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而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吗?为什么?
小编 2022年4月7日 09:34:21 小说大全 376
因为他不敢。别说他了,搁你身上,你也不敢纳。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一直很随便。不仅纳了弟妹,大破突厥时,还跟隋炀帝60岁的萧皇后风月一场。但他真不敢纳嫂子。郑观音是他惹不起的女人。
对,你没听错,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为了夺皇位,李世民表现出了充足的帝王狠辣。
他下令斩杀亲兄弟,并逼父亲李渊退位。
他不顾李渊哀求,下令斩草除根,杀掉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
但他不敢纳嫂子郑观音。
玄武门事变发生时,郑观音27岁。
在古代,27岁已经不算年轻,但鉴于李世民大破突厥时,还能和隋炀帝60岁的萧皇后风月一场,那么郑观音的年龄也不算什么阻碍了。
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后,将他们的女人都收入后宫,唯独放过了嫂子郑观音。
李世民为何不敢纳郑观音?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郑观音深爱李建成,对李世民无意。
郑观音出生于公元599年,比李世民小1岁。
她长得很好看,史料里是这么写的:
“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郑观音16岁那年,嫁给26岁的李建成为妻,两人相伴了11年,感情非常好。
26岁结婚,对于皇室子弟而言,算是非常晚的。但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在郑观音之前,李建成还有其他妻子。
换言之,史料上记载的李建成的妻子,只有郑观音一个。
玄武门事变时,李建成惨死,年仅38岁。
离皇后一步之遥的郑观音,此后余生,都在悼念自己的丈夫,可见夫妻感情非常深厚。
在郑观音的墓志铭里,有暗示李世民曾打过她的主意,但被她强势拒绝。
“昔有陶婴、梁寡,励节在於衡沁。”(郑观音墓志铭)
陶婴、梁寡都是古代赫赫有名的贞洁烈女,守寡后都被王公贵族追求,但都断然拒绝,安心当一个寡妇。
在郑观音的墓志铭上,特意提到这两个人,极有可能是当上李世民主动提出了想法,但是遭到郑观音的拒绝,还闹得轰轰烈烈。
第二,郑观音的5个儿子,全被李世民斩杀。
史书上,郑观音是李建成唯一的妻子,感情深厚。
结婚11年,他们一共生了11个孩子,除了长子早夭,还有5个儿子。
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不是郑观音生的,她最少也生了5个。
名分上,郑观音是所有孩子的嫡母。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
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记载,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等,都被李世民所杀。
李世民的做法虽然狠毒,但为了斩草除根,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帝王霸业,容不得妇女之仁。
可这对于郑观音来说,是非常大的痛苦。
5个儿子,都被残忍杀害,她怎么可能不恨?
李世民继位后,为了挽救自己的名声,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并把儿子赵王过继给了他,努力消除负面影响。
但是,对于郑观音而言,这些弥补,不过是虚情假意。
她的5个儿子,都死在李世民的手上,虽然可能不全是她生的,但这也是杀子之仇。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母亲的勇气。
李世民杀了她深爱的丈夫,又杀了她的5个儿子,只要李世民敢强纳她,那么郑观音绝对会想办法弄死李世民。
要知道,郑观音可不是小门小户的女子,她的身上甚至有将门之气。
第三,郑观音的家族不凡,惹怒她,可能会让朝廷动荡。
对于李世民而言,女人如衣服,就算她不愿意,他也可以强纳。
但是,如果纳一个女人,可能会威胁自己的江山,那么就算再喜欢,他也只会放弃。
郑观音,恰恰是李世民惹不起的女人。
她所在的荥阳郑氏,是北朝名门望族。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荥阳郑氏出了7个宰相,被誉为“七房郑氏”,可见家族不凡。
换言之,能当上太子妃的女人,家族背景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政局不稳,李世民不想和所有的大家族为敌。
如果说杀李建成是迫不得已,杀他的子嗣是斩草除根,那么强纳嫂子,怎么都找不到借口。
如果郑观音有意嫁他,那么他可以通过郑观音为媒介,拉拢荥阳郑氏。
但郑观音对他无意,如果强纳嫂子,说不定就和荥阳郑氏交恶了。
他刚刚登基,稳住局势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不是拎不清的人,否则他也成不了千古明君。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敢纳弟妹杨氏呢?
