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骑白马,神女乘青牛,两情相悦情定木叶山;留下后人成传奇
小编 2023年2月6日 17:48:03 小说大全 222
契丹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即使辽国被金国打败以后,辽国的残兵逃到西亚,还能大杀四方,当时威震欧亚的塞尔柱帝国,就是被契丹人干掉的。
契丹人能征惯战,为什么会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呢,就是因为辽国和北宋签订的“澶渊之盟”,说是互不侵犯条约也可以。
契丹墓《调羹图》
契丹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骑白马的仙人,和一个骑青牛的仙女,在一个叫木叶山的地方偶遇,就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迸发出爱情的火焰。
仙人成亲不算非法同居,虽然没有经过公证,可他们还是一口气生了八个儿子,这些孩子的孩子,被称作契丹八部。
仙人和仙女情断缘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个孩子,各自骑上自己的白马、青牛,分道扬镳了。剩下凡人儿子们目瞪口呆。所以他们后来祭祀祖先,就杀白马、青牛作为祭品。
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白马和青牛就是交通工具,孩子们把父母的私家车给毁了,这到底是啥意思。
仙人已乘白马去,仙女骑牛不回头,剩下8个倒霉孩子日子还要过,千口之家,主事一人。契丹八部的第一任当家人,名叫骷髅可汗,可能是他长得太瘦,形似骷髅吧。
第2任当家人模样长得更古怪,人称猪头可汗。
第3任当家人稍微正常了一些,被称为吃羊可汗,他养了20只羊,每天吃掉19只,可第2天亮后,族人们发现,他的羊圈里还是20只羊。
总而言之,从神话传说中走出来的契丹八部,已经变得越来越正常。并很快展现出强悍的战斗力。谁惹他,他打谁,没人打他,这八个部落就自相残杀,谁都想当契丹八部的当家人,最后让谁当,那就要看谁的拳头硬了。丛林法则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先向契丹人挥动橄榄枝的中原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雄才大略,他对契丹人说:只有得到中原皇帝认可的人,才是契丹八部唯一的都督。
展开全文
契丹八部本来就像孩子过家家,没想到弄假成真,不但得到了唐王朝的册封,李世民还把一些所谓的“公主”,嫁给契丹都督,为什么是所谓的公主呢,因为她们大多是皇亲国戚的女儿,李世民有女儿,但数量有限,另外他也舍不得。至于宗室女,那就马马虎虎了。
用来和亲的女孩儿,一定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宗室女。第二美丽且知书达理。第三就是一定要比皇帝小一辈。
契丹都督见了中原皇帝可以不磕头,可见了岳父大人不磕头,那就会被人笑话不懂礼数。不管都督们乐意不乐意,反正这个头他是非磕不可。
不过对这种事都督们也不怎么抗拒,就全当是交学费了,回去照葫芦画瓢,不愁没人给自己磕头。
契丹人如此通情达理,李世民龙颜大悦,赐契丹都督姓李,后代可以在唐朝做官。
这种翁婿相濡以沫的和谐,持续了将近50年,直到武则天做了皇帝。
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并打算将皇帝的宝座传位给娘家侄。
契丹的李都督不高兴了,自己姓李姓武都不重要,可家里的唐朝公主,就不再名正言顺了。
就算武则天想和亲,她的女儿也姓李,不姓武。
是可忍,孰不可忍,契丹都督起兵勤王,要求武则天把皇帝的位置,还给李家。
这是契丹人第一次和中原王朝兵戎相见。
武则天开始并没把契丹人放在眼里,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显示她武家人才济济,派了一群姓武的族人做将领,去讨伐契丹人。
骄兵必败,大周的兵马被杀得落花流水。武则天这才意识到,她的侄子们就是一群废物,立即断绝了让他们继承皇位的念头。
唐中宗李显继位以后,感念契丹人的忠义,对他们倍加亲近。想想也是,要不是契丹人鼎力相助,这皇帝可就轮不到李显了。
李世民对契丹人是恩威并施,可李显只是一味地袒护顺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契丹人开始骄横跋扈起来。朝廷里开始有人提议,一定要警惕契丹人。
为了防患于未然,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私设鸿门宴,请契丹人的都督以及手下的勇士来范阳(幽州)喝酒。
契丹人本着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的原则,一下子来了一万多人吃请,安禄山毒酒加弓箭,将一万多契丹人一网打尽。
被害的人都是契丹人中的精英,契丹人元气大伤,很长时间没有缓过劲来。
从此契丹人和中原王朝结怨,数百年来杀伐不断。后来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世称安史之乱。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李光弼,就是契丹人。他“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犹在郭子仪之上。
