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兵王”:他一人坚守两个阵地,打退敌军五个营
小编 2023年1月25日 23:16:03 小说大全 168
在共和国辉煌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他们无一不是舍生忘死,勇猛无畏的英雄,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脱颖而出,闪耀在战争史的长河之中。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他曾一个人坚守两个阵地一天一夜,击退敌人四十多次,他就是被誉为志愿军“单兵战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上甘岭战役中歼敌数百人的胡修道。
这样的战绩哪怕放在小说中都会有人说荒谬,但确实是真实发生的。接下来就让笔者带大家看看胡修道是如何做到的吧。
一、川蜀从不负国
胡修道,四川人,1931年出生在金堂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在他降生到这个世界前一个月,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东三省全境。此时的四川,还处在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下,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
随着卢沟桥一声枪响,全面抗战由此开始,此时的胡修道刚刚六岁。可以说,胡修道的儿童和青年时代就是伴随着隆隆炮火渡过的。
战争岁月里,川军堪称举全省之力,先后有六个集团军出川抗日,人数几乎占到全国抗日武装的五分之一,是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以外的第一大力量。尽管贫弱的川军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一腔的爱国热情,参与几乎所有的大型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展开全文
年幼的胡修道同样深受这支铁血之师的影响——四川人火辣勇猛,保家卫国的情怀给他打上深深的烙印,目睹国民党组织涣散、为恶乡里与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鲜明对比后,更使得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建国后不久,十九岁的胡修道终于如愿以偿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此时,年轻的他还难以想象的是,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他将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为中国军人的荣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借口维护地区局势,任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总司令,前后纠集十五个国家的力量,号称“联合国军”,扶持韩国李承晚政权,仁川登陆,入侵朝鲜。
美军马不停蹄挥师北上,不顾中国政府此前多次的警告,穿越三八线,进攻箭头直指鸭绿江,甚至轰炸机都数次越过中朝边界,轰炸丹东。朝鲜人民军难以抵抗,向中国发出求援电。
朝鲜过来就是是中国的北大门,是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对外最为重要的缓冲区。美国大军压境,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不能任敌人宰割,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高层排除万难,讨论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从1950年的10月到1951年的4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先后对联合国军展开五次大规模战役,歼敌二十余万,给予不可一世的美军当头棒喝,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打的美国总司令麦克阿瑟气急败坏叫嚣称要使用核武器,随后被美国政府撤职。
经过半年多的战斗,美军已经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绝非过去那个人尽可欺的落后国家,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中国永远不会屈服于蛮力。于是他们转而寻求“光荣的停战”,中朝同样看到美军凭借其装备优势难以被我短时间取胜,双方开始谈判,战争也转入第二阶段。
入朝后一段时间里,由于中美双方进入战略僵持,第12军和胡修道并没有参与到大规模战役中。直到一年多以后,由于美方一直以各种借口中断、阻碍停战谈判的进行。
我方敏锐分析出美军是在“假谈判,真备战”,借谈判之名修整军备,随时准备发起新一轮攻势。因此,彭德怀总司令果断命令,组织“秋季攻势”,中朝军队在全线按部署展开战役规模的反击,多点开花,粉碎敌人的阴谋。
10月8日,美军发动“金化攻势”,企图转防御为进攻态势。金化东北方向的高地上甘岭成为美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志愿军同样深知上甘岭的重要性,不顾一切也要坚守下来,一场碰撞不可避免的到来。
三、血战上甘岭
美军方面,负责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官是范弗里特将军。他因震惊世界的所谓“范弗里特弹药量”而闻名,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期间,他在接手军队后下令:一旦开战,军队可以无视司令部的规定弹药量,尽情的倾泻火力。而这其中以第二师为甚,九天内打光了36万发炮弹,是美陆军规定量的五倍之多,甚至连二战的最高纪录——硫磺岛之战中创下的三天九万发还要多。
攻击上甘岭的时候,这位将军同样“一掷千金”——范弗里特指挥美军投入六万人,大炮三百余门,坦克170俩,飞机3000架次,志愿军所在的山头被削低两米,挖的坑道也短了三米。
胡修道所在的阵地是上甘岭我军两个阵地中的一个,597.9高地。韩国负责进攻的是丁一权的韩二师,这位曾任韩参谋总长的指挥官因指挥不力而被美军撤职成为师长,此时的他正铁了心要在上甘岭一雪前耻。
