姑娘通信,这段故事让我觉得好温暖。
文珍:这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因为里面不全是我写的文章,还包括了一封来信,一封去信。大约是在2019年夏至前夕,我收到了一个同事女儿给我写的信,她在我初进出版社时,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我将离职的前一年,小姑娘12岁了,已经是一个看过很多很多书的学霸。她读了我上一本散文集《三四越界》,对其中一篇写梦的文章很有感触,于是特别郑重其事地给我写了信。
这封信很有意思,完全是繁体字写的。想来也不奇怪,她的爸爸、我的前同事就是古典文学编辑室的资深编辑,学养深厚,有其父必有其女。他那段时间每次见到我,都会通报说,漙漙已经给你写了五页了……已经写了十页了……已经写了十八页,快写好了!我也因为这不断的进程,对这个小姑娘越来越有兴趣。她以前从没有跟我说过话。
后来信终于来了,她一上来就跟我讨论书里具体的细节,问我为什么说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快地把昨夜的梦抛开。写信的也不是那种小姑娘常用的花里胡哨的信纸,而是作文格纸,写了十几页,字数大概两千多。我一开始的回信是电脑打出来的,一不留神写多了,六七千字,写完又有点担心,就问她爸打字可以吗?她的爸爸果然说不行,人家手写的信,你也要手写回,于是我只好把六七千字规规矩矩抄了一遍给她。
《情书》
后来,我们也有断断续续地用微信保持联系,她会特别较真地和我讨论北京的丁香是白丁香还是暴马丁香多这类问题,也会等候我的每一篇节气文章,有时候会专门发信息提醒我看月亮,过节。而且她不光过中国节,也会过外国节,比如万圣节她也会和小区里的其他小孩子去挨门挨户要糖果。她也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孩子。
我想这种源自对节日共同的仪式感的情谊值得被记住。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美好的瞬间,但人的记忆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一不留神就会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涯篡改,模糊和混淆,最终一片混沌。所以我其实很建议每个人都写日记、周记,或者像我写节气一样,“半月谈“,记录逝去的沄沄光阴。尤其是喜欢写东西的朋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写出鸿篇巨著,能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诚恳地对待生活,反复检视视身边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也一定可以从中打捞出很珍贵的东西。——就算实在懒得动笔,至少也可以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珍重光阴,好好过每个节气。
节气征集:时间的诗意
一转眼,2022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
“时间”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好像就只是时钟不断转动的数字,一页页撕下的日历。而古人对于光阴流逝的感受,却细腻而体察入微。春夏秋冬,都有节气作为刻度。
小雪之后,“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文珍的《风日有清欢》里,这天有名字很美的小雪酒,可以等友夜访,再用红泥小火炉温来同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大雪节气则可以一边等梅花开,一边读木心,”我是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在日复一日地奔波之间,你是否也感受过 时间的诗意 ,收集起刻有季节纹路的时光碎片,或曾在某个节气,遇到有趣的事,认识了有意思的人,拍到了十分难忘的照片?欢迎投稿给我们。
风日有清欢的意思或许正在于此。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不可替代的日常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