要知道,杨氏同样出身不凡,是李元吉的正妻,而李世民也杀掉了李元吉5个儿子。
原因很简单。
杨氏的处境,和郑观音完全不同。
第一,杨氏年纪小,和李元吉没什么感情。
李元吉被杀时,年仅24岁,他的妻子杨氏更年轻,才18岁。
在众多王妃中国,杨氏体态柔媚,甚为娇艳。
和郑观音不同,杨氏和李元吉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
李元吉和太子关系好,杨氏和秦王妃关系好。
早在李元吉争权时,杨氏就多次劝诫,希望他不要和李世民作对。
然而,夫妻之间没什么感情,三观又不合,李元吉自然不听她的。
李元吉死后,长孙氏将杨氏安顿在自己府邸,一日,李世民回家,杨氏躲闪不及,不得不起身相迎。
等李世民坐定后,她就跪了下来,请求他赐自己一死。
在李世民面前,请求他赐自己一死。
“亡夫李元吉欲谋李世民害太子,我曾私下多次劝阻,无奈他不听贱妾良言,今日死有余辜。奴妾知道是有罪之身,无颜再面对太子,长孙夫人仁慈德厚,请太子赐奴一死,以表一片忠心!”(《唐宫秘史》)
她说,自己曾多次劝阻,可李元吉却不听,现在她无言面对李世民,请求赐死,以表忠心。
这话虽然是求死,可却求生欲满满。
她一边说一边哭,久跪不起,连长孙夫人来劝都没用。
美人哭得弱柳扶风,李世民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
最终,李世民出言宽慰:
“王妃休得过于悲怆,齐王谋乱,理应伏法,与王妃无干,世民在一日,当保王妃一日无事,休戚与共,忧乐同享,不必过于担忧。如果闲在府邸寂寞,可以搬到东宫来住,你们妯娌之间素无嫌隙,彼此相安度日,也免得我记挂。” (《唐宫秘史》)
李世民安慰她,不用担心,只要他活着,就保她无事,还邀请她入住东宫。
这话,怎么听都带着许诺的味道。
此后杨氏便不再闹了,顺理成章搬入东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妃。
第二,杨氏没有孩子,还是绝世美人。
李元吉去世时年仅24岁,但他妻妾众多,5个儿子也都不是杨氏所生。
换言之,杨氏并没有生过孩子。
18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相比终身不嫁的寂寞,对于杨氏而言,选择李世民也是一条好出路。
在那次哭泣以后,李世民便把几个心腹侍女指派给了杨氏。
郎有情,妾有意,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世民登基时,封长孙夫人为皇后,杨氏为妃。
此令一出,连长孙夫人都有些惊讶。
不过,她本就是鲜卑族,对此见怪不怪,依然对杨氏非常亲热。
第三,杨氏的家族有意联姻,李世民需要拉拢。
除了两人有意外,杨氏的家族也有意联姻。
杨氏出生于弘农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
相比郑观音的家族,杨氏的家族虽然也算名门,但是底气还不够硬,毕竟隋朝都灭亡了。
而李世民将杨氏收入后宫,无疑可以安抚杨氏家族的人,让他们安心干活。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此杨氏非彼杨氏,李元吉爱妃杨氏,是舞女出生,本就水性杨花,和隋观王侄孙女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种说法,我没有查到史料。
当然了,李世民和弟妹的结合,名声怎么都不会好听。
后人还特地作诗一首,来讽刺此事:
“英雄好色似不讳,嫔御弟妇却不该。堂堂一代圣贤主,渎伦伤化德甚衰。”
不过,咱必须为李世民说一句公道话,他和弟妹杨氏的结合,还真算不上伤风败俗。
为什么纳弟妹不算伤风败俗?