他把进攻597.9高地的兵力从一个营增加到一个团,人数增长十倍。在美军疯狂的火力倾泻和韩军不计后果的轮番冲锋下,597.9高地成为最震撼人心的战争前线。
此时的胡修道年仅20岁,还是一名十分稚嫩的“新兵蛋子”,刚参战就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惨烈程度都数一数二的上甘岭,不知道是否该说他幸运。
我军将597.9高地按地形共分成12个小阵地,胡修道与他的班长李锋以及另一名小战士滕土生就驻守在最高的主峰——3号阵地上。
由于地势险要,敌人的装甲车爬不上来,因此只能靠步兵向上攀登进攻。第一轮震耳欲聋的炮火倾泻后,敌人开始冲锋。胡修道第一次上战场,看着黑压压的敌军和铺天盖地的呼喊声时,他还是心中一紧。
经验老道的班长沉着的等待,直到敌人几乎贴到阵地上时,他才一声令下,防守阵地的三人便拼命的向下投掷手榴弹、爆破筒等投掷物。三号阵地几日来被美军轰炸过无数次,工事都被炸的一干二净,阵地上早已经无险可守。
年轻的胡修道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耳边就是呼啸的子弹和手雷。他看也不敢看外面一点,只是不停向外扔着。直到班长走过来抓住他的手,迷迷糊糊的胡修道还以为是自己被俘虏了!待他睁眼朝下一看,才发现阵地外面已经趴满敌人的尸体。
胡修道来不及享受胜利的喜悦,敌人就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第二次冲锋。逐渐适应战场的胡修道和班长配合默契,采用绝妙的战术,两人向敌人大部队的前后左右各丢炸弹,等到将敌人驱赶在一起之后,再朝着中间射击。
这种形似“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敌人阵脚大乱,军心不稳,很快溃退下去。胡修道几人又化解敌人一次凌厉的进攻。
当韩军两个排的兵力再一次冲上来,三个人都蜷缩在石头的缝隙中静静等待时机。这次,已经成长为一名“老兵”的胡修道胆大心细,三人娴熟合作,滕土生负责运送炸药,他和班长“掐头去尾”,连续战斗数小时,打退敌人向3号阵地10余次的进攻。
眼看3号阵地久攻不下,美军按捺不住,加紧全线的攻势,3号阵地旁边9号、10号阵地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等到班长遵守命令支援其他阵地后,3号阵地上就只剩下胡修道二人。战场逐渐安静下来,他们连忙抓紧激战的片刻间隙准备弹药,将手榴弹一排排揭开盖子摆放在触手可及的身边,随时准备下一轮的战斗。
阵地上上一轮轰炸产生的碎屑刚刚散开,敌人就又集结起下一波攻势,爆炸的气浪席卷着泥土和石块扑面而来,坦克炮打在二人隐蔽的石头上,震的胡修道几乎支撑不住。
然而二人没有时间用来休息,用上几乎一切能用的武器,冲锋枪,手榴弹,炸药包,胡修道和滕土生又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
就在这时,胡修道望向10号阵地,放眼看去都是密密麻麻的敌军,而阵地中全是志愿军将士的遗体,驻守10号阵地的战友全部牺牲了!阵地危在旦夕,如果10号阵地保不住,那么3号阵地甚至整个597.9高地都将面临失守的危险。他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匍匐前进,几乎是一点一点地向10号阵地挪动。
可就在即将抵达的前一秒,美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在胡修道身边爆炸,滕土生被破片击中,受了重伤,难以继续战斗。胡修道只得独自前往。
敌人不会因为你的弱点而报以同情。坦克加足马力向上爬,成群结队的敌军趁着几百门火炮的轰击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不断地往上涌。胡修道依靠所剩不多的弹药,独自一个人坚持战斗——他在3号、10号高地之间穿梭,凭借掩体、坑道,一刻不停的向下方扔着手雷,打击冲锋的敌人,弹药没了就缴获敌军尸体上的枪,竟然硬生生打退敌人的十几次进攻。
战斗从凌晨开始,到现在,胡修道已经不眠不休战斗了近一整天时间,黄昏时分,伴随着歇斯底里的叫声,美军孤注一掷地发起最后的冲击。胡修道体力逐渐不支,弹药也即将用尽,但他仍然咬牙坚守着阵地,他投掷手雷的右臂几乎整个肿起来,浑身上下也没有一处衣服能看出原来的样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后援部队终于赶到,炮兵一齐开火,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喷吐着火舌,精准的落在阵地前,敌人哭叫着败退。
四、战神不落
胡修道成功地守卫了3号阵地,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就击退了敌军四十余次进攻,歼敌280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单兵作战的奇迹。更加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的水壶上满是弹痕,衣服上也被子弹和破片划得破破烂烂,但胡修道本人却没有受什么重伤。当支援部队找到胡修道时,这个小伙子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靠在那块与他并肩作战的大石头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等到他回到后方休整时,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
关于歼敌数字的记载,美军方面最多的是二战中瓜岛战役的巴斯隆。据称,他曾经一人一挺机枪造成了日军2000人的伤亡。但也有人质疑这是其整个连队的歼敌纪录,无论如何,装备精良,战术先进,被誉为“世界第一”的美国陆军不是日军可以比的,而我们志愿军的装备更与当年美国云泥之别。
就在这样的重重困难下,胡修道打出中国军人的独有的风采,就像著名战地记者杨朔所说的那样,美军之所以攻不动朝鲜,更攻不动中国,就是因为我们每条战线上都有一个“胡修道”,这正是伟大志愿军精神的绝佳体现。
抗美援朝期间,朝鲜曾为中国志愿军方面颁发过12枚一级国旗勋章,除了彭德怀总司令以外,剩下的11枚都颁发给了前线的士兵。这份名单里,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名字:黄继光、邱少云、……而胡修道,也是其中光荣的一份子。
除了胡修道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志愿军将士牺牲在那片离家乡万里的国度,他们也许有名字,也许连名字都没能留存下来,但正是他们忘我的奉献,才换来中国今日的面貌。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