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汉末三国时期,应该去哪里避难?这几个地方可以选择
小编 2023年2月3日 15:46:27 小说大全 153
汉末三国时期对于野心家而言,是一个展现自己抱负,建功立业的舞台;而对于寻常百姓或者无志于功业的士人来说,这个时期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浩劫。在当时的社会,宦官势力膨胀;鲜卑屡次寇边;起义军各地搞破坏;后面各个军阀互相混战。除了兵灾以外,因为兵灾出现的饥荒、瘟疫,各种劳役也给百姓造成很大的灾难。在兵荒马乱之下,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到其他地区避难。那么哪些地区是最佳选择呢?
四面环山的益州
益州的封闭环境,导致它成为一个百姓避难的常见地区。益州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以及南中地区。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都是四面环山,中间是平原地区,而南中地区就在一片山地当中。因为这种封闭的环境,益州受到兵灾的影响肯定要低于其他地区(当然也不算完全没有,比如益州黄巾马相)。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焉成为益州牧,他对益州的控制还算可以。刘焉的统治对益州本土大户来说是高压统治,但是毕竟没有让益州陷入分裂混战,对益州百姓来说至少比其他政治机关糜烂的地区好很多。
有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益州也成为百姓避难的优选。首先是关中地区和荆州地区,这两个地方与益州相近,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关中地区,经过董卓、凉州起义军以及李傕、郭汜的破坏后相当疲敝,向西是被起义军控制的凉州,向东还要到残破的洛阳重生汉末之辽东太守,那就只能向南往益州跑。刘焉正是通过关中以及荆州地区的流民组成嫡系力量,维持对益州本土大户的高压统治,被称呼为"东州士",就是后来蜀汉政权中东州集团的前身。法正、孟达、李严都是所谓的"东州士"。
东汉东南的扬州、交州
扬州和交州小编暂且合列在一起,它们都在东汉的东南方,距离东汉政治中心比较远,势力错综复杂,在初期也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控制。不过由于东汉末年初期的军阀混战多集中与北方,兖州曹操、徐州陶谦、冀州袁绍、幽州公孙瓒,以及没有雄主,只能被动挨打的青州,所以扬州和交州也成为东汉东北部地区人士避难的一个选择,以豫州、徐州为主;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青州人到江东避难,原因则是青州出身的刘繇作扬州刺史,所以一些青州人到江东投奔刘繇。
小编粗略地浏览了《三国志·吴书》的内容,其中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纮、严畯、胡综、是仪、刘惇、赵达、濮阳兴等人渡江到江东避难;而程秉、薛综等人更是躲到了最南端的交州。不过这些人物大多都成为江东集团或者东吴的人物。和刘焉一样,孙权在开始的时候重用这些江北寓居江东的士人或者武将,后世称之为淮泗集团。淮泗集团一度成为江东集团的主导力量,他们在江东根基不牢,更容易受到孙权的信任,而且富有向外扩张的进取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泗集团的第一代人物逐渐凋零,孙权就开始重用江东本土的士族了。
幽州边陲的辽东
幽州在整个东汉来说,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片净土。在中平四年到六年(即公元187年到189年)就发生规模较大的"张举、张纯起义"。然后公孙瓒和袁绍进行战争;公孙瓒又和刘虞火并;刘虞的旧部又与公孙瓒发生战争。相对于扬州、交州、益州来说,幽州的形势确实算不上安稳。
不过辽东地区的情况还算不错。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董卓部将徐荣把自己的老乡公孙度推荐成辽东太守,促成了公孙氏的崛起。公孙度以及后续的公孙康、公孙恭统治辽东的时候,虽然也对中原地区抱有野心,但是终究还是没有大动刀兵,最多也就是渡海到东莱郡,在混乱的青州中分一杯羹。而辽东地处悬远,对中原地区战乱的形势影响有限,只要辽东不跳,其他势力也懒得管它。到公孙渊时期,因为他在东吴和曹魏之间首鼠两端,自称燕王,才最终被曹魏消灭。
辽东相对于益州、扬州、交州来说,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大多都是青州人。比如太史慈、国渊、邴原、管宁、王烈、刘政等人,都是青州人。青州在东汉末年是最惨的地区之一,与辽东地区相近,往辽东去避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到辽东避难的人也多少带有一些权宜的心态。在《三国志·魏书·管宁传》中记载,当时避难的人很多都居住在辽东郡南部,而管宁则居住在辽东郡北部,"示无迁志",而管宁作为名士领袖,一些人也追随管宁到辽东北部。不过最后管宁还是接受曹魏的征召,回到了中原地区。
失败的避难地区
益州、扬州、交州、辽东都是比较成功的避难地区,而还有一些避难的地区是失败的,就是荆州、徐州。荆州被刘表所统治,虽然处于天下腹心之地,但是被刘表治理得还算安稳,受兵灾影响有限,反而拥有交通便捷的优势;另外刘表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在任期间兴办学校、发展儒术,而非一个单纯的铁血的军阀。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下,大量的士人涌入荆州避难,著名的就有司马徽、徐庶、王粲、崔州平、诸葛亮等人。
这些士人受到刘表的礼遇,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表去世,荆州随即倾覆重生汉末之辽东太守,一部分人支持刘琮投降曹操,还有一些人跟随刘备南下避难,结果被曹操击溃;而后荆州又经历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被曹、孙、刘三家瓜分。经过这些动乱之后,庞统的评价是"荆州荒残,人物殚尽",荆州被破坏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徐州也是东汉末年初期避难的一个选择,徐州虽然不算边陲地区,但至少也靠近海隅,有泰山、泗水、淮水作为屏障。所以也有一部分人到徐州避难,比如陈纪、陈群父子、大儒郑玄等等。在《三国志·魏书·陶谦传》中也有徐州富庶,大量流民涌入的记载。然而后来陶谦与曹操结怨,遭受曹操两次沉重的军事打击,徐州百姓也遭遇曹操的屠刀,比如诸葛瑾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南下避难江东的。选择避难徐州的士人就遭遇了巨大的风险,当然这也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