第一,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汉族不同。
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汉人不同。
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女人需要依靠男人而活着。因此,在兄弟死后,接受他们的妻妾,反而是一种善良。
因为,这么做,可以给这些无男人可以依托的女人,一条生路。
北方的蒙古族,汗王的妃子,只要不是生母,继任者就可以把这些妃子变成自己的老婆。
我们不能用汉族的价值观,来评价少数民族的习惯。
就算是晚清时期,女人二嫁也很正常,你看海兰珠还姑侄3人共侍一夫呢。
李世民的身上,有鲜卑族血统。
他的祖母独孤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
因此,李世民把弟妹、嫂子甚至庶母收入后宫,还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在他们眼中,女人就是财产。
只要没生过孩子,那么,等父亲、兄弟去世,她们都可以被视为财产继承。
当然,如果这些女人生了儿子,就不再被视为财产,也不被允许收入后宫。
杨氏没生过孩子,而郑观音生过,所以李世民可以强纳杨氏,却绝对不能逼迫郑观音。
第二,就算根据汉族的习俗,也不算伤风败俗。
后世常说“脏唐乱宋”,这里的“脏”,就是指混乱的伦理。
举个例子。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儿子李治看上了,也能迎娶入宫,甚至还能立她为皇后。
再举个例子。
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儿子的王妃,是正妻。但李隆基看上了,也能直接抢了过去。
这些辈分关系,实在是有些混乱。
在汉族的礼仪里面,辈分是不能逾越的鸿沟。
儿子娶庶母,弟弟娶嫂子,哥哥娶弟妹,几乎不可容忍。
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目光去衡量古人,至少在唐朝,根据汉族的礼仪,纳弟妹也没那么惊世骇俗。
因为“长嫂如母”的典故,出自宋朝的包公。
据说是包公长得太丑了,把生母吓死了,父亲一怒之下,就把他扔到了野外。
包公的嫂子不忍心,便把他抱回家养。
后来,包公感恩嫂子的养育之情,称呼她为“嫂娘”。
嫂娘,嫂娘……说的便是长嫂如母。
但是,李世民比包公早了几百年,在唐朝,“长嫂如母”的习俗还没有形成呢!
所以,李世民纳弟妹这件事,还真的算不上一个污点。
那么,跟了李世民的杨氏,后来生活怎么样呢?
根据《新唐书》记载,杨氏跟了李世民后,小日子还过得很滋润。
李世民登基时,她被封为妃子。贞观十年,她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明,升为贵妃。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有意让杨氏当皇后,但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
《新唐书》:曹王[李]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魏征认为,如果立杨氏为皇后,那么肯定会重蹈春秋时期辰嬴的覆辙。
辰嬴是晋文公的妻子,但在嫁给晋文公之前,她是晋文公质子的妻子。
后来,晋文公去世,为了不让辰嬴的儿子继位,朝廷动荡不安。
魏征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李世民,目光要放长远,不要危害江山社稷。
你看,魏征劝诫李世民之际,也没拿杨氏是他弟妹说事。
可见,这件事还真的没有那么严重。
最终,李世民听从了魏征的意见,没立杨氏为皇后。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赠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封杨氏为巢刺王妃。
至此,杨氏至死都顶着李元吉王妃的名号。
而她生的儿子,也被过继给了李元吉。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和他的心愿有关。
他非常崇拜汉文化,当上皇帝后,就一直想让人承认他是纯种的汉人。
当然,他最终没有达成心愿。
那么,嫂子郑观音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郑观音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
虽然她的5个儿子都被李世民杀了,但女儿却活了下来。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将郑观音和她的女儿安顿在夜庭、长乐门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享不到什么福,但是日子也不算太苦。
后来,她的女儿开始外嫁,小女儿归德县主甚至可以照顾母亲的晚年。
公元676年,郑观音去世,享年77岁。
此时,李世民都已经去世27年了,而她也守了50多年的寡。
77岁,已经很长寿了。
虽然小节有亏,但必须承认,李世民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
《旧唐书·太宗本纪》称赞他聪明神武,从谏如流,才华横溢。
“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则咸尽其才。”
“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而《新唐书·太宗纪》同样说他是汉朝以来的第一个明君。
“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这些话,虽然都是溢美之词,但李世民却当之无愧。
而且,他对汉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也有非常大的功劳。
另外,他虽然杀掉了亲兄弟和侄儿,但对于存活着的女眷,都比较照顾。
郑观音能活到77岁,也说明了李世民并没有对她进行报复。
话说回来,如果你是李世民,敢纳嫂子郑观音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