契丹人被安禄山给坑了,李世民给他们设计的都督也不复存在。契丹八部又变成一盘散沙,直到耶律阿保机横空出世,才重新完成了对契丹八部的统一。
阿保机统一契丹后,就是置辽阳城。并“铸铁凤以镇之”,因此辽阳也称为铁凤城。辽阳产铁,使得契丹铁骑成为现实。
阿保机牛刀小试,就干掉了立国200多年的渤海国。当时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仍,如果耶律阿保机攻打中原,可以稳操胜券。但是阿保机最器重的韩延徽,不同意他这样做。
韩延徽是汉人,小伙长的精神,不但文采斐然,胆量也过人。
韩延徽出使契丹,见了阿保机不下跪。阿保机感觉不爽,就打发韩延徽去放羊。阿保机的老婆述律氏,看中了这小伙子,说你不就是想让他给你磕头吗,就学学唐太宗李世民把女儿嫁给他不就成了。
述律氏这个女人不寻常,盐池之乱,阿保机不在家,述律氏亲自带人平息叛乱,然后将参与叛乱的三百多主犯,绑住手脚从山崖上往下扔,谁讲情她都不同意。
韩延徽终于跪下了,从此阿保机内事不决问述律氏,外事不决问韩延徽。在韩延徽的帮助下,阿保机灭国无数,比较出名的就是回鹘国和渤海国。并成功建立了契丹国。
此时的阿保机踌躇满志,厉兵秣马准备南下。可就在这个时候,韩延徽不辞而别了。
韩延徽就是阿保机的诸葛亮,韩延徽跑了,阿保机也就打消了征南的计划。
阿保机是聪明人,他知道韩延徽为什么要逃走,果然,没过多久韩延徽又回来了。
阿保机问他干什么去了,韩延徽说久别故乡,回家看老娘去了。后来这件事被改编为京剧《四郎探母》,韩延徽变成了四郎杨延徽。
看破不说破是最高境界,阿保机明知姑爷说谎,也没有揭穿他。
韩延徽知恩图报,建议说:大辽国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现在应该停止战争,把精力用到经济建设上去。
辽国的势力范围已经越过传统的长城线,辽国有大量的汉人,韩延徽提倡南北分治,辽人治辽,汉人汉治。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措施。
此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为了躲避战祸,许多汉人跑到辽国来躲避战乱。当时和辽国毗邻的中原皇朝,对辽国的长足发展也心存戒备。
韩延徽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说:延徽在辽,契丹必不南牧。
这等于是给中原王朝吃了一颗定心丸。就连《资治通鉴》都认为,五代十国时期,辽国没有南下,全都依仗韩延徽。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氏以皇帝年幼为名,开始垂帘听政,其实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已经23岁,也不是太年幼了。
述律氏虽然也器重韩延徽,却不像阿保机那样言听计从。她想征南,却遭到手下文武百官的极力反对。
述律氏知道这些人唯韩延徽马首是瞻,是受了他的挑唆,才极力反对的。
于是述律氏不再提征南的事,可没过多久,她再次发难,对一百多个反对最强烈的契丹大臣说:先帝故去两年多了,你们想不想他呀。
群臣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
述律氏又说:昨天晚上先皇给我托了个梦,说他也想你们。既然你们这么想先皇,我就忍痛割爱,随了你们的心愿,去那边陪先皇去吧。述律氏说着还流下几滴同情的泪水。
契丹大臣们目瞪口呆,心里暗骂这女人好歹毒,脸上却只能笑嘻嘻的,喝毒酒,抹脖子,兴高采烈地和先皇团聚去了。
这办法简单高效,于是阿保机会经常给述律氏托梦。只要她问人家想念不想念死去的先皇,就算是判死刑了。
述律氏自诩聪明绝顶,这句话只要问出来,百分百能要对方的命,所以述律氏用得很爽,一直用一直爽。直到她遇到了汉将赵思温。
这次述律氏提出这个问题。赵思温不卑不亢的回答:“先帝生前最亲近的人就是您了,先帝三番五次的给你托梦,就是想让你去陪他。”
述律氏顿时傻了眼,心说这小子怎么不按剧本唱。述律氏把求救的目光看向韩延徽,对方却早就转过身去,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述律氏被以己之道,还施彼身。无奈之下,她只能为自己开脱道:皇帝尚年幼,治理辽国离不开我。我就用这只手去陪先帝吧。她说着掏出一把匕首,将自己的一只手掌砍了下来。
述律氏痊愈以后,再也不重提征南的事,她已经丢了一只手,如果再掉入赵思温等人的圈套里,就只能去砍脚了。
就在述律氏苦恼不已的时候,一个叫石敬瑭的家伙找上门来,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认耶律德光做爹,虽然儿子比爹还要大十几岁。第二,将燕云十六州奉献给他爹当见面礼。另外还有30万匹布帛。第三,求他爹给儿子做主,教训一下后唐皇帝李从珂。
李从珂在洛阳,述律氏有心不帮忙,可石敬瑭的礼物太厚重了,可帮忙,又违背了韩延徽的承诺。
石敬瑭见独臂太后有些犹豫,又补充了一句:“耶律倍也在洛阳”。
耶律倍是阿保机的大儿子,本来皇位是应该由他来继承的,可述律氏揽权,虽是一奶同胞,可她就是看不上大儿子耶律倍。耶律德光做了皇帝以后,耶律倍就跑路去了洛阳。
契丹人出兵了,兵锋直指洛阳,李从珂和耶律倍走投无路,都自杀了。
契丹人扶持石敬瑭做了皇帝,然后撤兵,耐心经营刚收获的燕云十六州。
时间不长,石敬瑭挂了,他儿子石重贵继位。
耶律德光是石敬塘的老子,也就是石重贵的爷爷,可这孙子心里不爽,总觉得亏吃得太大了。当年他爹答应每年孝敬辽国三十万匹布帛,石重贵当年就给免了。
