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杨维永和他的乡土小说
小编 2023年2月2日 00:48:02 小说大全 164
逐梦——杨维永和他的乡土小说
文字:宁富海 摄影:陈俊义
天下店,数赊店。
在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伏牛山边缘,潘、赵二河襟飘带舞,环绕赊店大码头,最终汇入浩荡汉江,为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灵性,厚重的积淀,也孕育了杨维永和他的乡土小说,从而成为南阳作家群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杨维永是社旗县最早的一名中国作协会员,截至目前,该县共有两位。从2005年11月7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杨维永的乡土小说创作喷薄而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为中原文艺争光添彩。
曲折求学路
2022年7月1日,我慕名访谈了杨维永,并参观了他的乡土小说赊店书屋。他拉住你,和你聊两句,那种开放热情,活力四射,让你搞不懂他哪来那么多激情,哪来那么多精气神。他会很虔诚地翻开自己的文学作品,像对待婴儿一样小心翼翼,或者背诵或者朗读几句。
三间老旧的西屋瓦房内,看上去有些寒酸,但步入其间,一架架作品井然有序,按日期标清摆放,见证了作家的艰辛历程。1959年,杨维永出生于南阳县赊旗镇近郊(今属社旗县潘河街道办事处双庄社区韦庄)的一个穷苦家庭,1975年到1985年,生活窘迫至极。他的朋友花长安曾戏言:“维永同志走的人生路,是常人望而却步,不敢问津的路。”
他的文学之路实际上是从1979年7月以后,多次参加高考失利开始的。高考失败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望而却步。他从函授部学习开始,7年奋战,到1986年9月顺利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函授部),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2012年3月又获得郑州大学中文系网络本科毕业证书,他一直奔赴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在考试的“长征”路上,他自学钻研对文学创作极为重要的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89年8月10日,南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向社旗县人劳局发出推荐函,尊重知识的风气使杨维永成为社旗县自学成才的典型,并在那个年代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1992年11月13日,预备党员转正。在从事文秘、史志工作的间隙,笔端成为他的利器,乡土是他不变的主题,小说让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展开全文
杨维永说,太熟悉农村的人情世故了,自己在眼下尤为关切农村的大龄青年打光棍这一现象,并尝试去写作和警醒世人。盘点他的乡土小说,其实从文化意义上有诸多突破。他首先是农村自学成才励志榜样,对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和青年成长有启发;乡土小说贴近三农,有助于破解当前一些地区在乡村振兴中,文化基因成色不足现象;乡村振兴中县域经济和文商旅如何破局,是新的命题,县域的核心是城镇,并不是城,这会成为未来的基本走向,乡土文学要服务县域文化,而不是在纯文学的小圈子中孤芳自赏。
乡土家国情
杨维永从1987年在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文艺百家报》发表小说处女作《过磅》开始,至今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伯乐》《莽原》《飞天》《草原》《关东周末》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作品,作品多次获得文学报刊和河南省及南阳市优秀文艺成果奖,并获得过《小说月报》优秀读者奖多次,编撰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社旗卷》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编撰的《社旗县志》获河南省史志成果三等奖。1998年11月,他应邀到北京参加《人民文学》第5期创作培训班,200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夫唱妇随》先后在北京《伯乐》《人民文学》《草原》上发表,算是短篇小说创作入了门。
尤其让人称道的是,杨维永作为南阳作家群乔典运乡土小说的忠实追随者和继承者,在长期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他所发表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深刻同情。杨维永笔下的乡村人物群像,可谓栩栩如生。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姜汉西评价道:“ 杨维永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地方性写作在乡土文学中的优势,继承了乔典运等老一辈南阳作家一以贯之的朴实自然的文风,与自己的写作对象之间产生了统一的和谐关系。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乡村的命运通向何处以及如何面对这种不可遏止的滚滚浪潮是杨维永新世纪以来创作的核心命题和方向,同时在艺术上也会更加成熟。”
文学评论家张勇说:“如果我们做深入的对比可以发现,杨维永小说乡村人物群像区别于周同宾散文成名之作《皇天后土——与九十九个农民谈人生》所塑造的农民系列人物群像,也迥然不同于宁夏作家史舒清所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打上作家个性烙印之艺术审美风貌。鉴于杨维永所塑造的乡村人物系列小说审美特征也越来越突出,业已形成了自己稳定之艺术风格,足以构成一系列乡村人物群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值得探究的,也是需要作家不断克服原有创作惯性的路径依赖,开辟创作的新境界、新天地。”
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鲁晓英说:“杨维永老师用土得掉渣的南阳方言原生态再现历史,有着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应该是杨老师隐形的文字嘱托,也是他对乡土乡情乡愁不变的追求。当时代呼唤寻根文化,传统文化回归的时候,留住方言,就留住了我们的根。”
《十月》主编王占军评价杨维永的小说作品“构思奇巧,老故事写出了新寓意,老生活赋予了新特色,富有时代特色”。
兰州大学文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孔会侠多年来致力于当代文学思潮和作家论的研究,她认为:“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河南作家主要以乡土文学方面的成就,占据重要地位。南阳的乔典运、周同宾、田中禾、周大新,周口的刘庆邦,洛阳的李准、阎连科、张宇,许昌的李佩甫,新乡的刘震云……他们共同为新时期文学贡献了中原不同地域的乡村书写。在河南作家中,又以南阳作家群最为庞大,其中有独特风格者,人数众多。生于1959年的杨维永老师,是其中之一。读杨老师的小说,塑造了多位鲜活生动的村人形象,叙述了许多可感可叹的乡村故事,让我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想起了自己亲历的一段时光。”
陋室情未了
社旗籍散文作家周同宾曾经说过,赊店是一部大书,厚重而深沉,丰富而隽永。
当我管中窥豹,走马观花杨维永的乡土小说创作时,也禁不住感慨,杨维永正是赊店这部大书的守望者,他的乡土小说成为这片家园的活水泉源。岁月匆匆,沧桑了尘世。物质金钱转瞬皆去,而书香却氤氲不绝。人们从杨维永的心路历程中得到启发,或撰文、或评论、或发言、或讲座,对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有一张杨维永在南开大学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他应邀回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章阁厅,参加百年南开暨南开大学建校85周年庆典的记录。学校特意安排他做了十多分钟的成果演讲。他的自学精神与文学追求,鼓舞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人。南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在杨维永创作中起到了桥梁和点灯作用,也是他人生的伯乐。
作家二月河在给《杨维永短篇小说集》作序言时这样评价:“我看他一脸的虔笃神态,和他那 20多间从事的多种体力劳动,以及参加过南开大学,人民文学、鸭绿江文学等20多家报刊、函授学习的毕业、结业证书后,我仿佛看到了一株从生活和文学的苦水中浸泡、滚爬、磨炼、挣扎出来的茁壮苗子……”
回眸杨维永的房子,在周边的群楼映衬下,很老很老的青砖瓦房,有些另类。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却是别墅群难以企及的。钦慕之情,漫流心田。
年终岁尾,人们正从紧张与忙碌中回归平静,此时此刻,想起杨维永的筑梦精神,仍觉乡土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