耶律德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再次兵发中原,攻破开封城,将石重贵抓走了。
从开封到幽州之间的大平原,契丹人根本不稀罕,既不能放马,还不能养羊,还是回草原的好。结果半路上耶律德光暴病身亡。
耶律德光死在半路上,他的侄子耶律阮随军听命,众将给他来了个黄袍加身,让他做了皇帝。
没想到他奶奶述律氏另有打算,她有三个儿子,老太太最喜欢的是三儿子耶律李胡。她本想在耶律德光的葬礼上宣布由耶律李胡继位,没想到被孙子给截胡了。
老太太敢砍掉自己一只手,就没什么她不敢的,她拍案而起,准备和孙子来个刀兵相见。
后来韩延徽等老臣苦苦解劝,已经72岁的述律氏才罢兵言和。
耶律阮做了四年多皇帝,接受过辽国册封的北汉,受到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攻击,北汉向辽国告急,耶律阮御驾亲征,结果半路上被刺客察哥给杀了。
察哥杀了人慌不择路,闯进耶律阮的弟弟耶律璟的大帐,结果弟弟为哥哥报仇,把刺客给咔嚓了。
这件事太过蹊跷,是不是耶律璟才是幕后黑手,篇幅所限,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反正刺客死了,死无对证,杀了刺客的耶律璟,继位做了皇帝。
耶律璟是历史上有名的“睡王”,其实说他是醉王更合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喝酒和在去喝酒的路上,喝多了就睡,喝醉了就杀人。所以每次大家都会让他喝多,而不会让他喝醉。
耶律璟做了十年太平皇帝,中原杀的天昏地暗,可辽国兵精粮足,如果不是耶律璟胸无大志,辽国早就跃马中原了。
干了十年的皇帝早就没有了进取心,可麻烦却不断地开始找上门来。
春天,后周皇帝柴荣北伐,仅一个月就攻占了幽云十六州中的莫州(任丘北)、瀛州(河间)、易州(易县),耶律璟慌了神,去找韩延徽商谈,当初是你不让南征的,现在可好,人家打上门来了。
韩延徽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不过在他看来,柴荣的这番操作看似猛如虎,其实都是二百五,真正的攻坚战一场没打,这几座城的主帅都是望风而降。
本来嘛,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三座城池都是在华北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只要等到冬季,派出3000铁骑,切断后周军大军的粮道,皇帝不差饿兵,到那时这三座城池就可以唾手可得。
至于为什么要等到冬季,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棉花还没有推广种植,辽国的士兵可以用动物的皮毛来御寒,可中原的士兵,就只能顶着破麻片儿来硬扛了。
耶律璟满意地走了,可他刚到家,又收到一个噩耗,他三叔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发动叛乱。
喜隐固执地认为,皇帝轮流做,今年是他家。
事不宜迟,耶律璟又去找韩延徽,可老头竟然死了。耶律璟只得硬着头皮去平叛。将耶律喜隐抓起来吃牢饭去了。
可是按下葫芦瓢起来,耶律璟做了19年皇帝,竟然发生了40多次叛乱。
很多所谓的专家认为,耶律璟昏庸无能,北宋赵匡胤没有借此机会伐辽,犯了战略上的错误。
其实当时辽国多年没有打仗,贫富差距太大,国内矛盾重重,叛乱此起彼伏。如果北宋此刻伐辽,像一盘散沙的辽国就会重新凝聚起来,所以赵匡胤采用先南后北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
后来元末红巾军北伐,就是先打的北方,结果。红巾军攻克了元朝的上都、辽阳等重镇,另一路北伐军距离元大都不到30里,绝对称得上是势如破竹。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龙凤宋朝的左丞相朱元璋发动兵变,囚禁了皇帝韩林儿,红巾军北伐虎头蛇尾,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另外北宋建立初期,所辖的范围只包括现在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总人口不过1000多万,而且缺少马匹。在兵力上和辽国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而骑兵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直到赵匡胤去世,始终没有去打辽国的主意。
赵光义继位以后,先是一鼓作气灭掉了辽国的爪牙北汉。顺便还歼灭了辽国派来的2万多援军。
这次胜利给赵光义以无比的勇气,13万宋军不但歼灭了北汉10万军队,还把2万多辽军也干掉了。
于是赵光义决定北伐,他久经战阵,自然知道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征战,宋军已是强弩之末。可他更明白,如果现在不乘胜追击,就只能等到来年春天了。
赵光义打算在冬天到来之前一鼓作气,将幽云十六州全部夺取回来。
赵光义的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10万宋军从太原出发,一路上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涿州、易州等军事重地。兵锋直指幽州城下。